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风生水起,美化绿化等环境整治立竿见影,高标准农田建设初见成效……今年以来,郑蒲港新区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守住粮食安全“生命线”,奋力打造乡村振兴郑蒲港样板,不断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全力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发展特色产业 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今年秋季,白桥镇大许村的菊花再获丰收。以前,大许村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多。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大许村决定发展中药材种植,2019年,该村种植了100多亩菊花,现如今,菊花种植成了大许村的主导产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今年以来,白桥镇严守粮食安全底线,大力夯实传统产业基础,全镇水稻、小麦、油菜种植面积分别为6.18万亩、4.97万亩、1.36万亩,年产量分别达2.69万吨、1.84万吨、0.22万吨;支持新型农业主体发展,推动农村土地进一步向合作社和种粮大户集中,目前全镇千亩大户4户,300亩以上有39户;新建高标准农田2000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000亩,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白桥镇还持续深化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瓜蒌、菊花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共投资250万元建设后港青瓜蒌深加工基地和陈桥洲烘干厂房二期项目;发挥七成村瓜蒌深加工项目和红旗村红利食品加工车间的经济纽带作用,做好产业增值文章。

姥桥镇官塘村立足自身产业基础,明确瓜蒌籽产业为村集体经济“压舱石”,大力推进生态农场转型升级,着力优化生态果园品种结构,大力发展富硒水稻、富硒辣椒等富硒产业,逐步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的特色产业发展道路。该村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从2020年的96.33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224.69万元,特别是2023年村集体经济纯收益达113万元,脱贫户人均纯收入从2020年的1.6万元提升至2023年的2.25万元。不仅仅是官塘村,姥桥镇所有的行政村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

接下来,新区将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优化产业布局,扩大产业规模,铺就特色产业“致富路”,全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整治人居环境 扮靓乡村颜值

在白桥镇西梁山村,白墙黛瓦的民居依水而立,清风拂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一畦畦整齐的田垄环绕着池塘,如同染上了碧色的底色,岸边平整宽阔整洁。“以前这塘坝又脏又臭,经过整治后,水变清了,环境也好了。”家住塘坝边的村民林大爷说。

今年8月,马鞍山“万村清万塘”行动启动,一场旨在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恢复沟塘生态服务功能的战役打响。此次行动中,新区共有40口塘坝整治任务,截至目前,已完成隐驾片、高庙片、徐庄片、西梁山片合计32口塘坝整治,整治面积达84141平方米,投入资金62万余元。为了确保整治工作的高效推进,新区成立了工作小组,并根据每口塘坝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整治方案,同时积极发动村民参与,形成了全民共治的良好氛围。在整治过程中,新区不仅清理了塘坝内的淤泥、垃圾和杂物,还对周边环境进行了绿化美化,提升了塘坝的整体景观效果。

走进白桥镇白桥街社区耿庄自然村,只见村民房前屋后收拾得很整洁,一处水塘干干净净。“这是我们的当家塘,以前水面浮萍很多,还有塑料袋等东西漂浮着。现在通过清理、清淤,水塘干净多了。”一位村民说。而在七成村大吕自然村,只见横亘村中的水泥路面平整洁净,两侧民居整洁清爽,各色树木栽植有序,硬化绿化美化净化效果尽显。今年初,白桥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打擂比武”活动,以“五清一改”为抓手、以美丽宜居自然村建设为重点、以“美丽庭院”创建为切入点,集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卫生突出问题,突出清理农村黑臭水体、农业生产废弃物、无功能建筑、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废旧广告牌等,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今年以来,新区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6.9%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美丽乡村中心村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2024年下达15个美丽宜居自然村创建任务,现正在按序时进度开展工作,预计本月底完成。

常抓不懈推进长江禁渔 巩固禁渔成果

今年6月,新区禁捕办联合市渔政大队、两镇禁捕办和派出所,对新区禁渔重点水域开展为期两个月的“砺剑初夏”专项整治行动。在专项整治行动中,禁捕办对非法捕捞行为重拳出击,对可能放置地笼、丝网的重点水域进行蹲守,对部分有抵触情绪的垂钓者耐心地劝导说服,并向附近村民进行了禁捕禁渔宣传,发放“长江十年禁渔一封信”,持续巩固长江禁渔成果。

不仅有专项整治行动,新区日常工作也做得扎实有效。姥桥镇及时调整镇长江流域禁捕领导小组,全面推进长江禁渔“三个一”工作机制,完善镇长江流域岸线禁捕包保和巡逻方案;设立了禁捕办公室,24小时两班倒值班值守,每名禁捕人员配备了执法记录仪、对讲机等必备巡查工具,工作人员实行全时段、全天候不定时巡查;将全镇长江护渔段细化为4个网格区域,落实镇、村干部及护渔员分段职责,加强日常禁渔。

白桥镇参照姥桥镇的做法,投资7万多元改造原有自来水厂作为新的办公值守地点,新招录三名护渔队员,并配备一辆专业巡逻车辆,加强力量,做好护渔巡查工作。

此外,新区构建了以多光谱高清光电为主要探测手段,各站点互联互通“一张网、一张图、一平台”的多元智能感知渔政信息系统,提高了渔政执法效率,满足了执法全过程的跟踪、记录、处理需要。同时,新区进一步织牢巡护网格,全面梳理易发高发水域,并派专人24小时不间断驻点巡护,禁捕办成员单位每天报送日报,坚决遏制重点水域非法垂钓现象。

新区还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2024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万亩,其中新建5000亩、提升5000亩,完成近两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研编制工作。

来源: 马鞍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