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虽然在生活上没有多富裕,甚至还遇到了很多的艰难险阻。

但是仍然没有阻挡那时候人们苦中作乐的那颗心,就像是精神得到了满足,而物质条件就显得没有多重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曾经的回忆你还记得多少呢?这篇文章献给50、60后,大家看完后答应我,只许看不许哭,看看关于我们那个年代的专属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六十年代,正处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国家建设比较艰难,是一个物质短缺,生活艰苦的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候的农村几乎都没有通电,家家的照明工具还都依赖于煤油灯

晚上一家人围在灯下,母亲依靠微弱的灯光,把我们这些调皮的孩子穿破的衣服缝了又缝,补了又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们跟父亲坐在灯下有说有笑打打闹闹,还动不动就爱讲些鬼故事吓唬我们,小妹是最胆小的,经常被父亲吓得哇哇大哭。

父亲心疼小妹说不讲了,而我们这些“胆大”的男孩子非得要听完鬼故事才肯罢休,惹得父亲讲也不是,不讲也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是母亲这时候起身将小妹抱去哄睡觉,我们才可以继续听故事。

那时候的一家人真的非常和谐,纵然日子过得清贫,但是却非常满足,没有那么些烦心事要考虑,过好当下就觉得很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学的时候村子里没有学校,需要走差不多两个小时的山路

学校都在距离家很远的地方,跟同村一起上学的伙伴们走一路玩一路。

破旧的书包里装着昨天晚饭留的咸菜和馍,今天带去学校当中午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前那个时代特有的铝制饭盒,非常地方便好携带。

自己的饭盒还会刻上名字或者符号,要不然害怕饭盒都放一起搞不清,因为家家户户都有这款铝制饭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冬天实在太冷了,就会把饭盒放在火边热热,吃起来就不至于冰牙了。

这种铝制饭盒可是时代的印记,那时候的国营厂子里工人用的都是这款饭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时代的进步,铝制饭盒逐渐退出了社会舞台。

可是它为人们提供的生活方便是不可磨灭的时代印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候的玩具也比较简单,滚铁环大家还记得吗?那时候要是哪个小男孩不会滚铁环,绝对是个“笨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铁环的材料非常简单,就是一个桶口大小的铁圈和一条长柄铁钩组成。

铁钩的头端是呈u型,就是为了能勾住铁圈,小孩们右手拿着铁钩,推动着铁钩让铁圈在地面上滚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是男孩子,有些女孩子也很喜欢玩,并且技术也丝毫不比男孩差,孩子们之间还经常会玩滚铁环比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还是因为那个年代能玩的玩具太少了。

翻来覆去就那几样,但纵然是这样,也没见谁会抱怨。

小孩子的娱乐项目无非就是整天乱跑,闲着没事干上树摸鸟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者是在烈日的下午去村头的小河里抓鱼,主要目的还是想凉快会。

光着脚丫子在水里瞎扑腾,那时候可不比现在,专门有人教孩子游泳,以前的孩子都是在水里多玩几回,自然而然就会游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家中的大人也是几次三番叮嘱不要往河边去。

但那时候对大人的劝导也根本听不到心里去,反正就是贪玩

六十年代的孩子们爱玩泥巴,根本管不得脏不脏,在黄土上浇点水,就能摆出各种形状各异的奇怪造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些想象力比较丰富的孩子,动手能力强的还可以捏出一个小房子。

我们这些手笨笨的孩子只能落个眼气羡慕的份,谁叫自己没有生得一双巧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以前的孩子,再简单不过的小玩意,也能玩出各种花样来。

就是田间地头撒个欢,农忙时候躲在谷子堆里捉迷藏,都觉得生活非常幸福且有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像现在的孩子,虽然家中都有很多高科技的电子产品,但是这些产品的进步与发展也让孩子们少了很多能接触大自然的机会。

那么小一点的孩子就戴上了厚厚的眼镜,真的为现在这些孩子的健康担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自行车开始流行了起来。

