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告诉我们:遇事有思路,知道怎么做,顺势而为,事半功倍,高屋建瓴,事必有成!

公元前195年,大汉王朝发生了一件大事,淮南英布反了。

英布为什么反呢?这是英布自己搞出来的问题。

英布的一个小妾,跟英布的中大夫贲赫,两人经常在一块喝酒,有点不清不楚。

而英布听说之后,要处置贲赫,而贲赫吓得赶忙跑路,一路跑到了长安,向刘邦告发英布有谋反的心思。

谋反这种事,自然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于是,刘邦跟萧何商量之后,安排人去调查英布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英布一看,坐着等死也是死,造反也是死。干脆,反了刘季这个狗东东。

英布一不做二不休,杀了贲赫的全族,宣布,老子反了!

消息得到确认之后,刘邦马上召集将领们开会,通报大家:英布那小子反了,你们说怎么办?

这帮将领一个一个纷纷表态:立马发兵,剁了那孙子。

但是,刘邦并没有当下拍板。

接下来,夏侯婴这个刘邦的老司机,给刘邦推荐了一个重要人物薛公,是昔日楚国(项羽的楚国)的令尹。英布昔日也在楚国效力,薛公对英布应该说非常了解。

刘邦赶忙向薛公请教,如何看待英布谋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薛公也是一个高人,信誓旦旦地对刘邦说:

英布谋反,情理之中的事,但是,英布谋反也不足为虑。英布谋反会有上中下三种策略。

如果英布采用上策,那么,崤山以东就不再是大汉的了。

如果英布采用中策,那么,胜败之数,难以估计。

如果英布采用下策,那您根本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刘邦很惊讶,赶忙问薛公:那您说一说这上中下三策各有什么区别?

薛公说:上策,东取吴,西取楚,北上吞并齐鲁大地,然后,搞定燕赵,接下来固守,到时候整个崤山以东局势大变,完全失去大汉朝廷的控制。

而中策,东取吴,西取楚,并韩魏,占据敖仓的粮食,固守成皋的要塞,占据有利的地形,跟大汉对峙,谁胜谁败,都不好说。(楚汗对峙的翻版)

所谓的下策,就是东取吴,西取上蔡,把重心放在背后的越国,而他则是前往长沙。

如果英布采用这个策略,那么,陛下您就可以安枕无忧了。

刘邦听了若有悟,问薛公,那你觉得英布会采取哪个策略?

薛公信誓旦旦地说:下策。

刘邦一听,不解地问道:为什么他不采用上策、中策,而采用下策呢?

薛公说:英布是一个刑徒出身,好不容易混到了如今的高位。他的眼界和格局就是为了保全自身,绝对不会有更高的战略格局,所以他一定会采用下策。

老头厉害,出身决定眼界和格局呀!克服出身带来的缺陷,是我们一生都要做的功课!不然这些缺陷,极有可能成为影响我们走向更高处的绊脚石。

刘邦听了,顿时认可了薛公的建议。

这就是刘邦的识人之术,他知道谁说的对,谁说的有道理,谁说的对他有用,他应该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

接下来,刘邦趁着英布谋反,打算派太子刘盈前去平叛。

英布说起来来势汹汹,已经向东吞并了荆王刘贾的地盘,往北渡过淮河,侵占楚王的地盘,正是薛公预测的下策。

所以,刘邦并没有把英布放在眼里,派刘盈前去平定英布,成了,皆大欢喜,败了,正好把刘盈这个太子给废了,换上自己喜欢的儿子刘如意。

但是,刘邦这一算盘并没有打响,太子身边的那四个门客一看刘邦这家伙“汉皇舞剑,意在太子”。

顿时明白过来,赶忙找到吕释之,对吕释之说:赶快进宫找吕后,让她向皇帝哭诉,不然的话,太子的位置那可就危险了。

吕释之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连夜去找到吕后,而吕后则是在刘邦面前哭哭啼啼的。

最后刘邦实在受不了了,他也知道,大家看出了他的心思。于是,干脆自己亲自平定英布的叛乱。

刘邦出发之前,又接受张良的建议,把太子委托给张良,希望张良照顾好长安的局面,同时,给太子安排部队,防止自己出了意外,太子可以顺利掌权。

这就是刘邦出征前的一番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刘邦很快跟英布交战,采用张良的之前的建议,避其锋芒。

最终英布跟刘邦在雍城交锋,刘邦在阵前对英布喊话:你为什么要造反?

