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0年,朱元璋要杀功臣李善长。李善长扑通一下跪倒在地:“我都77岁了,还能干什么?”朱元璋眼皮都没抬,冷声道:“司马懿七十多岁尚且叛主,你难道不也是吗?”

听到这句话,李善长明白,这次是逃不过去了,他想不明白,朱元璋为何如此的绝情,毕竟当年双方的关系可不是长这个样子的。

那年,朱元璋攻入拿下滁州的时候,他就看出来此人非是一般人,于是便投入了他的军队当中,成为了朱元璋身旁的幕僚,为其出谋划策。

朱元璋向来对有才之人是客气至极,他也早就听闻了滁州城内李善长的名号,此次除了攻打城池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将此人囊入麾下,让他加入自己的智囊团。

果然,在他加入大军之后,军队的胜仗一场接着一场,在两人的配合之下,天下很快就成为了他们的囊中之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明朝建立之后,作为最大功臣之一,他自然是得到了高官厚禄的奖赏,朱元璋明白,他这个“兄弟”对于治国治世有着自己的独到理解,于是便让他放手去干,出了事情他来担着。

在这样的信任和背书之下,李善长很快就做出了一番事业,他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和礼节规矩,一定程度上完成了教化推广,使得人人有法可依,依法办事。

事情是什么时候发生变化的呢?可能就是在他站在权力最高点的时候吧。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人们从来都没有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这句话放在他的身上非常合适,在他成为一人之下之前,这个位子是属于胡惟庸的,在他当政之时,用权倾朝野一词来形容他是在合适不过,然后他的结局就是被皇帝猜忌,然后被抄全家。

当李善长坐上这个位子的时候,他丝毫没有吸取前任的教训,当手上的权力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时候,他本人的欲望也随之膨胀到了顶点。

为了谋取利益,他不断的在朝堂中安插自己的亲信,让这些人担任一些机关要职,每次自己需要行方便的时候,就通过这些人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在朝堂上,他以自己的身份力压群臣,迫使皇帝有时也只能按照他的意见行事,久而久之,朱元璋对其产生了厌恶和反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朱元璋起杀心还是他晚年的一件事情,那一年,他为了包庇自己的亲戚而向皇帝求情,结果这件事情直接牵连出了曾经胡惟庸的谋反一事。

胡惟庸虽然已经死了,但在太宗这里,仍旧是心中的一根尖刺,只要是有关人员,都需要经过一番盘问,而李善长千防万防,还是没能防住这件事情带来的连锁反应。

这件事情就像是多米诺骨牌,此时的他在朱元璋的眼中已经不是当初的兄弟了,所谓的情谊在多年的“较量”之中已经消失在了岁月长河之中,留下来的只有一件件一桩桩事件背后来自皇帝的猜忌。

那些曾经受尽打压的大臣们看到这个情况自然是大喜过望,纷纷上书弹劾他的种种过往,其中最关键的一封奏折是来自钦天监的,上面说到,最近将会发生星变,而所对应的就是朝中的大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种种证据之下,太宗决定,将李善长全家全部处死,临死之前,李善长拿出了曾经皇帝给他的“免死金牌”,希望能够通过这个东西逃过一劫。

只可惜,一切都已来不及,皇帝对他的信任和情分早已消耗光了,就算是丹书铁券也没办法救他的命,最后,李善长在家自缢,而他的家人也未能幸免遇难。

信源:《明史·李善长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