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目中的西安美食有几个?
可能排名不一样,但估计都是这几个,大差不差。
第一个就是泡馍。
经典的就是牛羊肉泡馍,其实我最爱的还是葫芦头泡馍。
泡馍真是一个奇妙的食物,汤汁的味道进入到馍里,又不把馍完全泡“弄”,吃起来有层次感。
说的“煮”馍,其实是“泖”,就是把热汤舀进碗里反复几下,这样不至于把馍泡散,而且馍一般是“死面”,没有发酵的,比较硬。
回民的牛羊肉泡馍那个馍舀掰成“蝇子头”,葫芦头就无所谓了,核桃大就可以了。
还有一种“码子泡”,就是街面上比较少。
泡馍是不能每天吃的,就是有钱,关中人没有吃的是面。
最出名的就是这个Biángbiáng面,这个字除了关中,估计没有人认识,来,跟着我以前连读“比昂比昂面”。
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了车车走咸阳。
幸亏咱吃面不要写发票,这个字电脑是打不出来的。
凉皮是天然的方便食品,但高速服务区的凉皮真是吃不成,就是西安本地的凉皮也慢慢的吃不成了。
其实凉皮就是酿皮,没错,就是和甘肃一带的酿皮,那个有粮食的味道,陕甘一家么。
不好意思的说:我这个西安土著,都不吃街上的凉皮。
机制凉皮,有啥吃的!
网上有人争议:河南胡辣汤和回民胡辣汤哪个好吃。
这是一个伪命题,这两样根本不是一回事。
回民的叫做“肉丸胡辣汤”,严格的来说也是泡馍的一种。
这个胡辣汤讲究的是吃完都不泄,一口一口的鲜。我一直不明白:有人吃回民的胡辣汤不要肉丸,——不要肉丸吃啥肉丸胡辣汤。
我估计很多陕西人都把这个“甑”字打不出来:关中话叫做“jing糕”,但是这个甑字念作“zeng”。
甑(zèng),是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其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孔格,置于鬲上蒸煮,如同现代的蒸锅。
这个甑口阔二尺六,锅深二尺八,铸铁而成,陕西老话称此种锅为“甑”,蒸好甑糕的铁甑,外面被煤烟熏得乌黑,就直接搬出来往食摊上一架,颇像一只硕大的黑鼓。
甑糕一次做好卖完为止,软甜粘劲味道醇厚,我碰到就会买的。
可是奇怪,除了回坊那个卖的比较贵的店,这个甑糕也只有游走在乡镇集市上才有,吃一次还是比较看运气的。
甑糕的历史悠久,据说唐韦巨源“烧尾宴”中的“水晶龙凤糕”和如今的甑糕一脉相承。
我实在不愿意把水盆当做泡馍,泡馍真的是吃馍,而水盆是吃羊肉喝汤。
东府人嘲笑西安人:吃个水盆还弄那么多的粉丝。他们吃水盆讲究的是清汤。
可我就是觉得水盆里有粉丝不显得寡淡:毕竟,羊肉那么贵,一碗汤,就那么几块肉。
两耕斋闲话:闲来喝茶,梦里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