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产业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是整个制造业转型的产业基础,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

近期,为推动纤维材料技术的创新进步,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上海电机学院签署了“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上海电机学院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滴水湖实验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聚焦先进航空航天材料、绿色能源材料、高端动力装备材料等前沿方向,共同打造一个集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孵化于一体的综合性科研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签约的两所高校来看,东华大学在材料科学、化学、纺织等领域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而上海电机学院地处临港的区位优势和校企合作优势也能促进科研成果落地。如此看来,双方共建可谓是强强联手,将高校、实验室和企业紧密结合,实现了纤维材料从理论创新、开发技术和产业化的全过程。

那么,在材料领域,上海电机学院的优势只有校企合作吗?

当然不是。表面上,上海电机学院的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了专门人才,为科研项目落地提供了成果孵化场地。实际上,在合作过程中,企业的用人需求也为该校的专业设置提供了重要指导,使其将资源集中到优质专业和新兴专业上,提高了整体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例如该校材料学院采用的“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通过“导专业”“导人生”“导科创”“导生涯”四项职责,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学术和科研创新上取得成功,还能为其定制个性化成长成才指导方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中,“导专业”是指导师引导学生确立正确专业思想,指导学生了解专业的基本情况、发展动态、社会需求。导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专业发展方向选择和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改进学习方法,帮助解决学习方面的问题。

“导科创”,即指导学生参与课题讨论,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提升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指导学生参加科技立项、学科竞赛和各类社会实践,强化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生涯”是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和择业观教育,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和成才设计,鼓励优秀学生考研深造,指导学生择业、求职和就业。此外,导师还会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

“导人生”则要求导师平时主动与学生保持联系,关心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疏导学生困惑,鼓励学生追求进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和行为规范。

最终,得益于上海电机学院材料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四导”,以及校企合作影响下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该学院就业率连续3年走出上扬曲线:2020年96.4%,2021年97.84%,2023年99.3%。甚至在春招、秋招等校园招聘的黄金时期,该学院有些同学手握多个offer期望月薪“一万出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并不是该校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太高,而是因为“稀缺”。根据《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计2025年新材料产业人才规模将达1000万人,人才缺口将扩大到400万人。在这一背景下,材料相关专业自然在就业市场上风生水起。而上海电机学院材料学院不论是本科生导师制的培养模式、还是校企合作提供的学习平台,都能够成为学生们就业的保障,值得考生和家长重点关注。

关注“一千零一个志愿”,获取更多关于大学的原创解读、最新最全的大学招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