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旧交替,有序更新
矗立在黄浦区江西中路、汉口路上的老市府大楼,是一座具有显赫历史的大楼。建造于1914年、竣工于1922年,具有古典主义、巴洛克和文艺复兴风格。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正是在这里升起。
在过去近百年时间里,老市府大楼保持着“未完成”的形态。历经10年打磨,今年5月,老市府大楼重现芳华,“外滩·老市府”品牌揭幕。此次更新中,遵循原方案的设计理念,补上了原先的L形缺口,老楼和新建筑实现了原先的围合式设计,大楼保留了深厚的历史感与艺术感,增加了富有现代活力的功能。
同步,“外滩·老市府”启动全球招商。将引入总部办公、高端零售、顶级录音棚、画廊、餐饮等业态,庭院广场、屋顶露台、商业文化业态等空间均向市民游客开放。
10月,“外滩·老市府”迎来一场盛会——“2024ESG全球领导者大会”。来自全球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大佬与政府官员集聚于此,围绕能源与双碳、绿色金融、绿色发展、科技与公益等议题深入探讨。
老市府大楼的重新亮相,是上海老建筑焕新的一个标志性项目。
今年,解放日报·上观记者为黄浦区送上的年度词——“焕新”。
1
很多年来,黄浦都是上海旧改大区之一。高楼大厦背后有着大量简屋陋室,这让黄浦一直存在着城区面貌的“AB面”——从繁华街区拐个弯,就可能遭遇“拎马桶”。
2022年,黄浦终于完成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轻装上阵”的黄浦进入了大规模“焕新”阶段。
黄浦精心打造每一个更新项目。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爆款”出现:
龙年春节,很多老上海人到董家渡花桥打卡。这是一座天桥,也是一个口袋花园,一头连着滨江,一头连着董家渡核心区。这里也是俯瞰董家渡最好的位置:曾经低矮老旧里弄连片的董家渡,如今是鳞次栉比的甲级写字楼,承载着海通证券、中国人保、上海银行等金融大佬级机构。
连着几个周末,圆明园路举办迎新年活动。圆明园路一侧的洛克·外滩源“开街”:有颜值有故事的老建筑、尺度宜人的历史街区、充满艺术情调的丰富业态,让这里迅速圈粉。
今年的上海夜生活节开幕式被“搬”进了复兴公园。百年老公园经历“焕新”,引入了年轻人喜欢的复合商业娱乐新业态——“INS新乐园”。复兴公园的法式浪漫,从白天延续到了夜晚。
“焕新”之风也吹到黄浦的背街小巷。
“小金陵路”西凌家宅路烟火气十足,一排“骑楼”下的社区小店,满足了居民生活日常需求。但“骑楼”下环境太差,人走在下面没有幸福感。设计师团队加盟,对这个街区进行更新后,“骑楼”下变得干净整洁,社区小店主感觉“天都明亮了”,沿街还增加一排座椅,居民买好小菜,坐下来休憩、聊天,生活更惬意。
焕新,让黄浦的“面子”更靓,“里子”也挺括起来了。
2
“焕新”,对于“老城区”黄浦来说,还有另一层意思——年轻群体的集聚。
南京路、淮海路、豫园是上海三大老牌商圈。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这些商圈似乎是上了年纪的“阿姨”“爷叔”才会去的地方。其实,在吸引年轻消费者方面,三大商圈已颠覆了这一固有印象。
如今,年轻人心目中“上海二次元浓度最高的地方”,一定有南京东路的一席之地。
由华联商厦转型而来的百联ZX创趣场,集聚了海外头部ACGN二次元零售、社交文化体验业态,上海第一百货打造了一整层楼面的二次元主题街区。
南京东路还是上海戏剧爱好者的集聚地,汉口路上的亚洲大厦、百年上海大世界,如今都是小剧场的“代名词”,拖着行李箱来看戏的年轻观众是这里的一道风景。在南京路商圈的人物画像中,25岁到34岁的年轻消费者占比最高,达到了40.67%。
