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塔山生死对赌:蒋介石亲自指挥,却在6天内浪费4次翻盘机会
幻梦人生
2024-12-18 09:02湖南
辽沈战役的生死手是锦州战役,而锦州战役也有一招生死手,塔山阻击战。塔山阻击战成就了东野的威名,谱写了四纵的光荣。
锦州与塔山两场战役的过程,并非一路顺畅,国民党军也并非全无机会。总而观之,锦州与塔山战役,宛如一场生死对赌,东野抓住了机会,国民党失去了最后胜机。
一、为何不愿先打锦州?
领袖和101曾有过一场打锦州还是打长春的争论,101最终服从命令。
我们不必去纠结大局观的问题,打锦州的决策过程实际就是权衡利弊的过程,不是说简单一个关门打狗,就可以轻松地把打锦州的大事定下来。在东北,东野曾面临很多现实困难。
第一,长春之敌如何解决。1948年下半年,东北国共双方对峙的基本态势是,国军控制着以长春、沈阳、锦州、葫芦岛等12个大中城市,以及北宁线等铁路线。东北野战军发起战略进攻后,解决了四平,围困了长春。
但围困不等于必胜。东野围城后一度立即发起了进攻,但东北野战军并不具备强大的攻坚能力,5月下旬外围作战,东野损失2100余人,许多指挥员想起四战四平血的教训,对攻城作战心存忌惮,不敢打。
不打就不打,留下兵力围困。但这对一向崇尚集中兵力作战的东野是个包袱,野司反复权衡,留下两个多纵队的兵力围困监视长春。主力南下,寻求在锦州或山海关一线作战。
这个包袱很麻烦,硬吃吃不下,又要防止沈阳之敌万一不讲武德,北上与长春之敌合股,那么局势危矣。所以101最初打算先解决长春,这是符合当时实际的。
第二,沈阳之敌的威胁。东北国军的主力在沈阳,东野最初判断国军会撤出东北,如果抱成一团,全力西窜,东野能不能兜得住、吃得下,这是个很大的问题。现在反而要放下沈阳不管,越过沈阳去打锦州,这步棋实在太过凶险。
如果沈阳之敌趁东野南下攻锦,反过来切断东野与后方(黑龙江)的联系,届时前有坚城,后无退路,怎么办?后来攻锦过程中出现的最大危机,便是彰武交通线被切断。攻锦锁关中的战略设想差点因为后勤问题化为泡影。
第三,锦州之敌太过强大。101不打算攻占锦州的另一个考虑是,情报显示锦州城内有七个师,其中54军所辖3个师战斗力较强,加之锦州城市工事十分完善,因此攻坚作战困难较大。随后林彪等人重申观点先攻占北宁路上义县、锦西、兴城、绥中、山海关等5个城市然后再攻取承德。林彪对攻坚作战的担心并非毫无根据。东北野战军长期以来擅长运动作战攻坚作战较少,且有四平和长春作战失利的阴影。锦州的防守事比较坚固攻坚作战必将会有较大伤亡。此后在没有第五十四军守城的情况下,东野攻城尚且付出2.4万人的代价。
第四,关内无援军可用。在领袖的设想中,原本有一个东野“先入关再出关“的战略,即把东野主力拉到山海关以西,先解决傅作义集团,之后再出山海关,解决东北国军。这就不单是东野一个方面军的任务了,需要关内华北野战军配合。领袖原本答应一打锦州,会从华北抽调部分兵力,在锦西牵制国民党军。谁知后来华北方面情况也在变化,傅作义摆出一字长蛇阵,牢牢吸住了华北我军,101要关内出兵锦西,中央表示,无兵可调。
反而是蒋介石亲临葫芦岛,把驻华北的新5军和95师调来,组成东进兵团,差点打破塔山防线。
种种情形可以看得出来,当时的锦州作战,实际上东野是咬着牙打的。电影《大决战》中,102劝告101要服从中央命令,其实102本人也是有过疑惑和压力的,毕竟一旦南下打锦州,就是自陷险地,既要东防沈阳兵团,又要西防锦西兵团,这就好比,两边各伸出一个拳头架住敌人,中间用头硬撞敌人。至于谁先死,真不好说!
二、四纵的决心
从战略层面讲,国共双方都没有错。在战役层面,东野却冒着极大风险。
其中最大的风险点,就是东野在塔山一线设置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