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TOP点评

该研究通过建立早期地球化石大数据,利用超算和人工智能等分析方法首次绘制了地球从20到5亿年前,约15亿年的高精度生物多样性演化历史,揭示了地球上的早期生命是通过漫长的演化历程,经历多次大辐射和大灭绝事件后,最终演化出约5亿年前的复杂生态系统。该研究填补了关于早期地球生物多样性宏演化的空白,为阐明早期地球生命起源和演化规律、探索地外生命是否存在以及宜居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借鉴

南大2024年正刊论文如下

01

南大本年度第12篇正刊来了

12月20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沈树忠院士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唐卿研究员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肖书海院士南京古生物所庞科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在全球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题为“Lithium extraction from low-quality brines”综述论文。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唐卿为第一作者。南京大学为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

截至2024年12月20日,南京大学2024年已发表12篇Nature/Science正刊论文(通讯作者),其中8篇为“一作+通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研究通过建立早期地球化石大数据,利用超算和人工智能等分析方法首次绘制了地球从20到5亿年前,约15亿年的高精度生物多样性演化历史,揭示了地球上的早期生命是通过漫长的演化历程,经历多次大辐射和大灭绝事件后,最终演化出约5亿年前的复杂生态系统。该研究填补了关于早期地球生物多样性宏演化的空白,为阐明早期地球生命起源和演化规律、探索地外生命是否存在以及宜居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借鉴。

复杂生物的出现是生命演化史上极为重要的革新事件,意味着地球生物圈从以微生物为主的世界转入以动、植物大规模发育为特征的宏体复杂生命世界。距今25-5.39亿年的元古宙见证了单细胞真核生物起源、简单多细胞化以及复杂多细胞生物初步辐射的演化历程。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对上述演化历程的理解缺乏大数据层面的定量阐述。

12月20日,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香港大学等单位合作在《Science》上以研究长文形式发表关于元古宙复杂生物早期演化的重要研究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早期地球高精度真核生物多样性曲线

该研究历时六年,创建了全球数据最全的早期地球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结合了超算和人工智能等大数据分析手段,首次绘制了地球距今20亿至5亿年前元古宙至寒武纪早期的真核生物多样性演化曲线。揭示了复杂生命经历了元古宙中期漫长的早期演化历程,并在新元古代发生了多次大辐射和大灭绝事件。研究填补了关于地球早期真核生物多样性宏演化的空白。

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科学家在“复杂生物起源和早期演化”方向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性进展,在国际相关学术界获得了良好的声誉,并取得了重要的学术地位。这些成绩一方面得益于中国古生物学家的勤奋工作与刻苦钻研,对科学目标的长期执着追求;另一方面更是数代研究者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地发现一个又一个早期生命化石宝库的结果。南京古生物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在研究员袁训来的带领下,与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合作,深入研究了埃迪卡拉纪蓝田生物群、瓮安生物群、石板滩生物群和拉伸纪淮南生物群、石旺庄生物群、辽南生物群等多个早期生命的化石宝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2:元古宙-寒武纪早期地球-生命系统的演化过程

