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变革和知识迅速迭代的背景下,大学的教育供给已明显滞后于社会的需求。”日前(12月14日),西交利物浦大学(以下简称西浦)在上海举办国际教育创新论坛,副校长钞秋玲教授直言,面向未来,大学教育的模式上要突出国际化、跨学科融合、实践导向与创新协作,方能契合未来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这种模式不仅要聚焦科教融汇,还要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深度结合,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

论坛上,校方介绍,近年来,西浦不断探索“教育+AI”的战略布局。

西浦语言学院院长Helen Beech提到,尽管大多数学生都能熟练使用社交媒体,但也有部分学生因担心学术诚信问题而不倾向使用AI工具,另一些则由于知识不足或信心不足而对AI产生畏难。因此,学院正将AI逐步融入课程和评估体系,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未来的技术环境中获得平等的参与机会。

“AI不是我们奔赴的目标,而是正向我们奔涌而来的潮流。”西浦国际商学院常务副院长Eddy Fang教授发现,AI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商业世界,商学院正面临着来自企业和学生的双重压力。因此,西浦国际商学院聚焦AI对商业、员工和社会的影响,积极调整研究和教学方向。

除了积极拥抱AI,近年来学校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开设了供应链管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等本科新专业。上述新专业均采用了创新的融合式教育模式,以培养引领新行业发展的新型人才。

产金融合学院院长陈峻松教授表示,“大学的课程不能闭门造车,而是紧贴市场和企业需求,旨在培养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型人才。”以供应链管理专业为例,该专业呼应数智时代的技术环境,突出数字化特色;同时,教学注重以实践为驱动、市场为导向,结合行业反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增加数据建模、供应链金融等技能模块。紧密结合产业实践的教学模式,让学院在高端制造业、物流、医疗、快消、金融等领域积累了大量产教融合的成功案例。

再如,成立于2020年的西浦慧湖药学院与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只有几个街区之隔。该学院副院长李毅教授介绍,药学院深度融入生物医药产业的生态中,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公共服务三个方面紧密呼应产业的需求。“在科研方面,我们的评价机制不仅看学术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还要看有多少来自产业界的课题。”

李毅举例,药学院以生物医药产业的需求为导向,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覆盖了新药研发、生产、监督和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在细分领域与领先药企紧密合作。在产业界深入参与下,药学院结合自身优势确定重点发展人工智能药物研发与药物智能制造、生物材料与药物递送 、药事监管与制药管理三大基础研究方向。仅四年时间,学院已建立了本硕博层次的教育体系,学生规模达86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