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越活越富足,那么应该牢牢记住的一个公式:W=(V+FE)×L。这个公式把多个观点整合了起来,变成了一个思考体系。但是,如果你不满足于此,还想更进一步,“想点大钱”,那么,或许我们应该看一看,历史上的巨富,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历史学家休伯特·豪·班克罗夫特,曾经在1896年出版了《财富手册》。他花费了6年时间,完成了这套跨越6700年的,史上最富有的人的编年史。这套书共10卷,记录了当时西方世界所有最富有的人,比如摩根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洛克菲勒家族、范德比尔特家族、肯尼迪家族、卡耐基家族,等等。

作者在这本书中说,他要向这套书和他从中所学到的一切致敬。如果他可以总结贯穿于《财富手册》里的思想,和书中将近1900位财富巨头的共性的话,要放在第一位的一条共性,就是这样一个信念:我注定要为大多数人服务。

例如,史上最富有的两个人(调整了通货膨胀之后),是约翰·洛克菲勒和安德鲁·卡耐基。洛克菲勒控制着美国90%的石油生产,他为国家,甚至全球提供服务。卡耐基颠覆了钢铁产业,他建造了一个面积比八十个美式橄榄球场还大的巨型钢铁厂,雇了20万名工人,雄踞世界最大钢铁企业数十年之久。

再去看更多的财富巨头,我们会注意到,尽管他们处于不同的行业,但在商业模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一个主要的相似点就是,基于网络,展开规模化服务。它可以是新的、具有破坏性的,也可以是已经存在的——你在这个现有网络基础上去重新构建。

比如,铁路、钢铁、航空、汽车,属于交通网络;电力、石油,属于能源网络;光纤、电信,属于通信网络,再到现在的计算机、互联网,还有基于它们,或者要与它们紧密结合的电子商务、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应用程序、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等。

再到未来,我们还将看到崭新的、颠覆性的、可持续的方法,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比如绿色和可再生能源、前往遥远的星球去旅行,甚至通过量子纠缠进行信息交换,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站在商业视角,其实“太阳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商业世界中,旧概念总会有新版本,旧的网络总会被新型网络取代,但本质上终究还是基于网络的规模化服务。

而敢于追求这样的规模化服务,一个根本的信念支撑就是:我注定要为大多数人服务。你真正想做的事=喜欢的事×擅长的事×重要的事。而对于这些巨富来说,他们认为的重要的事,就是能为这世界上大多数的人解决某个问题。这个想法在他们开拓事业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为大多数人服务,这个信念对于“巨富”的加持在于,让他们能服务的对象从时间到空间上无远弗届。从时间上,这条信念实际上是这么一个可以自问的问题:你想服务的人群,是不是在历史上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大多数的人群?会不会只在某段特定时间存在,而由于社会一次偶然的结构调整或政策变化,这个人群就会消失了?

而服务于越来越多的人,在时限和范围上是没有止境的,因此可以积累的财富也是没有上限的。那些巨富在服务、规模化和解决问题之间搭建了桥梁。同时,用自己的“为大多数人服务”的愿景克服了对规模化的恐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对于服务规模化的愿望,与想要作出巨大贡献和留下持久遗产的渴望是一致的。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了对全人类的关切,并将自我利益平衡其中。所以,虽然他们得到了巨额的财富,但结果似乎不仅仅是钱。它是记忆和经久不衰的历史。

所以,所谓“巨富心态”,一言以蔽之,或许就是洛克菲勒说过的这句话:“(我)要尽我们所能为人类的福祉而努力,以我们的才能一直去贡献。继续赚钱,赚更多的钱,然后在良知的指引下,把赚来的钱用于我的同胞,我相信这是我的责任。”希望我们都能看住情绪的抽屉,攥住消费的闸口,记住财富的公式,守住内心的信念,拥有更富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