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前面都在讲无为、空无、至善、爱、良知等概念,这些概念都是儒释道中的思想名词,我只不过是借用这些名词来表达,因为我的观念并不是来自于这些思想的传承,我承认在很早之前看过与之相关的书籍,当时看得也是一知半解,大部分内容都忘得差不多了。我所分享的内容就都是来自于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某些观念与传统思想肯定有相通的地方,但肯定也有差异的地方,无论是相通还是差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能带着质疑,而非带着评判去面对所学的观念,我们才会真正懂得观念背后的真意,这才会是真正的学习。
因为当我们去质疑所接触到的观念,我们也就会去探寻产生该观念的前因后果,也就是具体过程,当我们自己验证了其具体过程,我们自然就会知道一个观念是对的还是错的,因为验证就是体验、是行动,有了行动才会给自己带来改变。相反,如果我们是带着评判去学习,那么我们也就什么也学不到。
带着评判去学习,也就意味着当我们听到了一个观点后,我们马上就会做出评判,说这个观点是对的,那个观点是错的,然后对的观点我们就会记在大脑中,错的我们就会马上抛弃。那么这个观点就无论是对还是错,对我们自身的心灵成长也就不会有任何的帮助。
我们之所以会对某个观念做出评判,是因为我们预先有标准存在,如果我们大脑中没有任何标准,显然就不会有评判的出现,就像我们遇见一个陌生人,我们马上就会有对这个人是高是矮、是美是丑的评判,而我们的评判也就是来自于我们过去对高矮美丑的认知。
所以当我们对某个观点做出评判时,我们一定就会是带着自己的认知来面对该观点的。当我们认同了某个观点,也就意味着我们认同的其实是自己过去所累积的认知,也就是我们认同的其实是自己,我们也就始终是在自己固有的认知里打转,自然也就不有会进步。
所以当我们对某个观念产生了认同,其本质也就意味着结束。因为当我们认同了某个观念后,我们就不会再去展开探索,没有探索自然也就不会有行动,没有行动也就不会有改变。同样当我们否定了某个观念,也照样意味着结束,我们不认可的观念就更不会去探索。所以无论我们是认同还是否定某个观念,其结果都一样,都不会给我们带来行动。
就像我们都知道要减少内耗,要活在当下这个观念。不认同的人自然不能活在当下,但是认同了该观念的人,同样也不能活在当下。因为知道了这个观念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内耗就能消失,内耗要消失,我们就要自己去探索什么是内耗,内耗又是如何产生的,当我们真正探寻出了产生内耗的根源后,内耗自然就会减少并消失,我们自己去探寻内耗的整个过程也就是行动。
所以会发现,真正有效的学习一定是来自于不带有评判的行动,当我们没有了评判之心,我们所面对的就会是观念本身,任何观念对我们来说也就是新的陌生的,我们自然就会对该观念产生好奇和质疑,有了质疑我们就会去探寻和验证,探寻和验证也就是行动,有了行动我们也就会真正懂得该观念。所以只有当我们没有了评判之心,才会迎来真正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