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南仲家洼,那些四处相连的狭窄的小巷、一排排低矮纷杂的“趴趴房”,窄窄的胡同、长长的河沟,虽然搬离二十多年了,但始终存于我的内心深处。

仲家洼的胡同多,而且除了不多的死胡同,东拐西转总能找到出口。叫“洼”的地方都是地势低,所以这里的大小沟渠多,没有上下水,污水都是倒进小沟,或是胡同里的污水池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仲家洼的水沟多,但却不是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反而是两种极大的反差,那时候就是脏乱差的代名词。

大沟,就是后来才知道的仲家洼河,蜿蜒曲折的汇总到后来的宝应路,穿过北仲然后通向海泊河。连接大沟的,是一座座大小不等的小石桥,所以仲家洼的小桥也不少,从南仲,到北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家住在台湛路的北端,照片的右上位置,一段斜坡下去,是曾经的台东肉联厂。在右下角就是一座小石桥,这里是花园居委会,很长时间不知道“花园”是怎么个意思。这一段小桥算是仲家洼河的支流,下面也没有水,只能称作一条稍大的水沟罢了,它的东面就是通向宝应路上的仲家洼河大水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照片中这个人是从延安三路走下去,右侧还是一段水沟,不过比前面说的那条水沟小了很多。那条大沟在照片的左侧,西面能通向太平山,主口在相邻的延安三路的东侧,旁边也是一座小桥,连接着对面的住家。小时候和一帮小伙伴尝试着从这个通道进去了好多次,最后都是因为害怕而没敢再往里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延安三路上的这座楼还在,下面就是南仲街道花园居委会的区域,上面说的那条大沟就在左下角这里,照片中这个孩子的前方是一个非常陡的大斜坡,小时候经常在那里爬上爬下。

后来这片位置建了一个小广场,也是难得一处休闲运动场所了,沿着临街楼梯上去,正对的是金狮大酒店,2012年的时候,广场周边围上了围挡,拆除后开始修建地铁。

再回到台湛路上的小桥,因为不但走人,还是车辆通行的要道,这座桥和宁夏路大桥底的小桥,是南仲家洼最宽的两座桥。桥的东侧是五金拉链厂,工厂正门斜对着台湛路,厂房沿着大沟一直临近到现在的宝应路。在这条不长的小路上,还有两座小桥,一条比较宽的连接着南仲家洼530号,这一排比较整齐的住宅区。再往前是一条很窄的小桥,过了桥之后,一条小胡同通向这片区域的多个角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到宝应路上,就是照片中的景象。那时好像还没有路名,宝应路是1989年才新建的路名,当年都是以居委会和门牌号来定名,比如我家的两套房子分别是台湛路第一居委会的南仲家洼318号,和延安东路第三居委会的南仲家洼530号,南仲小学就是596号。

这条小路右侧的大沟,有着仲家洼的孩子们太多的故事和回忆。照片左侧那栋楼房建筑是台东纸箱厂,中间一段斜坡上去就是纵横交错,但又基本相连的很多胡同,还有台东肉联厂的一圈院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宝应路这一段是仲家洼河的主干道,大沟的一侧是一条窄路,另一侧,隔着不远就有一座小桥,连接着对面“趴趴房”里的住家户,我的小学同学就有好几个住在这里的。大了过了大桥底,然后又是明渠暗道的通向北仲家洼,到了北仲,大沟又宽敞了起来。后来北仲那一片被覆盖后,改造成了体育街,不过体育街再往北还有一段较宽的河道大沟。小时候听大人的话,一般就是在南仲家洼一带嬉皮玩耍,基本就是到了贸易公司就不往前了,北仲和太平镇一带很少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照片中是宝应路北段的一座小桥,过了桥通向云溪路,右前方可以看到南仲家洼小学,学校的院墙沿着大沟直到延安东路(后来的宁夏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近一点看,右前方是南仲小学的教学楼,右侧的小石桥每日来往走过的人也是非常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沿着这条还比较狭窄的小土路,往南可以通往云溪路、镇江路和扬州路等。那时候的镇江路还叫炮台路、扬州路还叫阴涧路。

宝应路改造扩建以前,一条长长的大沟占了一大半,这条沟就是仲家洼河,雨季的时候雨水从仲家洼河流淌,干旱时期这里就是污水横流。大沟没被覆盖的时候,只有西面一侧的道路,很窄的土路,雨天泥泞,冬天沙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延安东路的最低洼处有座石桥,这也是当地人广为人知的被称为“小桥”的地方。听老人讲早期原是座木制桥,后来改为了石桥,原来河底的水也是清澈的,但在我记事的时候已是很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宁夏路大桥建成后,这是已经改造扩建后的宝应路了。大桥对面还有南仲家洼的一部分,中间那座新楼的前面,是仲家洼鼎鼎有名的“贸易公司”。过了“贸易公司”就算过了南仲家洼的界了,那周边是北仲家洼和东、西仲家洼了。

说起仲家洼河,它具体的发源地不知何处,一般说是太平山,最后流入海泊河。我的记忆里,这里一直是一条不规则的污水沟。上小学的时候,那条水沟在最南端并不起眼,只是细长的一条水沟,蜿蜒着从学校旁边的台东玻璃厂外面就开始有了,当时周围是一片菜地,还有一口浇菜的大井。

那时每天都是从台湛路的大路上学放学,有时候会和几个同学走“野路”,就是从扬州路拐到后来的宝应路,那时那一大片区域没有几座房子,住家户很少,除了菜地就是荒草,那里还有一口很深的大圆井,里面飘着好几段棺材木头,我们都叫它“棺材板子井”,大人们时常嘱咐我们千万不要靠近。到了夏天,经常会看到一些大青年在这里扎猛子、洗澡,我有个邻居就因为往下扎的时候,头部撞在了棺材板子上而失去了生命,后来就再看不到有人在这里洗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了云溪路就是那条记忆里的大沟了,大沟开始的那一段也几乎都被垃圾掩埋了,窄的地方我们会经常跳过去跨过来的玩耍,再往北,过了自行车零件厂的院墙,就开始宽敞了起来。八十年代初,这一片的大沟进行了改造整治,变得干净了许多,有时候我们也会跳到大沟底下做游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一辈人说起当年河水的清澈,到我们这一代记忆里的臭水沟,整治后的河道大沟,如今又发生了太多的变化,南段的宽敞马路,到北段的体育街,曾经的仲家洼河基本消失了,那条记忆中的大沟,那一直没机会去数过有多少座的小石桥,都成为了历史。

作为曾经的老仲家洼人,那里有着太多的记忆,对于曾在那里生活过的人来说,无论是迁移到任何地方,都是永远无法忘却的故土。

还记得当年的南仲家洼吗?还记得仲家洼的大沟吗?记得那些小石桥吗?

图/王挺

文/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所有照片均源自著名纪实摄影家王挺老师,一年的时间里,王挺【记录中国22《青岛1985-1995》】会选本、补选本(上下)接连付梓,第一感觉就是画册的精美厚重,厚重不仅仅体现在一手拖不住的重量,更在于其中时光流影中那些珍贵的城市瞬间,这是一项费心费力的大工程,留住家乡的记忆,向辛勤的胡子老师表示祝贺!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