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崇明区竖新小学的一年级课堂,数学教师张军正在上《小于、等于、大于》一课,这个班级只有9位学生,他们回答问题后,老师便撕下一枚小贴纸作为奖励送给学校。
“老师,你手上的贴纸掉啦!”课堂上,一位孩子大声对张军说,全班同学都笑了。正因为班级人数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更近了,他们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像朋友一样交流、探讨……
竖新小学教师张军进行小班化课堂实践
合兴中学教师施姝进行小班化课堂实践
去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上海市财政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新时代本市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有效实施小班式教学,强化学校与社区的联动,促进学校“小而美”“小而精”“小而优”发展。
不久前,第一教育曾发布过相关报道(34个老师教36个学生,全上海最小学校如何办教育?)
12月17日,“小”中见“大”深入推动育人方式变革转型——崇明区小规模学校教育改革行动年度研讨会暨区个性化教育工作室启动仪式在崇明区合兴中学举行。
区域小规模学校校长和教师齐聚,共同探讨“小学校”中的小班化教学变革。
学校中
新建了一个“AI梦想空间”
走进合兴中学,映入眼帘的是新建的AI梦想空间,空间内配备了象棋机器人、跳舞足球机器人、无人机和AR体验区等,学生可以分组进行互动体验。
“学校还打造了2个数字化常态应用教室和3个数字化专用教室。教室中设置3面显示屏,让学生分小组、分角色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合兴中学校长倪舜说。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与人口结构变化,合兴中学规模持续缩小,目前只有206名学生,8个教学班,班级平均人数为26人。
校长倪舜深感小班化教学方式变革的重要性,作为上海市教学数字化转型整体试验样板校,学校决定用数字化技术赋能小班化教学。
他介绍,学校运用“三个助手”平台提供的资源,结合小规模学校小班化教学实际和学生学情,筛选出合适的教学素材,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和质量,“在充分利用市级资源的基础上,我们也鼓励教师对资源进行创新,截至11月底,共建了6780份资源,涵盖了英语、语文、数学、科学等16个学科。”
今后,合兴中学将进一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偏好、知识掌握情况等进行分析,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教师的精准教学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3所集团校“抱团发展”
为学生提供更多样的课程
今年8月,位于崇明岛西部的建设中学、三星中学和庙镇学校组建了崇西教育集团,三所学校施行党建引领的管理机制,成立了若干管理团队。
集团内的教师常常聚在一起,开展教研活动,集团校内组建了“学科工作坊”,形成跨校教研机制。崇明区教育学院的教研员是该工作坊的常客,他们对学校的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助力他们快速成长。
“今年,我们集团还尝试开展了‘人人晒课’活动,鼓励教师跨年级、跨学段、跨学校听课。课后,老师们经常自发组织教学沙龙,围绕当前教育热点、小班化教学重难点进行探讨,将学习到的新理念、新方法融入日常小班化教学中。”崇西教育集团校长刘金华介绍。
3所集团校教师除了一同教研,还优化了各学校原有的校本课程,增加课程的种类和数量,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今年,集团推出了“户外课堂”,采取“校内+校外”多场地接续的模式,打造了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学校尝试在田野中开展植物种植、写诗作画等课程,让学生在体验中习得知识,在实践中提升解决生活中真实问题的能力,收获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今后,我们将不断丰富集团校内跨年级、跨学段的教育教学活动,满足学生与教师多元化成长需求。此外,我们也计划通过数字平台生成每位学生的数字画像,全面记录孩子各阶段的表现与学习成效。”刘金华表示。
小规模学校发展有困难
但潜力无限
2024年9月统计,崇明义务教育阶段共有49所,20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共14所,约占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29%,主要分布在崇明岛中西部的农村地区。
崇明区教育学院院长方一燕提到,小规模学校的发展面临双重困境,即规模小、生源少、资源使用率低,师资配备不全、教学方式不多元、教研氛围薄弱、课程建设不丰富等。
“小规模学校有许多局限性,但从功能和规模来看,有两大优势,一是班级规模小、人均空间大,意味着教师能够更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二是在地化学习资源丰富,更利于充分尊重学生的原有经验,打造特色学习场域。”方一燕谈到。
崇明区鼓励小规模学校百花齐放,走出一条崇明小规模学校发展的特色教育改革之路。
育才小学的管乐已经成为学校的名片;三烈中学和竖新小学围绕红色教育开发了爱国主义研学;海洪小学打造了“小芦苇”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合兴小学利用港沿花卉基地,开展生态劳动教育;长江学校的长江韵课程,通过特色课程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为了推动区域小规模学校育人方式的变革,今年,崇明教育依托华东师范大学小班化教育智库力量,聘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董蓓菲,开展基于“学习岛”的小班化合作教学研究,促进师生教与学方式的改变。
会上,举行个性化教育工作室启动仪式
会上,董蓓菲对小规模学校教师提出了3点建议,一是需要思考一堂课中哪些关键知识由教师来讲解,哪些让学生自主探究;二是教师在教授知识时,需要将学生的协同沟通的能力融入其中;三是崇明的小规模学校中有些儿童缺乏家庭关爱,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崇明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傅欣为董蓓菲颁发聘书
探索乡村“小学校”的创新之路
上海市静教院附校原校长张人利谈到,本次会议选择在合兴中学这样一所乡村小规模学校举办具有前沿性、普适性和成效性,“小规模学校的形成是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希望崇明区的办学经验能够辐射到全国,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小幼部副部长费宗翔做了点评,“小班化教学是一个非常好的实验场域,从今天的分享中,可以看到老师为学生发现问题提供了支架,并充分利用了‘三个助手’平台资源,实现教育的个性化。”
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副处长刘中正对小规模学校的未来发展提出期望。
他认为,应当充分认识当前实施小班化教育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小规模学校要积极主动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在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评价、学校管理与文化等方面勇于创新,发挥好小班化教育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优势。在小班化教育中 “教师的角色更多可能是陪伴学生成长,这就需要具备多学科素养,成为一名‘多面手’。”
刘中正还提到,小规模学校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应突出学生体质健康、心理健康、丰富多样的学习成果、课堂高效交互等方面的效果评估,优化支持保障,深化教研支撑,提炼典型经验。
“今天我们探索的这条路不仅是基于问题解决的乡村学校创新之路,也是面向未来教育的希望之路。我希望崇明区各小规模学校校长能够真正理解并积极行动,共同努力塑造崇明乡村教育共生共荣的模式,让每所学校都彰显生命的张力和人性的温度。”崇明区教育局局长黄宗逵表示。
文字:王佳依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王佳依
校对:曹铒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