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文化综合报道】12月18日,《话剧皇后:一个时代的戏剧记忆》新书见面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文会堂举行。现场,主办方特别邀请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多媒体通信与模式识别实验室制作的AI虚拟形象“朱琳”与观众互动环节,通过科技还原“话剧皇后”的风采,展现艺术与技术的深度融合,为活动增添独特亮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I虚拟形象“朱琳”与观众互动环节

朱琳,江苏连云港海州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被誉为“中国话剧皇后”,是我国话剧民族化探索的重要实践者。为了弘扬朱琳的精神与艺术成就,江苏海州文旅集团特别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副研究员、文艺评论家赵红帆撰写《话剧皇后:一个时代的戏剧记忆》。本书不仅以朱琳的传奇艺术人生为主线,深刻展现中国话剧近百年的发展历程,还剖析了朱琳在话剧、电影、电视剧领域的成就,挖掘其背后的时代背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书《话剧皇后:一个时代的戏剧记忆》

全书设置《梦启白虎山:朱琳的童年与艺术初生》《艺术生涯的起步》《中国话剧民族化探索之路》《艺术生涯再创辉煌》四个篇章,分别详尽记载和描述了朱琳在海州的孩童时代热爱艺术、初涉艺术表演获得成功的启蒙之路;少年时代在淮阴得到进步思想感化和艺术的熏陶;青年时代历经战火纷飞、走进抗敌演剧队步入革命行列的艺术学习和实践;中年时代通过一系列有影响的话剧表演,进行中国话剧民族化的探索之路;老年时代言传身教关心培养后学、再登舞台以自身努力感染、感动下一代;暮年时期,仍然孜孜以求,担任人艺顾问,指导青年艺术家成长、关心中国话剧事业的健康发展。

“在撰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的心灵受益非常大。”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副研究员、作者赵红帆在致谢时表示:“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有一个传统,就是通过访谈进行研究,再基于研究成果创作学术著作。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戏剧恰如一条项链,它用一根无形的线将所有艺术种类串联起来:台词功夫源自朗诵与演讲的精髓;形体功夫汲取舞蹈的灵动;舞台美术融合了美术功底与艺术审美……当这些艺术元素完美地交织在一起,我们就能通过演戏传达思想,用最直观的方式让观众去感受、去体会、去共情,最终达到心灵的共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致辞

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为新书《话剧皇后:一个时代的戏剧记忆》作序,并在现场回忆说:"我从小在剧院里成长,朱琳阿姨看着我长大,我看着她变老。我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经常去听她的朗诵会,她的朗诵是我的启蒙。朱琳阿姨对我的帮助非常大,在专业方面、在中国语言方面,她一直做出了特殊贡献。如今我也70多岁了,我一生中都在努力像朱琳老师和其他前辈们一样,做一个好演员。”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党委副书记、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首任馆长陈秋淮认为,“从1907年话剧作为西方艺术传入中国之后,如何使之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这是几代艺术家的追求和梦想。1952年6月北京人艺成立以后,朱琳老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话剧艺术创造与戏剧民族化的探索之中。她在曹禺编剧、夏淳导演的话剧《雷雨》中饰演鲁侍萍,这是朱琳艺术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她树立了深刻严肃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体验的技巧;她在郭沫若编剧、焦菊隐导演的历史剧《虎符》《蔡文姬》中作出了新的创造,特别是在话剧《蔡文姬》的排演中,朱琳老师将我国传统戏剧的表演融入到话剧表演之中,创立了她自己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在中国剧坛赢得了很高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