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忠义市场凉虾奶奶的稿件发出后,不少读者留言询问:忠义市场里的汤圆摊去哪儿了?

几经寻找,终于找到了!汤圆摊还在忠义市场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市场入口一直往北走,沿着光义街忠义巷,路过忠义酱醋店后的下一个路口右转直行50米左右,便能找到这家“无名汤圆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古城的石板路拐到忠义市场,烟火气扑面而来。品种全、资格老、味道有口皆碑……诸如此类不必多说,这些小摊小店开在“私房丛林”里,被藏在市场深处,无名汤圆便藏在此。

无名汤圆有名,就叫“无名汤圆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招牌上的“无名”二字,老板杨志高笑笑说:“这个名字还是读本帮我取的呢!”

2022年,读本君的同事到访汤圆店时,问老板:“你家到底叫啥呀?”杨志高愣了半天道:“啊……就叫汤圆?”于是在文中只好用无名汤圆称呼,后来老板便将同事无心的一句“无名汤圆”作为招牌。

这无名汤圆不止有名字,还在很多丽江人的童年记忆里,妥妥地占有一席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谁的童年跟着妈妈来市场买菜,却被老妈寄在汤圆摊里?又是谁的童年一到忠义市场就开始唱“卖汤圆,卖汤圆,这里的汤圆圆又圆”?又是谁在汤圆摊,人小小的却想要多多的米酒?

在读本君的记忆里,每每路过这里,小摊的锅总是热气腾腾,老板包一个汤圆就丢一个到锅里,白玉丸子起起伏伏,酒香阵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差点儿找不到你在哪儿了!老板,要一碗汤圆!”刚到汤圆摊,读本君小声吐槽了一句。

和自来熟的读本君不一样,杨志高只是笑笑,一直闷头盯着锅里,随时关注每个汤圆的状态,时不时还往快沸腾的水里加凉水,过几秒挑出来一个,10个汤圆他用了一分钟才一个个装好。读本君看不出区别,只觉得个个都像蛮有福相的大胖小子,软趴趴泡着热水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板,我们同事说你家汤圆你煮的比老板娘煮的好吃,怎么回事?”在等待时,读本君把藏在心里的疑问说了出来。没想到这一问,鲜少开口的杨志高开了口:“这个怕是心理作用,我们家所有汤圆的馅料都是我媳妇做的。”汤圆刚好出锅,我心想,吃了不就知道了?

看着锅里浸泡的汤圆,读本君总担心它会软趴趴的没口感,没想到入口软糯却不失韧劲。杨志高用的是自家产的糯米粉,和成面团,做成汤圆,糍实而有弹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汤圆一咬破,馅料不像速冻汤圆的馅儿一样喷涌而出,糊你一嘴。扎实的料每一个都恰到好处,杨志高说这是因为每一颗汤圆的用料都很足,“我们的汤圆馅是红糖加上各种干果,有花生、芝麻、松仁,还有云南特有的麻子。”

老一辈总爱说“原汤化原食”,以前吃完汤圆还让把汤也喝了,读本君总是不肯,但杨志高家的汤底里放了自家酿的米酒,香甜可口,加上红糖,一起下肚倒真是解腻化食又暖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志高告诉读本君,39岁的他已经不记得自家的汤圆摊是什么时候开始摆的了,只知道最早是在玉河农贸市场,后来市场没了,在地震后一两年便搬到了忠义市场里。

有很长一段时间里,汤圆摊紧挨着和阿妈凉虾摊,生意很不错。到后来无名汤圆店的摊位历经了漫长的岁月变迁,随着市场的整改,它多次移动位置。从最初的一处到后来的另一处,每一次移动都像是一次新的征程。尽管位置在变,但老板杨志高始终坚守着这份小小的汤圆生意。

至于卖汤圆的初衷,很简单——养家糊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志高一家原是大理鹤庆人,父辈最早来到丽江靠收废品为生,直到后来机缘巧合下开始卖冰粉凉虾。后来发现丽江市场上少有人做汤圆生意,于是也卖起了汤圆,没想到最后自家的汤圆慢慢就有了熟客,自家汤圆最后也成了招牌。

十几年前,杨至高父母因故将摊位交给杨至高夫妇,一直经营到现在,汤圆的价格也从最初的一碗2块卖到了如今的10块。软糯甜香的无名汤圆,也成为了无数丽江人的心头好。说起未来,杨至高沉默许久,慢慢开了口说:“做好现在就好了,未来没想太多。

丽江卖汤圆的店不多,只卖汤圆的店更是寥寥。汤圆简单,家家户户都会做,更别提速冻来得方便。靠着一款招牌汤圆经营三十余年者寥寥,杨志高家也算得上独树一帜。无名汤圆店的名气,就这样从忠义市场的巷子里传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汤圆,杨志高告诉读本君,现在还在卖自家产的糯米面,每公斤11元。“虽然每天还是能卖个百八十碗,但是生意大不如前了,所以夏天也卖凉米线、凉粉这些,冬天会卖自己家的糯米粉,希望能有更多人来尝尝这些当地特色。”

眼看着冬至没几天了,天气愈发冷起来,离开无名汤圆店的时候,读本君打包了一份回家。近10年没吃过他家汤圆的老母亲,才吃了一个便问道:“是不是忠义市场里的那家?只有他家的汤圆是这个味道!”

有些味道,吃过一次,就是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