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世界顶尖名校参与学术交流,这一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事情,如今正变成一部分浙大学生的噩梦。

12月17日,银柿财经留意到,有网友在多个社交平台发帖并附微信聊天记录作为凭证,直指浙江大学某学院的一个短期赴英交流项目经办老师未与合作高校联系,自行寻找中介办理签证,并使用伪造的邀请函,致使该项目参与学生被英国拒签10年

“这个事最初是在‘98’(指‘浙江大学CC98校内论坛’)上爆出来的,最新进展是听说多个项目证书上的签名已被同学发现是伪造的。各种信息真假难辨,大家正在焦急等待官方出具调查结果。”该学院学生小文(化名)告诉银柿财经,此类短期海外交流项目已在院内开展多年,她此前亦有报名参加,“还自费了好几千块钱”。

17日下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在校内网发布情况通报,称针对“赴英一项联合论坛活动申请签证被拒”,目前,学院已第一时间报告学校,立即组成工作专班,深入核查相关情况。警方已受理学院和学生报案,立案开展调查。学校已成立专项小组,配合并全面调查相关事实,视调查结论及时处理相关责任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月17日,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发布通报

01

24人入选英国交流项目

一份网传聊天记录显示,在一个共有26人、名为“第五届博士生联合论坛 浙大—剑桥”的群聊中,一名学生@一位老师并称,“我已经达到了毕业标准,如果因为老师的原因导致10年的(英国)签证被拒签,我将追究你的责任。”

另一段聊天记录中有人则表示,“按照你的说法,我第一时间给(签证中心)打电话要求撤销签证,但被告知不同意撤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传聊天记录

银柿财经联系多位经济学院学生求证相关情况后获悉,涉事交流项目全称为“第五届浙江大学—剑桥大学研究生联合论坛:数字经济与全球创新”。

根据10月24日学院官网“学生项目”一栏发布的“线下交流—选拔通知”,“为持续推进与世界一流高校合作,加强研究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面向广大学生着力推进在地国际化,将选拔优秀在读研究生参加‘第五届浙江大学—剑桥大学研究生联合论坛:数字经济与全球创新’交流项目”。

项目包括参加剑桥大学交流研讨会,数字经济、国际商业管理及高科技金融与创新的专题演讲和讨论,伦敦、剑桥和牛津城市游览及学术访问等。时间为2024年12月13日至2024年12月20日。

费用方面,包括交流研讨会和讲座费、剑桥学术访问费、认证费、茶歇费在内的项目费用由学院支付,入选学生还可申请每人约6000元人民币的机票报销。其余部分如食宿费、交通费、签证申请费等个人费用需自理。

通知发布方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中英)全球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知截图

11月14日,院方在官网上公布该交流项目入选名单,共有24名同学入选。银柿财经辗转联系到一位自称“受害人”的同学,但当银柿财经向其询问赴英签证被拒等相关情况时,她委婉拒绝:“还是想先通过官方的渠道保护自己的权益”,此后便不再回复任何消息。

银柿财经查询学院公开信息,发现该联合论坛至少在2021年就有相关记录。2021年、2022年分别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受疫情影响,当时均采用线上模式,因而不需要官方邀请函,也不需要办理签证。项目费用均为4900元。其中,第二届入选同学不用支付项目费,由研究生院、经济学院统一资助;第三届项目费由研究生国际工作坊资助,经济学院学生由学院全额资助。

02

私人转账

据银柿财经不完全统计,除了“浙江大学—剑桥大学研究生联合论坛”交流项目,浙大经济学院组织的类似涉英项目还包括“英国伦敦大学联盟(LSE)—国际精英课程项目”“英国剑桥大学金融科技与科学技术课程项目”“英国剑桥大学商业创新与人工智能暑期访学项目”等。

这些项目均需要一定费用,且校方、院方不能全额资助。

以2024年10月30日官网发布的“英国剑桥大学金融科技与科学技术2024-2025寒假课程项目”为例,该课程是“在线交流”模式,项目费用为9800元人民币。尽管在具体信息中写明“该项目将申请本科生海外交流专项经费资助,经济学院的本科生还可以再申请学院1500元的补助”。不过,根据银柿财经查询到的《浙江大学本科生线上境外交流与合作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第十七条,“学校按照不超过 0.25 万元/人的额度下拨资助经费,具体由学院(系)统一安排使用”。也就是说,仍有至少5800元需自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浙江大学本科生线上境外交流与合作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关于这一点,包括小文在内的多名浙大经院学生也向银柿财经证实,“补贴额度有限,不是全额报销”。

经院学生李明(化名)去年也报名参加了其中一个在线交流项目。他记得,项目由一名叫王清风的老师负责,王老师还专门建了一个微信项目组群,并拉进来一名自称Bill的老师。缴费方式是直接转账给专门负责收款的同学。当得知类似项目出问题以后,他赶忙翻找当时项目群里的聊天记录,结果发现王清风在12月10日已解散了群组。