英布傻乎乎地说:我想当皇帝。

刘邦顿时对他破口大骂,接着两方交战,英布接连数战,屡败屡战,最终不敌刘邦带领的军队,仅带百余人逃往江南。

而刘邦则是派出一支部队前去追击英布。

而英布在逃到长沙的时候,被长沙王吴臣设计引诱,轻松搞定,杀死于乡间的的一个民舍之中。

刘邦就此平定了英布的叛乱这段故事,为我们展现了刘邦对大局的把控。

咱们总结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英布谋反,刘邦先是征求各方的意见。看看大家如何看待问题,同时征询正确的意见,找到自己的处置方式,自己先做到心中有数。

经过将领们的表态,薛公的卓越见识,刘邦顿时意识到,英布谋反并不会带来多大的危害,根本不足为虑。

第二,刘邦借势想搞掉刘盈。

这叫顺势而为。

可以说,刘邦对大势的把握、控制得炉火纯青。

他知道英布搞不出来什么事,这时候就想着借势把刘盈搞掉。

自己去肯定没问题,但是刘盈去,那就不好说了,所以刘邦就有了这个打算。

但是,被刘盈太子的门客们看出来之后,加上吕后的哭诉,刘邦不得不亲自出马。

第三,面对英布的叛军,刘邦上来就用大义压制他。

你为什么造反?言外之意,我是皇帝你英布造反,英布的军队的士兵们会怎么想,这种事风险大,成功率低呀!

英布傻乎乎地回答:我想当皇帝。

那么,英布底下的人,真的想造反吗?真的想跟着英布一条道走到黑吗?

很明显,刘邦从大义上已经占据了制高点。

而英布手下的这些人,必然也会心怀鬼胎,开始打自己的小算盘。

英布有罪,但是他们没罪呀,为什么要一门心思跟着英布谋反呢?

刘邦这句话说起来特别简单,但是其实也打击了英布的军队士气。

英布傻乎乎的,上来不交战,上来先费一番口舌,让刘邦抓住了空子,占据了大义,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

坏人就是废话多,自己口才不行,没脑子,还喊什么话!

而刘邦可以说是抓住机会的高手。

任何一个机会,都不忘了打击对手,提升己方的士气,同时把对方列在了不义的位置。

而经过几番交战之后,汉军打得英布丢盔弃甲,最终不得不逃跑。

可以说,平定英布比平定陈豨更为简单。

这就是刘邦对大局的把控。

可以说,面对局势的变动,面对意外事情的发生,我们要学习这种对大局的把控智慧。

第一,遇事做到心中有数。

征询各方的意见,做到心中有数,你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第二,顺势而为,借势做事。

搂草打兔子,顺便做一些其他的事。

比如说,经济不好那就蛰伏起来,提升自己,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查漏补缺,完善自己,等经济好的时候,你就可以一飞冲天。第三,占据大义,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跟对手博弈,你更容易取得胜利。

这就是刘邦对大局的把握。

只有提升自己的眼界和格局和洞察力,你就能够掌握这种对大局的把控能力,你就更容易搞定人做成事。

这是专栏第64节,观看更多内容,欢迎订阅我的专栏《刘邦的启示》,为你解读刘邦底层逆袭的谋略智慧。

读史学谋略,有位又有为。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谋略智慧。

这个刘邦解读专栏正式的文章,还有2节内容,一共是66节,从头到尾讲述了刘邦的传奇经历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启发。

刚建了一个新的专栏《品人悟道:品读<史记>人物,领导成事之道》,感兴趣的朋友,趁着没涨价之前订阅,算是给老朋友们的优惠了。

感谢大家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