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寻鱼记(野钓),江西水产经济动物图谱,中国烹饪原料大典,农财宝典水产版 。
贵州男子钓到干瘦怪鱼
12月8日,IP地址为贵州的博主@寻鱼记(野钓)发布了一则视频,展示的是一条非常有特色的鱼。视频没有配文,只加了三个话题,分别是“野外户外”、“野外垂钓”、“冬天钓鱼”。不过视频中打了三个字:“什么鱼?”结合这些信息可以知道这个视频不是存货,就是他最近钓的,视频发出来是想询问网友这是什么鱼。
视频中,博主将食指和中指塞进一只鱼的鱼嘴中,拇指捏着它的下颚对着镜头展示。
可以看到这条鱼瘦得非常夸张,头宽且平扁,鱼嘴特别大,显得其身体非常细小,几乎不成比例!尽管肚子比较圆滚,但粗度有限;身上有胸鳍、背鳍、臀鳍、脂鳍和尾鳍;它有4对触须,其中上颌须最长;眼睛圆润,眼黑眼白很分明,就像是那种可以粘着的玩具眼睛。
关于这条鱼的身份,评论区迅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这是什么鱼?
有人怀疑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芝麻剑,也就是斑鳠(Hemibagrus guttatus),于是开始开玩笑说博主要是吃了这鱼起码两年都不用努力干活了。
如果抓到芝麻剑不放生,拿去卖或者自己吃了,那地方渔业部门会向法院提起诉讼,接着按照捕捞的数量、方法、地点以及对渔业资源的破坏程度等因素,再结合地方的不同法规,处以不同的法律处罚。因此具体会被关几年,罚多少钱是说不准的,根据地方渔业法规来。
另外,博主抓到的这鱼肯定不是芝麻剑,最显著的识别特征就是芝麻剑身上有明显的零星圆形褐色斑点,而博主这鱼完全没有斑点。
有网友表示这是牛尾巴鱼,这个说法就很值得商讨了,因为牛尾巴这个外号是很多鲿科鳠属的通用俗称,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江鼠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黄河拟鲿(Pseudobagrus hwanghoensis )等等。大部分情况下说的是乌苏里拟鲿,因为乌苏里拟鲿广泛分布于洪泽湖、太湖、黑龙江、乌苏里江、嫩江、松花江和珠江等水域,在各地都是蛮受欢迎的经济鱼类。
而珠江就有流过贵州,因此这些网友的猜测就显得非常合理。
但从外观上看,这鱼又不可能是乌苏里拟鲿。从臀鳍的形态看,乌苏里拟鲿的臀鳍是扇形的,非常大,从腹鳍一直延续到尾部的一半;而博主钓到的那条鱼的臀鳍和腹鳍之间间隔很大,而且臀鳍非常小。
那会不会是黄河拟鲿?不会的,因为分布地不适配,黄河拟鲿只分布于黄河流域,而黄河流域并非流经贵州。
虽然分析了一大堆,但是我标题其实就剧透了。有网友说这是石板条鱼,我的观点也是认为这鱼就是石板条鱼。
石板条鱼就是我上面说的江鼠大鳍鳠,它的俗称有:江鼠、石板头、石扁头、岩扁头、石胡子、牛尾巴、罐巴子等等特别的多。我前面识别物种的时候,一直没说博主钓到的鱼的体型太瘦的问题,而是从其他特征去识别,这是因为江鼠大鳍鳠本身就是这样头大身子细长的形态,从上面看真的跟蝌蚪似的。不过瘦得跟博主钓到的那样的级别,确实是太少见了,但除此之外其他的特征都跟江鼠大鳍鳠对得上。
江鼠大鳍鳠
这种鱼主要分布于长江至珠江各水系,在江河中上游比较多,是其分布地比较常见的食用鱼之一。
这是一种底栖鱼类,主要栖息于流速较快、底部布满砾石的江河主干道及其支流里,偏好集群生活。它们在夜间活动觅食,主食以底栖动物为主,包括螺类、蚌类、水生昆虫及其幼虫、小虾、幼鱼等,偶尔也会摄食高等植物的碎片和一些藻类。繁殖季节通常在6月至7月,它们会选择在流水滩处产卵,卵会黏附于岩石上,进而进行孵化发育。
这种鱼不大,一般也就一斤左右了,但据说也曾有10斤的个体被抓到。这种鱼的虽然不大,但是据说其肉质相当细嫩,味道非常的鲜美,吃起来很像“黄颖鱼”。中国烹饪原料大典中记录了几道以石板条鱼为菜料的料理,安徽巢湖“酸溜江鼠片”,广东韶关“龙衣大绪”,浙江桐庐“糖醋梅花鲶”,广东、广西”香炒脸鱼丁”,江西吉安“银丝牛尾巴(配白萝卜丝)”等等。
这种鱼并非保护动物,但总体种群数量较少,没有那么容易被抓到,而且人工养殖也并没有什么发展,因此其价格也不低。不少的网友在评论区说了他们那边的石板条鱼的价格,基本上都得是上百元一斤。
听到这样的价格,有网友追悔莫及,他表示自己此前钓到这种鱼的时候,压根不敢吃,因为不认识啊,而且肉非常少,主要怕是有毒,没想到居然错过了这么贵的淡水鱼。
根据农财宝典水产版和金投网的数据,江鼠大鳍鳠在市场上价格确实较高,一些较早的市场信息显示江鼠大鳍鳠成鱼的价格可以达到每斤150元左右,甚至更高。不过这个价格肯定不是固定的,会受到市场供需关系、养殖成本、季节变化等影响,
如果后续江鼠大鳍鳠的养殖规模能扩大,那价格肯定是可以下去的。
博主非常豁达,即使评论区的网友说了非常多,他依然有点嫌弃这条鱼,因为“瘦不拉几的没肉”,鱼他是已经吃了,但压根不后悔。确实,钓到就是要吃的,而且就这么小几两的鱼,卖也卖不出去,所以没必要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