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万众期待的斗门水库基本建成!
10.4平方千米,
斗门水库(昆明池)基本建成!
©摄影:西安报业 郝钟毓
近日,随着斗门水库南池大坝的顺利合围,标志着,作为引汉济渭输配水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这座重点水利工程即将建成。
陕西省斗门水库工程是一座以供水和改善生态为主,同时兼顾防洪的Ⅲ等中型平原水库,于2020年7月全面开工。水库总库容5052万立方米,库区总面积10.4平方千米,水库按“南、北池”形制布置,其中:
©摄影:西安报业 郝钟毓
南池总库容2897万立方米,为引汉济渭注入式水库,承接引汉济渭来水,为城市生产生活用水供水水源,汉江水从黄池沟配水枢纽经过西南郊水厂,其中的部分水源将通过26公里的管线流入斗门水库南池存蓄,工程包括围坝、引汉济渭入水供水管道、向北池退水箱涵等。目前,南池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工,正在加快推进南池水源地绿化及配套管线等附属设施建设。南池建成以后,每年平均可向西咸新区供水8773万立方米,可解决西咸新区约200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
北池总库容2155万立方米,为沣河分洪注入式水库,作为生态用水的补给水源,同时兼顾沣河防洪和蓄滞城市雨洪功能。2022年7月1日北池基本建成下闸蓄水,自蓄水以来,多年平均可向西安市生态水系(库、河、湖、池、渠)补给生态用水约1400万立方米,共形成生态水面约7600亩,水质持续保持在地表水Ⅲ类标准限值以上,吸引多种野生鸟类来此繁衍生息,生态效益初见成效,初步发挥了生态补水及水系连通的基本任务。
©摄影:西安报业 郝钟毓
据悉,下一步,斗门水库将继续完善南池配套管线等附属设施建设,进行南池蓄水安全鉴定等蓄水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早日实现蓄水并发挥供水效益。
昆明池考古:
滈水(镐水),周人的“南水北调”工程
此外,作为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汉唐时期水利工程考古,十余年来的汉唐漕渠与昆明池考古清晰而明确地揭示出,早期昆明池的面积约14.2平方公里,唐代中后期扩修达约15.4平方公里。
丰镐遗址地理位置及范围(丰镐二京、沣河、汉代昆明池)
其中,2012年在昆明池池底发现一条位于镐京遗址东、南侧的西南——东北向沟渠,勘探长约4200米以上。2015年、2021-2022年勘探、发掘资料表明,其开凿于周代,到汉武帝时。据文献记载,该沟渠应是营建镐京后,在镐京东、南侧开凿的滈水(镐水),是周人“南水北调”解决镐京用水的重要工程。
滈水的发现和确定,是长安地区历史地理的重要发现。滈水及周都镐京东界、南界的确定则是周代水利与都城考古的重要发现。
西安水网空间布局:
“七干八水五河,一屏一环多点”
一座城市,水源就是它的血脉。
西安南依秦岭,渭、泾、沣、涝、潏、滈、浐、灞,自古“八水绕长安”,丰茂了关中平原。
面向未来,西安将以打造北方山水之城为目标,以渭河、泾河、沣河、黑河、浐河、灞河等骨干河流,引汉济渭南北干线、东庄供水工程南干线、李家河供水干线等骨干输水通道为“纲”;以区域水系连通工程和供水渠道为“目”;以水库、湖池等调蓄工程为“结”,上承国家骨干网和陕西省级水网、下衔区县级水网,构建“七干八水五河,一屏一环多点”的西安水网空间布局。
相关链接:
①
© 版權聲明Copyright statement
关注长安范儿,专注西安解读陕西,读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