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高端餐饮品牌没逃过关店的命运。
近日,知名日料品牌“赤坂亭”在全国范围内遭遇了严重的经营困境,大量门店被迫关闭。
据其官方微信公众号显示,赤坂亭曾一度在上海、南京、北京、常州、杭州、宁波六大城市开设了12家门店,
但根据《联商网》对大众点评的查询结果,这些门店如今已全部关闭,昔日繁华的景象不再。
事实上,赤坂亭的情况并非个例。
根据餐里眼数据研究院的多渠道统计显示,去年8月,国内日料在营品牌总数还高达52276家,但今年8月,这一数据已经锐减至28631家,意味着在短短一年内,就有超过2万家日料店关门大吉,近乎一半的日料品牌店倒闭。
日料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品类是烧鸟,也就是烤鸡杂。
经典菜品是提灯。
用网友的话说:
半生不熟的蛋黄加一根输卵管,烤到五分熟,再抹点酱汁,放到嘴里一咬,满口爆汁。
但只是换了个名字,就完成了吃鸡的消费升级,鸡杂9.9块,烧鸟99元。
明明是再普通不过的鸡下水,为何一旦与日本料理沾边,便能如此轻易地跻身高端之列?
是市场的盲目跟风,还是消费者口味的快速变迁?
大批门店倒闭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烧鸟:从贫民窟美食到高端日料店的宠儿
烧鸟,这个在日本有着独特历史的美食,最初并非高端之物。
在17世纪的江户时代,烧鸟是名副其实的 “鸟”,从鹌鹑、野鸡、麻雀等各种能捕捉到的鸟类,成为了人们的烧烤食材,是穷人用以果腹的食物。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天皇推动食肉运动,烧鸟的主要食材逐渐变为鸡。然而,当时日本资源匮乏,鸡肉价格高昂,只有富人才能享用一顿正经的鸡肉大餐。
餐馆便将鸡肉的边角料和内脏串起来烤,涂上酱料,制成烧鸟,供穷人食用。
这些被我们视为废弃物或给宠物吃的鸡屁股、鸡皮、鸡肝等部位,在那个时期成为了烧鸟的主要组成部分。
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肉鸡的普及,烧鸟的食材发生了变化。
不再仅仅局限于鸡下水,鸡胸肉、鸡腿肉等高级食材也被加入其中,还增添了青椒、大葱等蔬菜。日本普通人下班后喜欢去烧鸟店点几串,就着清酒享用,此时的烧鸟从贫民窟食物升级为大众食物,与中国的大排档类似。
但烧鸟的发展并未止步于此。一个名叫猪股善人的日本人,出生于烧鸟世家,怀揣着将烧鸟高端化的梦想。
90年代,他前往法国和意大利进修,学习先进的餐饮理念。
他发现法国米其林上榜的餐馆价格贵、分量少、噱头多,于是将这一理念带回东京,开了第一家高端烧鸟店。
猪股善人主要做了三件事来实现烧鸟的高端化。
首先,提高烧鸟价格,搭配红酒和柠檬,营造出物有所值的感觉。
其次,减少烧鸟的份量,使其两三口就能吃完,如同米其林菜品般精致。
最后,拆解鸡肉,将一只鸡分成四五十个部位,从鸡屁股到鸡冠,万物皆可烧鸟。
为了显得高档,他还为一些部位取了高大上的名字,如提灯是卵黄、白子是鸡腰子、七里香是鸡屁股。按照食材的稀有程度进行定价,稀有部位价格更贵,且很快就会卖光。经过这番操作和宣传,烧鸟在日本完成了高端化的教育。
2005 年左右,烧鸟开始闯入中国,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出现了第一批日式烧鸟居酒屋。但当时,烧鸟并未引起太大的轰动,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直到 2015 年左右,一部现象级的日剧《孤独的美食家》在中国热播,片中日本大叔松重丰走进平民烧鸟屋,一连点了七种烤串,滋滋冒油的画面让人胃口大开。
这部剧成为了很多中国观众吃饭时的 “电子榨菜”,也带动了烧鸟这一品类在中国的走红。
高端烧鸟店在中国一线城市迅速扩张。
比如鸟沢采用烧鸟加威士忌的以餐带酒模式,将烧鸟价格拉到了16到26元每串。鸟金则把鸽子肉也作为烧鸟食材,进一步拉高了客单价,还将营业时间分成上半场和下半场,上半场正常做烧鸟,下半场夜店化,厨师陪客人玩骰子,酒水销售火爆。
这种商业模式在深圳一炮而红,随后在广州、上海、长沙等城市迅速扩张。烧鸟在中国市场似乎贵得理所当然,商家们纷纷看到了商机,高端烧鸟店遍地开花。
然而,好景不长。仅仅过了三四年,以烧鸟为代表的日料店就迎来了倒闭潮。曾经需要提前两天预定的烧鸟店,如今在周末傍晚七点钟可能只有一桌客人在用餐。
1700元烧鸟大餐,吃的究竟是味道还是智商税?
