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西杨家埠村迎来了最为繁忙的时刻,街道两边的风筝、年画和花灯店铺都开始了“忙年”,起稿、刻板、印刷,一片繁忙热闹景象。
西杨家埠村位于潍坊市寒亭区,拥有600多年历史,被列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还是国家非物质文化“双遗产”村,既拥有全国三大木版年画之一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又是潍坊风筝的发祥地。
这段时间,和兴永画店的第十三代传人杨乃东忙得不可开交,农历蛇年将至,他最新创作的杨家埠木版年画——《灵蛇献瑞 紫气东来》销售火爆,订单不断。“圆形轮廓寓意圆圆满满,蛇身采用紫色,象征着紫气东来,而上方的牡丹花则代表着富贵,周围环绕着祥云,整体寓意‘吉祥如意 紫气东来’。”杨乃东说,这幅作品看似简单,制作却相当繁琐。“宁刻十个直,不刻一个圈,圆形的轮廓特别难以雕刻,需要保证线条粗细一致,难度极大。”杨乃东花费了五六个月的时间才完成了这幅作品。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家埠木版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近年来,杨乃东陆续推出了以十二生肖和二十四节气为题材的新作品,并且开发了研学材料包,通过多样化的方式传承和发展杨家埠木版年画。
潍坊作为国际知名的鸢都,是发明风筝和放飞风筝最早的地方之一,是风筝的发祥地,而杨家埠风筝是潍坊风筝的一支独有流派,甚至可以说是主要流派,西杨家埠村则是杨家埠风筝的中心产地,也是潍坊风筝的故乡。
杨家埠木版年画已有600余年的传承历史,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齐名,并称中国木版年画三大产地。在西杨家埠村,几乎家家户户祖上都开画店,曾有“画店百家、年画千种、画版上万”的鼎盛局面。
时光流逝,走在大街上,一片片仿古建筑串起一条“年画风筝街”。如今,西杨家埠村的村民仍以经营年画、风筝及民间工艺品为主。目前,该村以及周边已有风筝年画经营业户60余家,从业人员600余人,每年生产销售木版年画2600余万张、风筝1000万只,产品远销海内外。
风筝和年画在这里保持着传统绘制工艺的同时,也融入了现代创新。
近年来,西杨家埠村利用“双文化遗产”这一宝贵资源,通过“村集体+公司”的模式,成立了潍坊杨家埠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吸引非遗传承人进驻,并引进规划、策划、运营等经营人才。“我们结合市场需求来开发产品,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传承,这样不仅传承了文化,还创造了经济价值。”西杨家埠村村支书杨志华说,该文创公司推出了创新的文创产品,如年画团扇、风筝香炉、文化衫、手机壳等,进行线上线下都十分受欢迎。
如今,这些富有创意的文创产品还成功走进了新疆。不久前,潍坊杨家埠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巧妙地将杨家埠风筝、木版年画、花灯这三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三师红星二场的红色文旅产业相结合,实现了一次跨地域的文化交融。该公司还在新疆新星市建立了杨家埠文创产业基地,以红色军垦文化为核心,研发与之相匹配的红色文创产品,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市场范围。
近日,“与辉同行”山东行活动在社交媒体上热度不减,潍坊行就选在了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在现场,董宇辉与国家级非遗项目潍坊风筝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郭洪利携手,共同制作并亲身体验了潍坊风筝的魅力。随后,在杨乃东的悉心指导下,董宇辉又亲身参与了木版年画的雕刻与印刷技艺。通过直播镜头,全国网友领略到了这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也让杨家埠成为了大众焦点。
近年来,西杨家埠村还依托“双文化遗产”招牌,大力发展民俗旅游业。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就是其打造的主要的旅游景区,大观园在原杨家埠明清古村址的基础上精心打造而成,设有四大民俗艺术展示区,分别是遗产文化区、古村文化区、民间艺术古街区以及实景演绎区,共展示了17种传统节目和手工艺。村落中现存的传统连片建筑群,位于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古店铺一条街北侧,有包括吉星号、恒顺号、聚德号、天增成号等年画作坊(兼住宅)集群。这些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是杨家埠年画制造业曾经繁荣兴盛的真实历史见证。近年来,多部影视剧如《大掌门》、《红高粱》、《火种》等也先后选择在此地取景拍摄。
在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一旁,梦里水乡与梦想小镇两大特色文旅街区相继建成,它们巧妙地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古韵与新风。依托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梦里水乡以及梦想小镇等景点,结合乡村旅游和乡村体验活动,当地将文创产品与旅游资源紧密结合,通过吸引游客并借助线上线下联合推广的方式,有效带动了风筝、年画等特色产品的销售,进一步促进了村民的经济增收。
(大众新闻记者 张蓓 策划 申红 统筹 王菁华 李忠运 武宗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