化石是记录生命演化的最直接证据。但在5亿年以前漫长的早期地球阶段,发育细胞核的真核生物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并留下它的第一个化石记录的?作为所有现代高等生命的祖先,早期复杂生物如何一路逢凶化吉并最终进化出如今的五彩缤纷的地球生物圈?这些关系到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重大科学问题,由于研究方法的限制长期得不到准确的解答。针对以上难解之谜,在长期对早期生命化石及其产出地层开展研究的基础上,联合研究团队历时六年,创建了目前全球数据最全、信息量最大的早期地球古生物地层数据库,创新性地结合了超算和人工智能等大数据分析手段,首次绘制了地球距今20亿至5亿年前元古宙至寒武纪早期的真核生物多样性曲线。数据库覆盖了单细胞真核生物化石、多细胞或多核体藻类化石、动物实体化石与遗迹化石等类型,收录了共计2731种化石的12820条首现记录与末现记录以及相关地层的数据。研究定量展示了跨度长达15亿年的高精度复杂生命早期演化历史,揭示了地球上的复杂生命是如何经历了元古宙中期漫长的早期演化历程以及新元古代的多次大辐射和大灭绝事件之后,最终为“寒武纪大爆发”期间现代类型的复杂生态系统的建立铺平道路。该研究填补了关于早期地球真核生物多样性宏演化的空白,为阐明地球复杂生命起源和早期演化规律、探索地外生命是否存在以及宜居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借鉴。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第一个可信的真核生物化石在距今约17亿年前出现之后,真核生物的多样性一直保持较低但稳定增长的模式。直到约7.2亿年前全球性“雪球地球”大冰期的出现,打断了真核生命演化的既定进程。随着“雪球地球”事件的结束,真核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开始迅速增加并且频繁发生波动,在埃迪卡拉纪发生多次生物大辐射和大灭绝事件。其中包括约6.35亿到5.8亿年前的生物大辐射事件,以及紧随其后发生的真核生物演化史上的第一次大灭绝事件,导致当时的优势类型——表面具有复杂刺状装饰的微型真核生物的大量灭绝。在此之后,以动物为代表的形态更为复杂的宏体生物迎来了快速辐射。但这些体型较大的复杂生物在埃迪卡拉纪末期(距今约5.51-5.39亿年前)又遭遇了两次明显的多样性下降,代表了动物演化史上最早的两次大灭绝事件,早于众所周知的显生宙的五次大灭绝事件。

本研究首次用大数据的方法揭示了早期地球15亿年的生命演化历程,定量化地勾画了复杂生命的起源、辐射、灭绝、再次辐射至现代复杂生态系统形成的早期演化过程。以上数据表明“雪球地球”大冰期、噶斯奇厄斯(Gaskiers)冰期等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会严重阻碍地球早期生物圈的演化进程,导致生物大灭绝事件的出现。而随着大冰期事件的结束,地表温度回暖以及大气氧含量升高等促成了新一轮复杂生物大辐射事件,进一步证实了生命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并不是简单线性的历程,而是呈长期滞缓与相对快速辐射交替发展的模式。该项研究也凸显了地表温度与氧气含量等环境因素的骤变对早期地球复杂生命演化的巨大影响,这对科学家探索极端环境下的地外生命和评估未来地球的宜居性演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02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卿,现为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准聘副教授(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青(海外)基金获得者。曾获得香港大学校长博士后奖学金获得者,获美国地质学会Cole研究基金以及美国古生物学会青年学者研究基金。

2006年在西北大学获得地质学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得古生物与地层学硕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获得地球生物学博士学位。2018–2021年在美国科学院院士、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教授肖书海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21–2022 年在香港大学赵国春院士团队从事博士后研究。

重点关注早期地球生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化关系。致力于综合利用地质学、生物学、大数据统计和计算机编程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系统研究元古宙和寒武纪早期重大生命演化事件和环境背景及其对宜居地球的早期形成过程和地外生命探索的启示意义。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早期地球生命演化、系统古生物学和生物地层学,基于数据库和大数据方法的定量古生物地层学, 早期地球关键地质时期生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化关系;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Nature Communications、Geology、Palaeontology、Precambrian Research等国际顶级SCI期刊发表论文14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树忠,1961年10月出生于浙江湖州,地层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生物演化与环境科教融合中心主任 。

1981年毕业于浙江煤炭工业学校;1986年和1989年分别获得中国矿业大学硕士博士学位;1989年博士毕业之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1996年公派到日本新泻大学理学部做博士后;2000年底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从澳大利亚引进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工作;200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6年至2010年担任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12年入选江苏省333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第一层次);2015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沈树忠主要从事二叠纪腕足动物化石系统分类学、生物大灭绝及其以后的复苏、定量生物古地理学、生物多样性和古环境学等方面的研究

编辑、审核:大可

版权声明:本文由“TOP大学来了”综合自”南京大学、TOP大学来了以往报道”,文章转载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