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阎①早励幼孤贫,笃志②好修③清节新
端轨提衡④兴梁室,竭诚事主辅朝臣
犬群吠主⑤回家少,沈约瘦腰⑥有个因
循例只谈风月事⑦,遗儿清白⑧万丰珍
【注释】①民间。②专一心志。③重视道德修养。④唐代著名史学家评价徐勉:徐勉少而励志,发愤忘食,修身慎行,运属兴王,依光日月,致位公辅,提衡端执,时无异议,为梁氏宗臣,信为美矣。④提拔运用官员公正不偏执。⑤梁朝建立初年,梁武帝兴师北伐,朝中政务军务十分繁忙。徐勉当时已是吏部的重要官员,但因为他是秘书出身,极有文才,为了不延误军机,梁武帝于是让他“参掌军书”。徐勉本来就是一个十分勤勉的人,工作本身也确实繁忙,他因此往往要隔几十天才能回家一次。他家养了一群狗,因为他回来得少,这些狗都不认得自己的主人了,他每次回来,都要引起它们的狂吠。畜生们完全把主人当成了陌生人,徐勉既感到好笑,又觉得无奈。有一次他感叹说:“我死了后,如果有人写我的传记,群犬惊吠倒是件值得一记的轶事。”⑥沈约晚年,多次上书请求辞官,但皇帝不同意。于是在给好友徐勉的书信中说:“我每过一段时间,腰带就要缩紧几个孔,用手握胳膊,臂围大概每个月要瘦半分。按这样推算,怎能支撑得很久呢?”由此有了“沈约瘦腰”的典故。⑦徐勉做了吏部尚书,掌握了官吏的任免大权之后,许多人前来拜访求官。有一个叫虞暠的人,仗着和徐勉的关系较好,有一次开口便求“詹事五官”。徐勉正色道:“今夕只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虞暠讨了个没趣,只得讪讪地告辞。史载:“勉居选官,彝伦有序”,“故时人咸服其无私”⑧徐勉为人清廉,史书上说他“虽居显位,不营产业,家无蓄积,俸禄分赡亲族之穷乏者”。看到他家如此清贫,一些人便劝他经营产业,为子孙后代着想。徐勉回答说:“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以清白。子孙才也,则自致辎軿(意为家产);如其不才,终为他有
【典故成语】家犬吠主 遗子清白 沈约病瘦 沈约诗腰
【人物简介】
徐勉(466年-535年),字修仁,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县)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官至南梁宰相,以为人正直、做官清廉而著称。
徐勉“幼孤贫,早励清节”,从小就勤奋好学,六岁时因写了一篇《祈霁文》,受到时人的称赞。长大后,徐勉才华横溢,声名远扬。在太学读书的时候,南齐名臣王俭对他十分赏识,预言他将来一定会成为宰相。
南梁建立后,梁武帝萧衍也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对徐勉非常器重。徐勉对朝廷鞠躬尽瘁,担任的官职不断得到提升,后来果然做到了宰相。在南梁建立之初,萧衍立志要统一天下,结束南北分裂的局面,就毅然兴师北伐,因此朝中政务军务十分繁忙。徐勉身为朝廷重臣,又极有文才,为了不延误军机,萧衍让他“参掌军书”。徐勉非常勤勉,“劬劳夙夜,动经数旬,乃一还宅”,经常昼夜不休在朝廷办公,他因此往往要隔几十天才能回家一次。他家养了一群狗,因为他回来得少,这些狗都不认得自己的主人了,他每次回来,都要引起它们的狂吠。畜生们完全把主人当成了陌生人,徐勉既感到好笑,又觉得无奈。有一次他感叹说:“吾忧国忘家,乃至于此。若吾亡后,亦是传中一事。”
自从徐勉掌权以后,他家就变得很热闹,每天都有许多人登门套近乎。还有一些脸皮厚的人,直接伸手向他要官。徐勉却大公无私,不论亲疏,一律拒绝。有一个叫虞暠的人,和徐勉的关系一向很好,有一次狮子大开口,向徐勉索要“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徐勉听后正色说:“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虞暠讨了个没趣,只得讪讪告辞。史书称“勉居选官,彝伦有序”、“故时人咸服其无私”。
徐勉最为后世称道的,是他的清廉。史书上说他“虽居显位,不营产业,家无蓄积,俸禄分赡亲族之穷乏者”。这些话,绝对不是溢美之词。徐勉虽然身居高位,但是始终坚守清贫,有好心人劝他经营产业,为子孙后代着想,他却回答说:“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以清白。子孙才也,则自致辎軿;如其不才,终为他有。”
“遗子孙以清白”,这绝非徐勉一时的即兴之言,而是他发自内心的真诚表露。他曾在写给儿子徐崧的《诫子书》中说:“吾家本清廉,故常居贫素,至于产业之事,所未尝言,非直不经营而已。古人所谓‘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又云:‘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详求此言,信非徒语。吾虽不敏,实有本志,庶得遵奉斯义,不敢坠失。今且望汝全吾此志,则无所恨矣。”大意是说,父母不一定要留给子女多少钱财,而更应该把光辉的人格风范传给子女。徐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为子孙后代留下了良好的家风。
大同元年(535年),徐勉逝世,享年七十岁。武帝闻讯流涕,即日亲临殡殓,下诏追赠他为特进、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余官如故;又赐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以及钱二十万、布百匹。皇太子萧纲也为之在朝堂举哀。
徐勉高尚的品德,得到了后世的称颂,史书给予他了极高的评价。《资治通鉴》说,梁朝称得上贤相的只有范云和徐勉二人,可见对他的肯定。
【作者简介】孙克攀,字若水,号泉一。善烹饪,喜旅游,乐诗词,演周易,思幽静,好品茗。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