定位“高雅时尚”的淮海路这几年也往年轻化方向发展。今年新开业的HAI550凭借艺术复合新业态,出道即巅峰,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来打卡。焕新后的上海妇女用品商店,恢复了培文公寓原汁原味的外观,业态上引入了西班牙时尚品牌、意大利家具品牌、白咖夜酒品牌等女性概念首店,更时尚、更年轻。上海妇女用品商店的店名之外,还增加了一个更时髦的新名字——LADY淮海。
豫园更不必说。这几年的元宵灯会,年年“出圈”,浓浓年味加上高审美,几乎成了年轻人心目中的“顶流”,吸引各地消费者线上线下来打卡。豫园灯会还走出了国门,今年到了法国,明年将在泰国举办。美轮美奂的豫园彩灯吸引了国际友人的目光,走出了“国际范”。
新群体的集聚,也带来了治理新问题,考验着城区治理的智慧。
梧桐树下的南昌路周边,集聚了120多家酒吧,是上海夜经济浓度最高的地方。开在老街区的酒吧,正是年轻人喜欢的腔调。本该夜深人静时,酒吧传出来不和谐的喧闹声,打破了老街区的宁静与安逸。属地街道瑞金二路街道一边用行政治理手段干预严重扰民现象,一边引导商户与住户自洽,大家相互包容、相互体谅。
有人担心,伴随着旧改,老居民们都搬走,黄浦的烟火气没有了。其实,并非这样。这两年,许多商务楼宇、新商品房拔地而起,一批新的人群正在加速导入黄浦。人群“焕新”了,社区的治理手势也跟着变了。
小东门街道多稼居民区,原来的二级旧里现在变成了商务楼宇和新建商品房小区。“原来服务的是老居民,现在服务的是白领和更年轻的新居民。”居委干部说。最近,多稼居委会办公点搬出了小区,搬到了沿街面上。“让居民、白领办事,都能方便地找到我们。”
3
经历两次城区撤并的黄浦,至今仍是上海面积最小的区。如今,面对大规模“焕新”,黄浦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铆足劲头,在有限的空间内布局新产业,植入新功能。
11月底,黄浦发布了新一轮“南京路步行街区功能规划”,在坚持“繁荣繁华”的总体定位下,提出“传承经典,引领未来”的总体愿景。南京东路将“化街为圈”,向北部的苏州河延展,发展出更为丰富的街区形态;南京东路上一批历史建筑也将焕新,打造百年名店的商业形态。
12月,黄浦召开科创大会,宣布了世博浦西园区的最新空间功能规划。这片土地已被规划为“中央科创区”,将打造成为国际顶尖科创集聚区,吸引顶级科创企业、科创人才。融合多功能的创造街坊,打造服务顶级科学家的“科学灯塔”,点亮浦江的“创新之眼”,都将成为这片区域的新地标。
今年1至10月,黄浦区科创服务业税收同比增长17.6%,健康服务业税收同比增长9.1%,两大产业税收增速位居全区重点产业前两名;前三季度,全区引进科技企业366家,同比增长90.63%。
商业和科创,一个是黄浦的“老底子”,一个连着黄浦未来。
“消费就像‘火车头’,牵引着文化、服务、医疗、教育、居住和办公。它是一个‘入口级’平台,导入高净值人士、高成长人士、高增值环节和高竞争力企业。”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周学强说。
南京路步行街区的转型不仅仅是商业业态、商业建筑的更新,更是系统性地转型。转型很难,更需果敢。
做强功能是上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功能引领发展、功能意味着赋能、功能主导竞争。“作为上海的‘心脏、窗口、名片’,黄浦既要有‘大科创’战略,整合空间单元和治理要素;又要有‘小街巷’场景,通过城市更新促进产业创新,营造出‘空间紧凑、全龄友好、整体便利、相对便宜’的澎湃动能。”周学强说。
城市更新,黄浦要做的大文章还有许多。近年来,黄浦旧改腾出了不少黄金地块。居民搬走了,旧改基地“未拆除也未建设”的状态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简单地水泥封门?太丑。对这些特殊空间,黄浦干部拿出了老上海精细精致的做派。
福州路,距离南京东路一步之遥,旧改基地围墙上绵延着多彩的田野、山峦、绿树、红叶;淡水路,梧桐掩映,旧改基地围墙上是一幅幅上海里弄生活墙绘。油条大饼摊前,穿着围裙的上海阿姨在忙碌,几个扎着马尾的小女孩开心地跳皮筋……新旧交替,有序更新,上海黄金地块的焕新让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