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千年的时间长河里
历史文明如星罗棋布
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也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之一
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多元文化碰撞
造就了八闽之地文化遗址留存众多
清新福建携《寻古中国》第二季《水下考古》系列
第三集《漳州元代沉船》
邀你来一场跨越古今的旅行
丝路帆远,海路艰险。漳浦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古代商船经漳浦,穿过南海、印度洋、东南亚、非洲,将丝绸、茶叶、瓷器等运往欧洲。一些船只受地形、潮汐、气候等因素影响,未能到达目的地港口就埋葬在了漳浦海域的海底,因此留下了内涵丰富的水下文化遗存。
航拍古雷圣杯屿海域水下考古队作业地带
700多年前,一艘满载陶瓷的中国商船在福建漳州圣杯屿海域沉没。这场浩劫,将一段历史封存海底,等待着后人唤醒。
以上2图源:詹照宇
2022年9月开始,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联合福建省考古研究院等,正式在圣杯屿海域的元代海船遗址全面启动水下考古发掘。同时,中央电视台百余人直播团队进驻漳州,采取新闻和直播两种方式,预热、直播两个阶段,开展全媒体、多频道、全方位、多角度、滚动式同步播报,揭开700年前沉船的神秘面纱,也向世界推荐了漳州“海丝”文化。
央媒报道
该船体为单层板结构,残存9道隔舱板和10个舱。遗址中出水了以龙泉窑青瓷为主的17196件文物,包括小巧精致的双鱼洗、三足炉和纹饰独特的大盘等,皆为外销定制的商品。
通过对瓷器造型和纹饰细节的深入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了有关元代古沉船年代的重要线索。出水的瓷器大部分装饰有五线谱纹、双鱼纹、贴花龙纹等元代龙泉窑的典型纹饰。通过对船体木材样本进行碳-14检测,最终将这艘沉船所处的年代锁定在1298~1400年的元代晚期。
如今,为了能让更多的人感受福建传奇的“海丝”历史,“海贸明珠——漳州圣杯屿元代海船遗址水下考古成果展”在漳州市博物馆开展。
自开展以来,该展览便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的目光,这些重现世间的文物,不仅让大家得以目睹700年前龙泉窑外销瓷的样貌,也描绘了当年海上丝绸之路“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盛景象,同时向大家广泛科普水下考古和文物保护常识,引起更多人对文化传承保护的关注和重视。
以上3图源:视觉漳州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31日,分为“海船迷踪初浮现”“滤沙去泥探桅樯”“古港扬帆勇踏浪”三大部分,共展出漳州海域出水文物共422件(其中漳州市博物馆馆藏及国考中心移交文物365件、东山县博物馆馆藏45件、龙海区博物馆馆藏12件)。
图源:漳州文旅
12月16日,平潭壳丘头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这个首次集中系统展示福建东南沿海南岛语族考古研究最新科研成果的博物馆受到了许多考古爱好者的关注。
壳丘头遗址群是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南岛语族起源的关键基地。平潭壳丘头遗址博物馆依托壳丘头遗址群建设,建筑面积约13500平方米,设置三个展厅,展出600多件文物。
博物馆面积共3800平方米,以“源”“流”“彩”为主线,全方位展示了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的独特文化,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宣传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包括《向海而生——平潭史前文化》《风好扬帆——南岛语族航海术与文化》《南岛艺韵——宝尔博物馆珍藏》三个展厅。
博物馆第一展厅,集中展示了南岛语族先民们的宝贵遗存。这些打制石器、陶器、贝壳等展陈,出土于西营遗址、壳丘头遗址、东花丘遗址、龟山遗址等,其中的陶器大多为史前先民烧制的生活器皿,压印着贝齿纹、绳纹、戳点纹、指甲纹等,为了解南岛语族先民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文化审美提供了重要窗口。
