历史上猫已经是上到宫廷,下到民间,完完全全打开了自己的知名度。当然,到目前为止,名声还不怎么好,只能说“黑红也是红”。

而到了唐代,猫的形象开始发生转变,撸猫成了很多人的爱好。唐代的连山刺史张摶,或许就是史料里能够找到的第一位“猫奴”了。当然,那会儿还没有“猫奴”这个词,人们给张摶的称呼,叫“猫精”。原文是:“连山张大夫摶,好养猫儿。众色备有,皆自制佳名。每视事退,至中门,数十头拽尾延脰盘踥,入以绛纱为帏,聚其内以为戏。或谓摶是‘猫精’。”这句话不长,但其实信息量不小,咱来细品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众色备有”,这说的是老张养的猫各种花色的都有,这侧面反映的是唐朝的时候,猫的花色品种就已经不少了。

其次,“皆自制佳名”,这说的是老张给他的猫起了很多好听的名字,我这里可以给你念几个他家猫的名字,比如说,东守、白凤、紫英、祛愤、锦带、云图、万贯,你觉得他起得怎么样?我印象最深刻就是这个“万贯”,听着身价就很贵。

最后,“每视事退,至中门,数十头拽尾延脰盘踥,入以绛纱为帏,聚其内以为戏”,这说的是老张每次下班之后,他的几十只猫都会跑过来迎接他,他每天下班之后的幸福撸猫时光就这么开启了。

所以你看,在张摶家,猫的核心职责就不再是抓老鼠了,他是把猫当成了自己的家庭成员,是陪伴自己的玩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在唐代,从宫廷到民间,爱猫撸猫的人都在变得越来越多。咱先看宫廷。武则天就是一个标准的猫迷。

不过,武则天养猫故事,比较尴尬。怎么回事呢?原来,武则天喜欢猫,也喜欢鹦鹉。咱也不知道她是咋想的,就把猫跟鹦鹉放在一块养,搞个“猫鹉同笼”。结果,这猫跟鹦鹉居然能够相安无事。对此,武则天感到很满意,还邀请了百官来欣赏她的调教成果。

但是,偏偏就在这个时刻,这猫不给面子,当着百官的面把鹦鹉给吃了。太尴尬了,而且你要知道,武则天她姓武,跟“鹦鹉”的“鹉”同音,在她掌权的时候,“鹦鹉”其实是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结果,就这么当着百官的面,被猫给吃了。你说这气不气人。

看完宫廷里的这件事儿,咱再来看看民间。民间也有很多养猫爱猫的趣闻。有这么一个故事,说有个妇女去官府投状,要争夺猫的归属权。她的状子是这么写的:“是儿猫即是儿猫,若不是儿猫即不是儿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什么意思呢?原来,在古代,“儿”有两个特殊的意思,它可以表示雄性,比如说“儿马”就是公马,“儿羊”就是公羊;它还可以表示女性的“我”,也就是女性的自称。所以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如果这只猫是公猫,就是我家猫;如果不是公猫,就不是我家猫”。

结果,负责此案的法官裴谞很不地道,他也看上这只猫了,于是说:“猫儿不识主,傍我搦老鼠。两家不须争,将来与裴谞。”这说的是,你们看这猫也不认主人啊,那你俩别抢了,猫归我,问题解决,拜拜。

所以你看那会儿猫有多受欢迎,人们抢着要,连法官看了都想来一把“以公谋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