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多家媒体12月18日的报道,鸿海科技集团正在与日产汽车进行接洽,寻求收购后者多数股权。据知情人士透露,鸿海不仅对日产的工厂和设备感兴趣,还希望收购日产的其它资产。值得注意的是,鸿海电动车首席战略官关润(Jun Seki)曾在日产担任副营运官,这一背景使得此次收购洽谈充满看点和变数。
关润在日产的多年任职,使他对日产的内部运营、技术研发、市场布局等方面有着深入的了解。如今,站在鸿海的角度参与到收购洽谈中,他能够凭借过往的经验,更精准地评估日产的价值,并挖掘双方在合作上的潜在契合点。
鸿海“造车”往事:与洛兹敦合作受挫
据了解,鸿海在造车领域的征程并非一帆风顺,其中与美国造车新势力洛兹敦汽车的合作便是一个典型的受挫案例。
2021年,鸿海与洛兹敦汽车达成合作协议,收购了位于俄亥俄州、原属于通用汽车的工厂,并计划在该厂生产洛兹敦汽车的电动皮卡。初期,双方还计划在达到特定里程碑后进行进一步投资。然而,合作进展并不顺利。
首先,洛兹敦汽车指责鸿海未能按照约定推进生产和投资,进而导致量产进度严重滞后。与此同时,制造成本过高也给项目带来了更大挑战,如洛兹敦汽车的电动皮卡“Endurance”车型,其制造成本远超6.5万美元的目标售价。多重问题交织之下,洛兹敦汽车最终申请了破产保护,合作宣告失败。
尽管遭遇了种种挫折,鸿海并未放缓在全球电动车业务的布局。鸿海在中国大陆积极拓展业务,富士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河南)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达到5亿元人民币,涵盖汽车零部件、配件制造、电机制造及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等多个领域。鸿海在泰国生产的电动车型的总装工作已经圆满完成,后续预计不久后即可开始接单销售。
此外,像在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国家,鸿海的汽车业务也在持续稳步推进。
收购之路充满变数
对于收购日产股权的相关事宜,鸿海具备着一定的产业优势,凭借其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能为日产提供电动车转型的产业基础,迅速提升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
然而,挑战也不容忽视。作为传统的汽车制造巨头,日产有着深厚的企业文化和成熟的运营体系,这使得鸿海要将其融入自身的业务框架,进行深度整合,面临不少难题。首先,鸿海过去更多以代工厂的身份为人熟知,品牌影响力相对较弱。相较之下,日产旗下许多经典车型承载着消费者多年积累的情感与认知。如何在保留日产品牌优势的同时,注入鸿海的创新元素,将是鸿海面临的一大考验。
同时,也要看到双方合作存在各种变数。一方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其他车企同样在加速电动化转型,不断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鸿海需要在产品差异化上狠下功夫,才能在众多竞品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双方的整合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如果在整合期间出现管理不畅、文化冲突等问题,可能会影响业务推进的进度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