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汉高祖刘邦早年间家里很穷,因此没钱读书才成为一位游手好闲的痞子流氓,天降好运才成就一番功业。
其实不然,刘家祖上其实算是官宦之家的。战国时期,刘家祖先就在当时的魏国任官,刘清(刘邦的曾祖父)更是当上了魏国的大夫。
魏国在楚国手中,夺得了淮北的丰地,刘清的儿子刘仁,也就是刘邦的祖父,被魏国任命为丰邑县令,刘氏家族这才来到了丰邑县。
魏国被秦国所灭,颇有家资的刘仁因乐善好施、救济邻里,还成了远近的大善人,被称为丰公。
刘邦在当地吃得开,很多人跟着他混,其实和他爷爷当初积德行善有点关系。要知道刘仁做好人好事,把自己家财几乎散光了,导致刘家也中落了下来,刘邦的父亲也得务农为生了。
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刘家花钱让刘邦读书还是有这个实力的,就是刘邦后来当上亭长,刘太公也是给县里捐了一笔钱的。
史料记载,刘邦少年时就和自己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卢绾一起读书,而且从小他跟着爷爷刘仁身边,耳濡目染之下,不仅学会了爷爷乐善好施,洒脱豁达的个性,就是琴棋书画、击筑赋诗也不在话下。
因此,说刘邦是文盲出身,我是不赞同的,可以说他是流氓,但不可以说是文盲。
且看,刘邦流传后世的两首诗,都是流传千古的作品,如今也都被编入了课本,要说他文化水平不高,说出去谁信呀!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他想表达的大致意思是:风云激荡突变,天下沸腾,群雄逐鹿,最终是我笑到了最后,统一天下,衣锦还乡,本来这是件开心的事,我现在却有点愁,怎样才能得到勇士来镇守四方!
刘邦曾说不如张良萧何韩信等人的话,表示自己能够亡秦灭楚,一扫诸侯,全是靠一干良将能成,因此建立汉朝后,他论功行赏,封了不少王侯。
可外部主要矛盾没了,内部矛盾就逐渐显露出来了,因此建国之初,相继有些人开始反叛。
《大风歌》便是写于前195年,当时淮南王英布反,刘邦御驾亲征成功平叛,回师途中顺道回了一趟淮北的家乡。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如今他已贵为皇帝,当然要有相对应的派场,于是宴请家乡父老。
此时他的身体其实很不好,人到了老年,总是喜欢回忆过去的事,担忧身后事,回到家乡的他更是感慨万千,才写下了这首诗。
首句七个字是回忆自己风云涤荡经历。第二句是表现出自己君临天下、衣锦还乡的豪迈。在其位谋其政,最后一句流露出他的家国忧思。
《大风歌》虽然只有三句,仅仅23个字,却回顾了过去,着眼于了当下,感慨了未来,一生经历、满腹心事表露无疑,既激昂又悲壮,简约不简单,因此历来被后世所赞扬。
除《大风歌》外,刘邦回到宫中后还写了另外一首《鸿鹄歌》。
《鸿鹄歌》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这首诗和汉初宫廷太子之争有关。刘邦建立汉朝时,立吕雉为皇后,他两的儿子刘盈为皇太子。可刘邦当皇帝没几年,便想换太子,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太子刘盈仁弱,一点都不像自己,这江山交给他来坐,他不放心,因此有了这个想法。
二是当时吕雉年老,他宠爱的妃子戚姬给自己生了个儿子。得知有换储的心思,戚姬为了权势,仗着刘邦的宠爱,每天给他吹枕边风,希望立两人儿子刘如意为太子。
如此一来,刘盈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
可刘盈毕竟是嫡长子,又是群臣从小看着长大的,他要是犯下了什么大的过错被废还情有可原,可他就因性格宽仁就要废,那就说不过去了。
刘邦刚想表达出废太子的心思,群臣还有吕后便在背后与之角逐,张良甚至还特意请来著名贤人隐士“商山四皓”来辅佐太子。
要知道这四人当初刘邦去请都不鸟他的,刘邦见群臣都支持刘盈,如果自己执意废太子将会适得其反,这才打消了念头,太子刘盈才“得毋废”。
见此刘邦只得向戚姬解释,戚姬听后不禁大哭,刘邦为了安慰对方,便说你再为跳支舞,我为你唱首歌,唱的便是上面这首《鸿鹄歌》。
诗歌表面的意思是说,鸿鹄鸟此时羽翼已经丰满,他能飞的又高又远,即使自己手中有利箭,此时也没法将他如何了。
实则是在表达,太子拥有太多的支持者,即使我可以强行废掉他换太子,也是无济于事,所以只得无奈接受现实,很好的表达出刘邦此时那爱莫能助的无奈。
同年,刘邦病逝于未央宫,吕后为了报复戚姬之前的所作所为,刘如意被吕后鸩杀,戚夫人被吕雉做成人彘。
刘邦一生中,只有两首诗流传了下来,而这真情流露的诗歌,文学价值都很高,因此被后人传唱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