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怀旧了,尤其是从六七十年代艰苦岁月走过来的人,更是时刻触景生情,怀念那段难忘的日子。
在70年代的时候,还是一个物资非常匮乏的年代,但是人们精神生活却非常富足,就算受过那么多苦,但是如今回忆起那些年的时光,似乎都是满满的幸福感。
那个“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的年代,人们为何又如此怀念呢?正是因为那些年代赋予了那代人独特又难忘的记忆。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回忆一下当年70年代的农村夜晚,又是如何度过漫漫长夜的呢?
夜晚的聚集地之一:村公社
在70年代,还很少听说有三高的病人,而营养不良的人却占了大多数。那个时候,人们白天都需要在地里辛苦劳动,到了晚上的时候,还需忙着家里的活计。
吃不饱,穿不暖,还得多干活儿,又怎么可能有三高的病症呢?所以相比较来说,那个时候的人们健康程度似乎更高。
白天的时候,人们是日出而作,晚上的时候日落而息,而社员唯一的夜生活,似乎都围绕在生产队里面了。
此时公社大队的小屋里面是烟雾弥漫,有人抽烟,有人聊天,有人在忙着计算工分。
全村的人们都聚集在这里,一方面是等待队长开会训话,另一方面在等待明天的分工,因为此时还是大生产年代。
记分员是里面最忙的人,一边要计算前一天的定额工分,一边要安排下一天的活计,所以那个时候计分员是一个非常好的工作,在。在村里面也算是威望极高的官员了。
当时的队长会计这一类“村官”,虽然不用干活,但是工分却很高,他们分到的粮票油票也不少。
其实那个年代也没有所谓的绝对平等,干部更是有绝对的权威,因为如果你敢反抗有意见的话,就会开会来批斗你,这也是那个年代独有的记忆。
每天在生产队开完会回来之后,天色已经很晚了。而经过一晚上的烟火熏陶,人们的鼻子里面都是黑黑的。
甚至咳嗽出来的痰都是黑色的,但是就算如此恶劣的环境,人们却依旧十分的开心,因为这就是人们晚间生活唯一的念想。
在70年代,那个时候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还是很低的,村里还需要统一的交公粮,交完公粮之后,剩下的粮食才是当时所谓的社员的口粮。
那个年代,农村的孩子普遍都很多,动不动一大家子就十几口人,这稀少的口粮,又如何才能填饱一家人的肚子呢?
村民有空的时候,就会在山坡上面种一些红薯,吃饭的时候加一些红薯,才们勉强能吃饱肚子,这样的饮食结构,别说三高了,那个时候连胖人都很少。
农民在70年代是非常辛苦的,因为除了要种田、种地挣工分之外,到了冬天没有农活的时候,还需要出工,要去修水利、修公路。
这些壮劳力,在出工之前,还需要带上一些干粮,加上一大罐子自己腌制的咸菜就出发了。
那时候的农民似乎一年四季都不知道劳累,就算大年初一都要出工,就算如此,工地上大汗淋漓的他们,也依旧笑意满满,干得非常开心。
或许是习惯了,又或许是年代的原因导致的导致,那个时候,没有任何人有怨言,反而都是非常积极的在搞生产。
因为他们觉得日子是非常有盼头的,那个年代的人都是积极向上的,都是充满干劲的,让人觉得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年代。
不辞辛劳也要去看“土电影”
其实在70年代,不光是在农村,在城里也没有所谓的灯红酒绿。那个时候城里的生活都是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而且都是无偿加班,人们似乎总是有用不完的力气。
70年代,无论在城市和农村,都是娱乐设施非常缺乏的年代。
所以在那个年代,人们如果听说哪个地方有放电影的情况下,很多人就会拿着小凳儿带着一家人,不远长途跋涉去看一场露天电影。
有时候是看电影,有时候也是看唱戏,在那个年代,只要听说哪个地方要放戏或者放电影了,村里的人就会第一时间扛上板凳儿,行走几里路,一起去看戏和看电影。
在这段相伴行走的路上,静静地月光投下,也是无比美妙的经历。
一边看电影一边聊天,那个年代的人都是单纯友善的,走在路上,就算是独行的女子也没有什么危险。
只要你是从70年代农村走过来的人,相信一定会有一起看露天电影的经历吧。
在凉爽的夏日夜晚去看一场电影,尽大屏幕并不怎么清晰,尽管电影音效并不怎么完美,但是那样的记忆却是绝无仅有的,似乎连空气里,都是香甜的味道。
那是一个没有抑郁症的年代
说来也是奇怪,在那个要啥没啥的年代,却从来没有听说过谁因为事情得过抑郁症。
而如今,随着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各种新型的情绪病也就涌现出来了。或许这正是应了那句话:人忙起来的时候,就没有时间去想其他的事情了。
70年代是一个虽然清贫却没有压力的年代,那个时候,困扰所有人的问题似乎除了饿就是穷,可是大家都处于一样的状态,也就没有所谓的压力了。
现在虽然物质生活条件好了,但是压力却陡然增加,所以很多人变得喘不上来气,也因此患上了各种情绪病。
所以说,世界上从来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
生活在70年代的孩童其实比大人更加幸福,因为孩童不需要干太多的农活,每当放学的时候就可以跑到生产队队伍旁边的那个晒谷场上面游玩。
孩子们最爱玩儿的往往就是跳房子和捉迷藏了,在这个到处都是草垛的地方,随便一藏就让人找半天找不到。
那个时候,男孩子喜欢在一起戏耍打闹,女孩子喜欢在一起跳皮筋、踢毽子,总之各有各的玩儿法,大大的晒谷场上充满了孩童的欢声笑语。
而到了晚上的时候,人们终于忙活完了,就喜欢围绕在某一家大门口,四邻八舍都聚在一起,一起聊天,一起拉呱,一起讲故事。
小孩子也喜欢围在大人身旁,听他们讲那些稀奇古怪的故事。
那个年代,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人们坐在一起,感情反而更加深厚,大人和孩子之间的陪伴也是实打实的。所以,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幸福感似乎就更强。
在70年代的时候,有的村庄还是没有通电的,所以他们只能靠煤油灯来照明。
就是在如此昏暗的环境之下,炕上是勤劳的母亲在煤油灯下做着针线活,另一边是孩子在煤油灯下写着作业。
那样的烛光陪伴似乎格外温馨,但也确实是一个很苦的年代,确实也很快乐。
结语
70年代是一个要饭打狗穷欢乐的年代,是一个日出出工日落回的年代,是一个吃口饭就赶紧去开会的年代,也是一个又累又困回家倒头就睡的年代。
但正是因为这样,日复一日,心无所思,才有了所谓的快乐生活。
曾经经历过70年代的那些人,如今你们过得还好吗?你们又是否回忆当年住在茅草屋喝玉米糊的时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