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立朱允炆,难道就那么确定朱允炆一定能镇得住那些藩王叔叔们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祖孙二人剧照

确定,一定以及肯定。你别说老朱,就是朱允炆自己,也不会认为自己镇不住他的藩王叔叔们,你看他削藩削得快狠准就知道了,那是相当确定。

确定的基础,不是别的,就是绝对的、毫无悬念的、碾压式的实力。

就连朱棣,也是被逼得实在没办法了,才奋起一搏。朱棣自己也没有成功的把握,毕竟进入信史时代,还没有藩王起兵成功当皇帝的,朱棣是独一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棣靖难剧照

所以从某些方面来讲,朱棣也算是天选之子了。

事实上,老朱主要担心朱允炆镇不住的,还是来自朝堂内部,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蓝玉案的爆发。

明初四大案,其他三大案属于重典治吏,只有蓝玉案,才是针对功臣的,其中就有为朱允炆铺路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初四大案

而对于藩王,老朱也有过担心的,但似乎担心程度并没有那么大,毕竟如果威胁真的大到一定程度,那可能老朱就会像处理蓝玉案一样,自己亲自下场替朱允炆解决问题了。

事实上,老朱设置的藩王,本身就和汉初的诸侯王不一样,威胁也没有汉初的诸侯王大。

汉初吴楚七国之乱,吴王刘濞相当于独立王国,自己开铜矿铸钱,取海水煮盐,拥有自己的军队,自行任命官员,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而老朱设置的藩王有不裂土、不临民、不管军、不收税等限制,藩王们没有独立的行政和军事权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朝藩王的限制

从这个角度来讲,老朱对自己设置的藩王制度,应该还是有一定信心的。

比如老朱和朱允炆,曾经就如何面对藩王不安分,有过一段对话。

根据《皇明史窃》卷三记载:

太祖语太孙曰:“朕以御虏付诸王,可令边尘不动,贻汝以安。”

太孙曰:“虏不靖,诸王御之;诸王不靖,孰御之?”

太祖默然,良久曰:“汝意如何? ”

太孙曰:“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

太祖曰:“是也,无以易此矣。”

朱允炆的想法,说白了就是先礼后兵,这样一套流程配合老朱的藩王制度,其实藩王也闹不起来。

因此,老朱对他的做法也是认可的。

而实际上,朱允炆即位后,在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书生儒生的辅佐下,一改他在爷爷面前承诺的治国方针,而开始了胡乱改革,变乱成法,史书记载他“典章制度,锐意复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允炆团队剧照

也就是淮下书生上期讲的,他和王莽托古改制一样,准备实行井田制,并对官职名、宫殿名等,都仿《周礼》而频繁更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井田制

其中对于藩王的处置,也是违背了当初和老朱对话时讲的“先礼后兵”,被动处置。而是化被动为主动,激进削藩。

要知道,藩王顶多是有点不法,而朱允炆直接跳过“以德怀之,以礼制之”的前两步,而直接激进削藩,最终逼得无路可走的燕王孤注一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皇明史窃》节选

说白了,不就是他自己作出来的吗?老朱确定他能镇住“不靖”的藩王,但这种不按套路出牌,老朱属实也没有想到。

另外,即使逼反了燕王,胜算仍然在朱允炆手里。

因为在削燕藩前,朱允炆就对朱棣进行了严密的部署。

他派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以谢贵控制北平‌。

此外,他还调派都督宋忠、徐凯、耿瓛屯兵开平、临清、山海关一带,并调检了燕王府的护卫军士,进一步加强对燕王的防范。

说白了,北平城已经被朝廷大军合围了,‌朱棣的势力也被朱允炆瓦解得差不多了,就差最后摁住朱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燕藩位置

这时候朱允炆也确定自己胜券在握。毕竟朱允炆坐拥整个天下,是明朝正统传承的皇帝,手里握着百万明军,更有天下赋税钱粮做担保。

然而的然而,朱棣就是靠着八百亲卫起了兵。朱允炆因为强大的实力做后盾,过于自信而轻视了朱棣的反击,昏招频出,一错再错,最终导致朱棣后来能够势如破竹,直取南京。

所以,朱元璋确定朱允炆能镇得住藩王叔叔们吗?我觉得是确定的,至少展示在他面前的这个朱允炆他是确定的。老朱给朱允炆留下的政治遗产,那是相当丰厚的,这也是他这种确定的有力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祖孙二人剧照

至于后面朱允炆的操作,那属实超出了老朱的想象。什么都给你置办得妥妥帖帖了,你还还丢了天下,那只能说丢了就丢了吧!也没什么可惜的了,你们觉得呢?

欢迎关注“淮下书生”,阅读观看更多历史文学原创文章和视频!

版权声明:本文及相关视频由淮下书生原创撰写拍摄,非“淮下书生”署名的发布,皆为抄袭搬运。任何平台个人禁止抄袭搬运,喜欢可以转发分享点赞评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