那么,烧鸟为什么如此迅速的“败走”中国?
首先,烧鸟的智商税成分太高。
某博主探店人均1700元的高端日料店,主厨是有着东京 “冰烧鸟仙人” 之称的池川义辉。这家店宣传烧鸟是池川义辉在日本工匠精神上的最佳杰作,坚持使用伊达鸡(虽号称产地是日本福岛,但实际上用的是中国本土鸡)。
1700元的餐食却只有十二串肉、三串烤菜、一块豆腐以及一碗汤。其中1串西兰花30元,1块烤红薯85元,让人难以接受。在菜市场,50元可以全款拿下的鸡杂拼盘,在烧鸟店却售价1716元。
有博主在菜市场考察发现,商场上的爆款单品提灯5块钱一斤,2斤有40多个,一个蛋黄加一段输卵管串起来在烧鸟店能卖30块钱,利润高达150倍鸡肾、鸡肝等成本极低的食材,到了烧鸟店价格却翻了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高端烧鸟的受众一般仅限于有钱人,他们追求的是仪式感、氛围感和优越感,但这样的价格是否值得,只有他们自己清楚。
其次,烧鸟的卫生问题堪忧。一些烧鸟店推出鸡肝、鸡胸肉等部位5 - 7分熟的选项,引导消费者建立 “鸡肉烤五分熟才是嫩” 的错误认知。
然而,中国每年有300万人会出现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症状,鸡肉以及相关制品是这种细菌的主要传播介质,很多鸡肉还携带致病的弯曲杆菌,能引发腹泻、发烧、恶心等症状。
所以鸡肉必须完全煮熟才能安心食用。
而且一些高端烧鸟店的制作环境卫生情况也令人担忧。比如人均 1700 的烧鸟店,厨师服包浆,烧烤台堆满黑色污渍,厨师的指甲缝里塞满泥土,甚至疑似有灰指甲。
最后,烧鸟在中国市场吃瘪还与饮食文化有关。
日本烧鸟的形式类似中国的烧烤,但中国的烧烤各具特色。
东北烧烤粗犷,广西烧烤猎奇,云南烧烤应季,万物皆可烤,我们味道好且价格实惠。
相比之下,日本烧鸟的优势荡然无存。
有些烧鸟店试图鼓吹食材和木炭的独特性,声称鸡是日本本土的地鸡或铭柄鸡,碳是热效率更强的实木炭,所以价格贵。
但在中国,我们有清远鸡、文昌鸡、湛江鸡等十大名鸡,荔枝木、龙眼木、苹果木等烤出来的肉自带果香,醇香诱人。
烧鸟脱离了大众的餐饮定位,主打的是逼格,
吃到嘴里的不是味道,而是故事、营销以及环境,注定无法打动大部分消费者。
味道与品质才是餐饮核心
烧鸟从日本的穷人食物到高端美食,再到在中国市场的迅速崛起与衰落,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思考。
对于餐饮行业来说,过度的营销和高端定位并非长久之计。
烧鸟通过概念营销和提高价格来营造高端感,但却忽略了食物的本质 ——味道和品质。
消费者在经历了新鲜感之后,很快就会发现这种高价背后的不合理性。
餐饮品牌应该更加注重提供美味、实惠的食物,以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食品安全是餐饮行业的生命线。烧鸟店在推广五分熟鸡肉的同时,却忽视了食品安全问题。
这不仅是对消费者健康的不负责任,也会最终导致品牌的声誉受损。
餐饮企业必须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规,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同时餐饮行业也应该尊重不同国家的饮食文化差异。
烧鸟在中国市场的失败,部分原因是其未能适应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国的烧烤文化丰富多彩,价格实惠,味道鲜美。
烧鸟店在进入中国市场后,应该结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进行调整,而不是一味地强调日本本土的特色。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餐饮行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精致餐饮不断 “接地气”,上团购、搞联名,努力接触更多客群;大众餐饮更是集体卷价格,更多单品价格低至个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