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死了吗?”在1962年的国庆典礼上,已经获得公民身份的杜聿明见到吴瑞林,十分不可置信地问。
杜聿明为什么会觉得吴瑞林死了?他们之间曾经发生过什么事?吴瑞林又是怎么活下来的?
带病上战场
东北解放之后,蒋介石就气势汹汹想要进军东北。由于东北一开始是由苏联红军占领的,蒋介石并没有做什么动作。
而我军在苏联的支持下,顺利在东北展开了工作,成立了东北局。对此,蒋介石恨得牙痒痒。
因为蒋介石始终认为,他才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国家的所有地方都属于他。我党敢越过他主政东北,这是对他的挑衅。
在苏联红军撤出东北之后,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开始向东北派出重兵。抗日战争刚结束,我党并不想立马开启内战。
国家满目疮痍,正是需要休养的时候。这个时候老百姓都盼望和平,如果蒋介石孤注一掷开始内战,那就是和民心、民意相悖。
蒋介石虽然独裁,但在社会各界的压力下,他一门心思打内战的想法肯定实现不了。
所以蒋介石放出消息,愿意和我党和谈。但是这次和谈必须是要在重庆,而且还要毛主席亲自过去。
蒋介石打的算盘很好,如果毛主席敢去,那蒋介石就可以趁机扣下他。如果毛主席不敢去,蒋介石就可以借口我党没有诚意。
无论如何,让毛主席去重庆都是蒋介石赚了。但蒋介石没想到的是,毛主席不仅敢去重庆,还能平安回来。
毛主席去重庆的这个事,被我党在报纸上大肆渲染。这下子,所有人都将目光放到了毛主席的安危上。
蒋介石要面子,又害怕抓了毛主席之后闹学潮,只好捏着鼻子和我党和谈。但在和我党和谈的时候,蒋介石也在加紧对东北的进攻。
两党争夺东北,是在开始和谈之前的事情了。这个时候,谁在东北的局势越有利,谁的心就越稳。
在开始和谈之后,蒋介石就给在东北的杜聿明发消息,让他加快占领东北的脚步。但杜聿明就算想加快脚步,他也加快不了。
因为我党在东北的军队,虽然撤出了几个大城市,但实力却没有多少削减。而为了东北鞠躬尽瘁的杜聿明,却因为过度操劳病了。
杜聿明这一病,蒋介石占领东北的计划就被硬生生拖后了。蒋介石也想让别人补上杜聿明的缺口,可这些人都不如杜聿明。
没办法,蒋介石只能让刚刚做完手术的杜聿明再次来到东北。此时的杜聿明刚刚割掉一个肾,连下床都不能。
甚至蒋介石让他来东北,都是有人用担架把杜聿明抬过来的。而且蒋介石把杜聿明送到东北战场,还是瞒着杜聿明的家人的。
杜聿明来到东北战场的时候,四平已经落入了我军手中。杜聿明回到东北第一件事,就是要夺回四平。
四平关系重大,我军占领四平后,就能顺势控制四平以南至铁岭一带的铁路沿线地区。这对我军来说,是个极大的优势。
但这个优势,国民党同样想要。所以四平丢失之后,国民党就想把它夺回去。杜聿明一来东北,就开始调兵遣将,准备夺取四平。
为护四平惹怒老蒋
杜聿明为了攻下四平,往里面投入的军力是我军的几倍。我军实在守不住,在中央的指令下撤退了。
但四平作为战略要地,肯定不能一直让国民党占领着。在四平被夺走之后,我军就在准备重新夺回四平。
但和国军相比,我军的装备和人数都不占优势。所以想要攻下四平,注定是一场艰难的战役。
更别说敌人占领四平之后,在四平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堡垒。这无疑是给我军攻下四平,带来了更艰难的阻力。
为了削弱敌人的力量,我军不得不从别的地方想办法。既然四平城里守军多、兵力强,那把这些守军引出去一部分是不是就行了呢?
