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死前,安排了诸多后事,其中就有诛杀魏延的适宜。不过,魏延之死,并不是他设计的,只能说是因为预见所以做出的应对办法。
反骨之说
其实相信大家已经注意到,古人的毛发基本不修整,男女习惯都差不多。这是没毛病的,因为古人讲究孝,而他们又认为头发也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不能轻易剪掉。魏延显然不是一个秃子,多年不理发,后面毛发极多,谁能看的见他头发下的骨头?所以反骨只说确实是不可靠的。
那么,既然反骨之说不可信,那他最后为什么还是被斩了呢?这里面原因有三个。
魏延曾经反叛过故主
开始魏延和刘琮在一起守城,刘备来了的时候,蔡瑁不让进城。魏延因为气愤,所以就开了城门。但是皇叔觉得里面的大部分人不欢迎他,便没有进去。因为这事,魏延就在襄阳混不下去了,后来投奔了韩玄。后来黄忠作战失利,韩玄要将他斩首,魏延心中气愤,便把自己的主公给砍了,后来投奔了刘备。因为他两次迎接刘备,所以后来刘备极为器重他,甚至让他直接从一个牙门将,升职做了汉中的太守。但是诸葛亮却从他的两次背叛故主、甚至是弑主上面,看到了他的狠辣,这应该才是他反骨的真正含义。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诸葛亮一直对他很提防。
政见不同
历史上,最大的矛盾除大臣要夺皇位,就是政见矛盾了,这种矛盾在当事人看来,甚至比杀人夺妻更可恶,意见相左之人,必定要将其杀死,多么贤良的臣子都逃不脱这个规律,而魏延恰好有这个毛病。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他曾经建议走子午谷,这条路虽然极为危险,但是如果伪装好,就能快速攻入长安,建立奇功。但是诸葛亮一生用兵谨慎,尤其是刘备托孤后,他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冲力,做事极为稳妥,所以拒绝了这个建议。
心生不满
因为这计划一旦实现,成果大的吓人,所以魏延根本不想失败,只想着成功后的功劳,以至于他对丞相生出极大的不满,不但平时经常公然抱怨此事,还在镇守箕谷的时候违抗军令,差点招来惨败。这样的举动,显然给军队带了了许多麻烦,不过他是献帝的爱将,诸葛亮一直没什么动作。
骄傲让其死亡
魏延虽然有才(没才就不能据守汉中十年),但是本身却极为高傲,甚至经常鄙视诸葛亮。在诸葛亮死后,他觉得自己才是下一任丞相、大将军的人选,但是他不久就得知,大军居然归杨仪这个文臣统帅。这就很让他生气了,因为他们俩一向不和,关键是这个杨仪没什么才能,充其量只是个文官,他怎么能带兵呢?于是魏延就忍不住反了,结果被诸葛亮的后手给杀死。
所以,他真正的死因,并不是因为长了一块反骨,而是他太傲,而且他的兵略太险,容易把国家带入深渊,所以他才被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