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是“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平潭壳丘头遗址自1958年被发现以来就广受国内外关注,经过长期的发掘研究,专家学者推断,平潭极有可能是南岛语族海上迁徙的第一块踏板。此次壳丘头遗址博物馆开馆,也吸引了南太平洋国家友人前来观展。
以上图源:平潭旅游联合营销中心
平潭壳丘头遗址博物馆,不仅是国际南岛语族文化学术的研究平台,还是福建平潭与南太平洋岛屿国家进行深度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并将成为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文化支撑。
图源:孟凡萌
文明传丝路,华夏铸辉煌。福建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步与繁荣,穿越时空,光耀至今。
刺桐梦华图。图源: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一个市舶司,一部繁荣泉州海外交通史。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泉州市舶司在泉州城南晋江江畔设立,一段波澜壮阔的泉州海洋对外贸易的繁荣岁月由此拉开帷幕。
泉州作为宋元时期中国与世界的对话窗口,展现了中国完备的海洋贸易制度体系、发达的经济水平以及多元包容的文化态度。市舶司专掌番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承担船舶管理、货物监管、征税缉私、招徕迎送等现代海关、商务、港务、外办等职能。
在宋初,泉州已是“蕃舶之饶,杂货山积”。在元代,泉州海外贸易更是达到极盛,泉州对外通商的国家和地区由南宋时的58个增至98个,进口商品主要以香料、药物为主,出口商品则以丝织品和瓷器为大宗,而且最多时进出口货物在四百种以上。
市舶司遗址的认定和发掘,揭示宋代衙署的构造,为研究我国南方官式建筑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也为研究我国古代掌管对外往来的机构提供宝贵的实物例证。“这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公元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对古城泉州如此描述。
以上图源:泉州文旅
一千多年前,闽安古镇舟楫相连,“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外国与内地商船往来频繁,商贾云集,见证了福州古港的海上贸易繁荣景象。先人们从这里出发,穿江越海,劈波斩浪,开拓出一条绵延万里的海上丝绸之路。千百年来,无数船只出港入城,见证了昔日千帆云集福州城的辉煌历史。
唐五代,王审知开辟甘棠港,航道途经邢港,使邢港成为福州海贸货物集散地,是福州从事海上贸易的主要停泊点和重要港口。宋元时期,闽安的邢港、福州的新港、泉州港等一起将福建的海外贸易推向顶峰。
明清以来,随着对外开放,海上贸易兴起,闽安港商贾云集。郑和七下西洋的部分船队六次驻于闽安,当地至今留有“三宝埕”“三宝街”的地名。
清代福州府设立闽安武口海关,由闽安水师军士为主负责征税与稽查事宜,对进入闽安港的外国和内地商船、贡船征收进口税。闽安的邢港、税课司等遗迹都有力说明了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延伸。
作为千年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和古战场,同时也是清代福建与台湾三大对渡渡口之一,闽安古镇保留有大量唐、宋、元、明、清戍台文物古迹以及众多涉台遗存,诞生了大量戍台世家,被称为“戍台文化活化石”。
△红夷大炮
闽安,是一座旅游资源的金矿,有30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丰富的文物遗存使古村风貌得以完整体现,也从各个方面展示了当年闽安与台澎等地密切的民间往来。
逾越千年的时光,曾经以“贸易”二字串联起来的闽安古镇,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缓缓消亡,反而因海丝文化的代代传承,开始闪闪发光,闽安古镇的未来发展将更为人期待,我们期盼着这座老城能早日重现过往的“海丝”辉煌!
图源:小红书@陈同学的故事里
部分文字来源:中央电视台、平潭融媒体中心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
从涓涓细流汇成滔滔江河
从一砖一瓦中
悄无声息地流露出来
最终汇聚成八闽来时路
感谢小红书达人 @良月十三 供稿
畅游八闽平台
cybmflxx
漳州文旅
厦门文旅
绿都三明
大武夷文旅
tmp_1258234832
平潭文旅
pingtandao61
四时福建
ssfj2023
转载请标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