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冬日,走进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的赛银花浆果智慧农业产业园,温室大棚内空气温润、绿意盎然,一株株蓝莓树竞相绽放着雪白的花朵。
“再过几个月,这些‘白铃铛’将变成‘蓝珍珠’,实现上市销售。”赛银花浆果智慧农业产业园管理员张静介绍,产业园主要以蓝莓、草莓等高品质莓类种植为主,项目采用智慧能源系统保障冬季低能耗供暖,配套现代灌溉系统和数字化生产系统,不断完善生长模型,实现智慧化种植。
突泉县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南麓,是一个产粮大县。近年来,智慧农业正悄然改变着这片土地的农业面貌,实现从人工种植到机械操作,从“靠经验”到“看数据”的生产方式转变,成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
智能温室大棚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还能提高防灾能力。入冬以来,当地经历过几次大风降温天气,但突泉县聚美恒果四季采摘园却未受影响,大棚内草莓红艳诱人,采摘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分拣、装箱、发货。
记者发现,与普通大棚相比,棚内墙上的智能放风控制器和补光灯格外引人注目。采摘园管理员李静介绍,依靠这些物联网终端设备,农民能实时掌握大棚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指标。“有了智慧农业设施,大棚‘关门、盖被’都不再用人工操作。遇到大雪降温天气,温控设备会自动关闭通风口,让棚内环境保持适宜草莓生长的状态。”李静说。
智慧农业也承载着鼓起农民“钱袋子”的美好愿景。在赛银花现代农业生态园区承包种植平菇大棚的种植户梁俊宝就是受益者。
12月5日,梁俊宝在赛银花现代农业生态园区温室大棚中展示成熟采摘的平菇。新华社发(曾令刚 摄)
走进他家的平菇温室大棚,一排排菌棒被整齐排列,一朵朵平菇水灵鲜嫩。“大棚种植蘑菇不受季节限制,生长速度快、生长周期短,一个菌包至少可以采摘2到3茬,一天就能采收鲜蘑菇100斤以上,直接销往县内的商超、饭店,经济效益挺好的。”梁俊宝说。
突泉县农牧和科技局副局长冷眉介绍,近年来,突泉县在智慧农业上不断发力,已打造3个规模化设施农业产业园区,共有设施大棚4000栋,年生产反季节瓜菜1.14万吨,实现产值4.5亿元,带动农户近3000户,户均增收1.2万元以上。(记者贝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