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紫薇
前段时间,为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相关要求,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在致家长信中提出要落实“作业熔断机制”,让这一举措再度引发热议。有人认为,该机制作为一种保护性措施值得肯定和推广;也有人认为学习习惯欠佳的孩子会以此为借口逃避写作业;还有人认为,在升学压力传导下,“作业熔断机制”可能最终沦为形式主义,“熔”而未断。
睡眠对孩子的体格生长、社会情绪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数据显示,各阶段学生群体的夜间睡眠时间均不足8小时的最低标准。因此,“作业熔断机制”保护学生睡眠的初衷值得肯定。然而从2021年至今,这一机制在安徽、浙江等多地都曾尝试推行,但都未能真正有效落实落地。小小几本作业为何会成为影响学生睡眠的“大问题”?
一方面,由于作业练习是与考试、分数最直接相关的一环,教育功利主义让不少作业更多地倾向于应试性的学科作业、形式主义的“表演”作业。另一方面,当前多数作业的功能定位仍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巩固、熟练等工具性层面,更具超越性、意义性、育人性的作业认知尚未真正在教育实践中形成。因此,作业能否成功“熔断”关键在于三点:一是老师能否布置“好作业”;二是学生能否做好作业;三是家长能否科学有效做好引导和辅导。因此,要树立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长期主义教育理念,凝聚家校社合力,从三个方面下功夫才能让“作业熔断”发挥更大作用。
首先,学校要在优化作业设计上下功夫。当前作业设计存在与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脱节,单科与整体统筹管理相脱节,作业与育人目标相脱节等问题。因此,一要做好作业分层设计,坚持“精选分层”的原则,做好内容、指导和评价分层,让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发展。同时巧抓课后服务主阵地,有序指导学生完成作业。二要提升作业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减少重复、机械性作业,设计探究性、开放性、合作性、延展性作业,让孩子们更多地“走出家门”“动手做做”“大胆玩玩”。三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以作业触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进而提升学生完成作业所带来的丰盈体验和精神共鸣。
其次,学生要在自主学习能力养成上下功夫。学生是做作业的主体和第一责任人,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质与效,在未来的人生中也更具竞争力,是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由“教”变“导”,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家长也要抓住6岁前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以身作则帮助孩子养成自律自主和时间规划的好习惯,找到学习与休息的“平衡点”、成长与成才的“聚焦点”。
最后,家长要在关注孩子身心健康上多下功夫。第一要转变教育观念,减少过度的教育焦虑和“鸡娃”冲动,尽量不通过其他途径给孩子增加负担,营造轻松而有序的良好家庭氛围。第二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支持和适当的正向激励,帮助孩子更好地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和成就感,进而提升其内驱力,形成正向循环。第三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保姆式”辅导,通过网络、书籍、博物馆等立体多维学习空间与资源,帮助孩子更好地探索和学习知识。第四要引导孩子“开眼看世界”“向内看自我”,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式,拓宽孩子的成长空间和内在格局。
总而言之,“作业熔断”不能只在有形学习时间上做减法,更重要的是在营造绿色教育生态、落实全面发展教育目标、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凝聚家校育人共识等维度做加法。否则,终究治标不治本,“熔断机制”仍会陷入“扬汤止沸”的困境。(作者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学者)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