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启笛:智慧有回声

上一篇我们向大家分享了启笛2024年度十大大众类好书

其实在严肃的专业学术出版方面,启笛也是难舍热爱,

从呼唤本土主体性的跨文明理解,到历史、哲学、艺术,

启笛在内部与外部的两个世界,穿梭遨游。

今天,我们跟大家分享的是启笛2024年度十大学术类好书

(排名不分先后)

Ⅰ 以神为马:

中国美学的游与思

肖鹰 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精选了多年来最重要的文章,代表其潜心研究美学的最高水准,从风骨到神韵,从中国诗学脉络到中西美学比较的得失,从《红楼梦》的主旨到岳飞《满江红》的真伪……文章不论长短,主题不论大小,都能够体现作者犀利桀骜的治学风格,对多种通行观念的尖锐质疑,表现了作者以自由精神追求学术和人生的境界。

Ⅱ 再见智人:

技术-政治与后人类境况

吴冠军 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I的革命性发展激发了各学科的深入探讨,本书以跨越学科的研究方式,对当下(后)人类境况进行了宽广且深邃的探索。作者令人信服地将人类阐述为技术发展的产物,而不是相反;在当今时代,缺乏的是政治智慧而不是技术智能;能够发展新的智慧的能力,是让智人名副其实的关键。

Ⅲ 艺术学理论

朱青生 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艺术学在学科分类上虽然曾经被等同于“艺术史”,但作为“艺术科学”的艺术学,既包括艺术史,也应该包括对于艺术的性质、作用、方法、类型、发生、演变、形态、技术以及与艺术发生关联的政治、经济、 社会、文化等一切人类现象所进行的研究。本书对“艺术科学”本身提出根本的质疑,并建构起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学理论。

Ⅳ 巴西之根

[巴西]塞尔吉奥·布阿尔克·德·奥兰达 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书是巴西现代史学和社会学的奠基著作之一,一部推动了20世纪巴西社会“重塑巴西”运动的主要著作。作者力图探究巴西命运走向的基底因素,寻找巴西民主化与现代化进程的未来。作者在本书中得出的结论是:巴西的变革方向,就在于逐步摆脱狭隘的传统文化包袱,除去伊比利亚之“根”,朝着建立城市文明与融入世界文明的路途前进。

Ⅴ 加勒比海五百年

[美]斯图尔特·B.施瓦茨 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书是一部环加勒比海的地区史。讲述了从哥伦布航海发现到2000年遭遇卡特里娜飓风大约五百年间加勒比海地区的历史。全书以飓风为切入点,关注风暴与政治事件、宗教信仰、福利和慈善救济组织等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了飓风如何塑造人们的社会和政治生活,而社会和政治模式又如何影响了风暴造成的后果。

Ⅵ 探寻理想政体:

儒家的差等秩序

白彤东 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是在国家政治体制还是在全球治理上,自由民主之秩序都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本书提出受儒家思想启发的可替代政治模式,试图解决当今全球的一些根本政治问题。作者认为儒家会把更多的政治决策权给与那些在道德上、实践上、智识上能够更加关爱人民的贤能者。其结果就是建立在人权与法治基础上的结合民众意见与精英决策的混合政体。用贤能修正民主,用仁责限制民族国家的政治体系,也许能更好地解决全球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更现实的乌托邦。

Ⅶ 季风亚洲:

全球视野下的跨印度洋文化网络

谢侃侃 张忞煜 曹寅 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千百年来,季风气候深刻地影响着南亚和东南亚人民的生产生活,也令沿海居民积累了跨海远航的丰富经验,建立起一张连接不同地理空间的巨大网络。本书借用“季风亚洲”这一概念,从“互联”“中心—边缘”“世界主义”三条线索切入,构筑了一套对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新颖而立体的认知。

Ⅷ 图像的焦虑:

中国现代美术的12个观察

吴雪杉 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世纪中国美术以图像的方式传播并发生效力,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承担了更多的社会功能,参与到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方方面面。本书从图像史与文化史视角出发,通过对12组图像的细致观察,勾勒出一幅充满家国情怀的20世纪中国视觉文化图景。

Ⅸ 向死而善:

“死亡之思”的伦理学考察

雷爱民 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临界死亡的经历会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认知水平、信仰体系、价值观念。在这种改变中,伦理学上称为善的东西常常露出其动人的身影,如果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向死而善”,那么,这种现象非常值得在伦理学上进行深入考察。本书由浅入深地探讨了“向死而善”在“死亡之思”中的伦理学意义及其在生死教育中的实践价值,有助于人类在精神层面更从容地认识死亡、应对死亡。

Ⅹ 图以载道:

传统绘画的图像叙事

朱万章 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书聚焦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故实画这一领域,探讨分析对经典故实题材内容的描绘方式是如何在历代绘画中得以形成演变的。作者选取了八个在历代绘画中频繁出现的经典故实,探讨各个故实的描绘手法演变以及及其在中国艺术史上的演变脉络。

-End-

观点资料来源:大众出版中心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件:scb01@pup.c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名片 ⭐标关注我们▼

起初的灵光一闪,终将振聋发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