村子里谁家里要有买了一辆自行车,可要把村子里的人羡慕的不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是骑着车在村子里穿行的时候,村民们都会投来羡慕的目光。

后来到了九零年代,几乎每个人家里都有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的生活条件提高了,也能买得起这种大物件了。

等到自己家里真的买了这辆车,才知道,除了骑车的那个人挺舒服,剩下跟着坐在自行车里的人都不太好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这二八大杠实在是太硌屁股了,以前的路也都是土路山路。

坐在车子上的感觉让我一辈子都难以忘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个年代的邻里关系都非常好,出门根本不用锁大门

人与人之间都非常信任,主要是家里也没啥值钱的东西,锁不锁门都没啥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个村子里的人见面都会打招呼,吃饭的时候也是经常串门

有的人端着碗从村东头跑到村西头,就是为了扯扯闲篇聊会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农村的人们淳朴善良,没有勾心斗角,村子里谁家有事了都会很乐意帮忙,不图回报的那种。

村子里谁家要是有一辆板车,那可了不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常会有街坊邻居家来家里借板车拿去用用,因为以前人们的收入大多是依靠地里的农活,所以板车能够为大家提供方便。

但是板车也不是谁家都能有的,所以有板车的都是村子里的“大户人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家里有板车的只有自己不用的情况下。

村子里的人来借,都会非常乐意的帮助,并且板车还是一种交通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没有流行二八大杠的时候,谁家里要是打算出远门,串亲戚或者去镇子上办事都会用到板车。

前面驴子拉着车,一大家子的人都会坐在板车里前往目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能速度比较慢,但是仍然不会影响大家一路上的欢声笑语。

以前人都是非常热心的,互相帮助也不会有所图,为的就是高高兴兴,图的就是个心情好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像现在的社会,所以人似乎都成了“无利不起早”,任何事情都要和利益挂上钩,很少会有人不求回报的付出。

在以前那个年代,村里上谁家要是办喜事了,那绝对跟一阵风一样,全村人都跟着热闹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前的爱情都是媒人介绍的,很少有自己恋爱结婚的。

毕竟还是受到了传统思想的束缚,那时候的人心里会觉得“自由恋爱”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且听大人们讲,谁要是想娶媳妇,还得挣够工分才行呢!

六十年代看人娶媳妇都是赶着驴车当“婚车”,把新媳妇接回来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再过了十几年,七八十年代,到我们这代人结婚的时候,结婚风俗又变了一个样子。

那时候的结婚证印有毛主席语录,结婚证上也有非常浓重的革命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到八十年代结婚,结婚证更“精致”了。

上面还有夫妻两人的照片,这让结婚证更加具有了纪念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婚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都是一辈子的大事,不过在以前,大家不用担心会不会娶不到媳妇。

因为就算是很穷的人家,只要是到了适婚年龄,都会有人帮忙着张罗介绍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前结婚也不花多少钱,比较讲究的家庭,会准备上结婚“三大件”。

三大件说的就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以前这三大件的分量可不亚于现在的买车买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一般的家庭,如果真的拿不出钱来准备这些东西,也没关系。

照样可以娶到新媳妇,只要两个人是奔着过日子去的,物质这些外来之物以后都会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前的人对于婚姻的态度都很忠诚,只要认准一个人,那么这一辈子就会从一而终,这个人只会是你。

不像现在的年轻人,今天结婚了,明天又因为闹点小矛盾就去离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婚前都是更看重物质条件,很少会有简单纯粹的爱情了。

对于婚姻的态度也没了以前的忠诚,闪婚闪离的人经常有,视婚姻如儿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不知道究竟是时代变化太快,还是人心的追求太高,现在的爱情总是让人无法捉摸。

反之对比现在,人与人之间的所有关系都成了利益至上,任何事都和金钱扯上了关系,简单纯粹的热情已经没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关于童年的记忆你还有印象吗?

时代在不停的更迭变化,而一些美好的事情却都留在了童年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一个物质匮乏的时代里,却非常容易被满足。

对比现在多姿多彩的丰富世界,而我还是想永远停留在过去,那个简单、单纯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