银柿财经在浙大经济学院新闻中心查询到一篇名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与俄罗斯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国际经济金融学院开展会谈》的报道,文内介绍王清风的身份为“外事科秘书”。

“之前是班里找同学收齐了把钱转给Bill,后来是Bill挨个加同学好友收款。”小文明确说,最后费用都流向Bill,而对方开具的发票凭证是一个PDF文档,并不符合报税发票格式,小文开玩笑讲,甚至自己也能制作出来。

多名参与项目的学生坦言,直到这次事情曝光后大伙儿才知道Bill并非剑桥的老师,而极有可能是留学中介。

公开资料显示,Bill的中文名为周博超,博士毕业于伦敦大学,在英读书期间已开始和英国旅行社、教育机构合作“研学”,此前身份为英国旅游公司爱导游首席执行官,名下涉及多家公司。

银柿财经通过英国企业注册中心查询到,“Bochao ZHOU”名下共有5家公司,其中3家公司状态显示“已解散”,还在营业的NET TECH CONSULTING LIMITED成立于2013年6月17日,营业范围包括信息技术咨询和旅行社活动。公司公布的未经审计的账目信息,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为4522英镑,雇员信息为零。

巧合的是,在NET TECH CONSULTING LIMITED的注册地址上,还有另一家公司Cambridge Uni Education Limited,也就是此次事件中被传用来转钱的皮包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21年6月7日,披露文件信息显示,负责人为“DR. XIAO”,姓氏为YU,国籍为中国人。

事后有人在网上发帖称,Cambridge Uni Education Limited是一个中国人在剑桥创办的基因公司,疑为伪造邀请函和签名的涉事方。

03

“第四课堂”

17日下午,银柿财经以咨询项目的名义联系上某留学中介机构的项目老师小敏(化名),她曾带团服务过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项目。“这类项目多是游学形式,以交流体验为主,项目费用由学校承担。”小敏提到,学校如果是跟中介机构合作,会直接对公给机构打款

针对英国签证10年拒签问题,多名代理中介机构向银柿财经直言,自己很少遇到类似情况。“印象中这属于最严厉的处罚了。”专职制定高端留学规划的小雅称,出现这种情况,极大可能是办理签证时提供了假材料。

“现在回过头来看,的确是疑点重重。”小文说,但出于对校方和院方的信任,当时自己并未多想。

而根据部分学生的转述,其实早在该事件发生前,“98”内网论坛上已有对于项目不正规的质疑声出现,其中就包括接洽人员身份存疑、付费流程不透明、项目结束后的结课证书不正规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明向银柿财经提供的结课证书

疑点重重又费用不菲,为何有学生愿意报名参加这类海外项目?受访者不约而同提到了一个词:“第四课堂”。

银柿财经注意到,就在今年1月,浙江大学印发《浙江大学本科生第二、三、四课堂学分管理办法》,其中在“第四课堂修读方式”部分写明,学生可通过“赴国(境)外高校等参加并完成与我校共建的2+2、3+X等联合培养项目”“赴国(境)外高校等参加交流项目并获得有效课程学分”“赴国(境)外高校等参加4周及以上的各类交流项目并提供修读证明等相关材料”等方式获得“第四课堂”学分。

小文解释称,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学校在进行第一课堂课程教学以外,还推进第二课堂(指学生在校内参加的各类实践项目)、第三课堂(指学生在校外、境内参加的各类社会实践、就业创业实践实训等项目,以及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和第四课堂(指学生参加国外或境外高校等开展的各类国际化学习交流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浙江大学印发《浙江大学本科生第二、三、四 课堂学分管理办法》的通知

第四课堂只有少部分国际化课程和学院认可的对外交流项目通过后才能获得学分,但并非强制每位学生都要参与对外交流。”小文说,比如第三课堂学分溢出,就可以转化为第四课堂学分,但如果某些学生临近毕业,社会实践参与较少,第三课堂学分刚好达标,为达成毕业要求,就必须想办法参与学院/校组织的对外交流项目。”此外,部分学院可能要求学生必须有一次对外交流经历。

李明直言,相比于其他修分途径,报名参加的线上对外交流项目轻松很多。以他当时参加的项目为例,选拔并不算严,基本上在官网填写相关资料后就能够入选。

“当时是暑期,大概有9节网课,间隔一天上课。”他回忆,那个时候,大家多少会抱怨学费较高、没太多干货,“但从来没有怀疑过这类项目可能涉嫌造假”。

如今,此事已在网上持续发酵,多名浙大学子在受访时表达了对个人前途的担忧,“因为如果学校和学院的声誉受到影响,势必也会影响学生的海外申请和就业,最后受罪的还是学生”。

本文源自:银柿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