为了削弱四平的守军力量,东北局急电吴瑞林,让他率部前往鞍山,在48小时之内打响第一枪。
但这个命令,并没有第一时间传递到吴瑞林手中。因为当时东北局给吴瑞林下令的时候,用的是电报的方式。
电报和电话不一样,电报不是实时通讯。它必须在接收到信号之后,才能进行解密、翻译等工作。
再加上当时有大雨,电台的信号时断时续。等吴瑞林接到这个命令之后,已经过去了四个多小时。
距离东北局给他的时间,只剩下了不到44个小时。44个小时看起来很长,但吴瑞林距离鞍山,却有足足120多公里。
按照当时的情况,如果有48小时的时间,吴瑞林才能勉强率部到达鞍山。毕竟我军行军全靠两条腿,和现在肯定不能比。
而且当时下大雨,道路泥泞,河流水位暴涨。想要到达鞍山,吴瑞林需要带领部队越过五条河。
吴瑞林很清楚,他没办法在规定的时间里到达鞍山。但吴瑞林也明白,东北局的这个命令,真正的目的不是打鞍山。
东北局真正的目的,是希望吴瑞林能替攻打四平的战士分担压力。也就是说只要吴瑞林吸引到了敌军兵力,这个任务他就完成了。
吴瑞林提出,既然到不了鞍山,不如直接强攻大石桥。大石桥是战略要地,一旦遭受攻击,敌人一定会来支援。
这样一来,我军在四平的困境就能解了。但吴瑞林的这个想法,基本遭到了全体官兵的反对。
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吴瑞林要冒着抗命的风险,去攻打大石桥。吴瑞林也不恼,他将自己的理由剖析出来,让众人决断。
听了吴瑞林的解释,众人接受了他的这个想法。于是吴瑞林带着独立师,当即向大石桥进军。
作为辽宁中部的门户,大石桥在蒋介石心里,比四平要重要得多。听说大石桥遭袭,蒋介石立马让杜聿明派兵支援。
杜聿明调出原本支援四平的三个师和一个保安团,一起去支援大石桥。吴瑞林击溃大石桥守军后,又伏击了前来支援的国军。
做完这一切后,吴瑞林丝毫没有恋战,带着独立师就撤出了大石桥。等敌人再发起进攻的时候,吴瑞林早就走了。
这下,蒋介石也知道自己被耍了。吴瑞林的所作所为,让蒋介石非常愤怒。他给杜聿明下令,一定要消灭吴瑞林部。
十倍敌军,拼死突围
蒋介石下令之后,杜聿明立刻调集了十万军队。要知道,吴瑞林的独立师,一共也才不过一万多人的兵力。
杜聿明这下子,相当于直接用了十倍的兵力来围剿吴瑞林。为了吴瑞林一个人,将主要阵地的兵力抽走了那么多,也不知道杜聿明是真忠心还是假忠心。
不过主要阵地的兵力减少了,我军攻打起来压力也就减少了。而最大的压力,则是落在了吴瑞林的身上。
独立师毕竟机动性比不过国军,就算他们知道杜聿明派重兵来围剿,也跑不过四个轮子的国民党车队。
很快,独立师就落入了国民党军队的包围。但为了更好地牵制敌人,吴瑞林也没想着甩掉国军。
不过在巨大的人数差距下,吴瑞林还是希望能尽快突围。所以他向军委请示,是不是可以直接突围离开。
但为了能更好地策应其他战场,军委选择让吴瑞林坚守。吴瑞林得到坚守的命令,心中一点底都没有。
在这样的实力差距下,吴瑞林根本没有以少胜多的可能。要是坚守下去,独立师的伤亡一定会非常多。
但要是放任这十万人回去,其他部队的伤亡也会增多。军委也是经过慎重考虑,才做出了让吴瑞林坚守的决定。
得知吴瑞林被包围后,杜聿明非常高兴。他兴奋地下达悬赏令,吴瑞林生死不论只要能击毙或者活捉,加官进爵不在话下。
在富贵前程的刺激下,这些国民党士兵被激发出了高昂的战意。包围圈被缩小,独立师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眼看独立师伤亡过大,吴瑞林频频向上级请求突围。终于在一次发报后,军委同意了吴瑞林突围的请求。
吴瑞林留下断后部队,带领主力寻找到了包围的薄弱点,趁机突围了出去。吴瑞林和主力部队突围了,但断后部队的人却都牺牲了。
而杜聿明以为吴瑞林拼死一搏,想要和自己决战。在将断后部队消灭后,他就以为吴瑞林也死了。
所以杜聿明兴冲冲地给蒋介石发电报,将消灭吴瑞林的功劳安在了自己身上。
之后吴瑞林继续在战场上,但因为没有刻意出面澄清自己还活着,所以杜聿明一直以为他死了。
杜聿明被俘虏后,更没有机会和吴瑞林接触了。所以在杜聿明看来,吴瑞林早在当年的东北,被自己给消灭了。
没想到的是,在62年的开国大典上,他还能看见吴瑞林。见到吴瑞林之后,杜聿明才了解了他脱险的真相。
此时已经没有了战争的硝烟,杜聿明也从敌人变为了普通的老百姓。吴瑞林和杜聿明的恩怨,也已经一笔勾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