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大寿被包围之后,多次发动突围行动,但均以失败告终。同时,大凌河城周围的墩台,也在后金(清)军红衣大炮的威慑下纷纷投降。而此时,明朝也在调集军队,准备解围大凌河城,援救祖大寿。
在8月16日,自锦州方向开来了大约2000名明军,结果被后金军击败,100多人被杀,损失战马十三匹。8月26日,锦州又发兵6000多人,猛攻阿济格的军营,《满文老档》对这场战斗记载得相当玄幻“当时大雾;对面不见人。及敌逼近,有青蓝光线,自天卫入明军营,雾开如门。於是,阿济格台吉、硕托阿哥率兵进击时,忽然雾霁,遂击败明兵,追杀至锦州城”最终明军被击败,后金军缴获甲胄269副,马260多匹,明军有一游击,两名小旗(下级军官)被俘,后金军审问俘虏得知,明军死伤约500余人。
在9月16日,皇太极得知关内明军又一次集结,准备前来营救祖大寿,于是亲自兵至锦州,在锦州城外击败明军7000余人,杀死明军一员副将,活捉一名把总,缴获战马上百匹。此时大凌河城内的祖大寿军已经是岌岌可危,粮食战马牲畜早已杀吃殆尽,祖大寿被逼无奈只能杀人而食,先带兵杀死城内的夫役,然后明军各营之内开始自相残杀,相互吞食,惨不可言。
9月24日,明朝监军张春,总兵吴襄(吴三桂之父)、宋伟领兵四万人自锦州出发。当然了,这个四万人是《满文老档》的数字,按照天聪五年的《八旗值月档》记载,张春,宋伟,吴襄等人带领的原因刚到山海关时,仅仅有骑兵7000人,步兵一万多人,按照明方的记载,这支援军的兵力更为可怜,骑兵有7000多人,另外还有一个车营,共计4900名步兵,百余名骑兵,以及3000步兵,骑兵在开战时期就已经逃跑,所以说在这支援军中,真正和后金军对抗的明军也就8000人上下,而阻击明朝援军的后金军按照后金军自己的说法,总共大约15000多人,也就是说后金军始终都在以多打少,明朝调援军七拐八绕总共才拼出不到两万人,充分体现出此时明朝在辽东的虚弱。
9月25日,明军渡过小凌河,开始构筑阵地,9月27日又渡过大凌河,距离大凌河堡城仅仅十五里“见明马、步兵合营,四面布列大小枪炮”皇太极担心贻误战机,命令后金军在没有盾车的情况下向明军阵营发动冲锋,双方在大凌河和长山之间交战,吴襄率领的明军骑兵当即卖队友,逃之夭夭,明军骑兵跑得飞快,事后统计其损失不过100多人,剩下的明军步兵“岿然不动”,火器齐发“击震天地,铅子如电,矢如雨霰”,左翼后金军甚至未能成功冲到明军阵前,而右翼之后金军成功冲破明军营垒,明军战斗意志顽强“复聚列阵”,甚至纵火反击。
后金的战车兵赶到,在盾车的掩护下,后金军继续猛攻明军阵地,骑兵发动冲锋,然后明军仍然岿然不动,后金军“矢下如雨霰”,两军继续,运用火器和弓箭互相射杀,要知道后金军队的盾车的功能可不只是挡子弹“四月初一日,汗降书谕曰:“著每牛录遣甲兵百人,以十人为白巴牙喇,携炮二门,枪三枝;再将九十甲兵分之,其四十甲兵为红巴牙喇、携炮十门、枪二十枝,又十人,携盾车二辆、水壶二个。黑营五十人,携炮十门、枪二十枝,又二十人携盾车二辆、梯一架、凿子二把、锛子二把、钓钩二个、镰刀二把、斧二把、席四领、叉二把、连夹棍一根、水壶二个及一月用之木炭、绵甲十五副。每一甲喇携大炮二门”。
也就是说,后金军在推着盾车前进时,明军还要承受着由后金军火器的射击所带来的巨大伤亡,而直到长山之战结束前,后金军已经缴获明军“红衣炮三位、大将军炮七位,三等将军炮六百位,无名炮一万位”这里当然包括长山之战的缴获数,再结合大凌河之战中后金军红衣大炮所出现的频率,因此我们可以说,在此战中,明军的火力是远远不如后金军的。自此之后十余年,后金(清)军之重炮部队愈发壮大,逐渐压倒了明朝。
明军终于在后金军大炮的轰鸣声中崩溃,监军太仆寺卿张春、左翼副将都督张洪谟,副将三员、参将四员及游击九员、都司二员、备御七员、千总六员,共计33名明朝将领被俘虏,宋伟车营 的 4900多名士兵,百余名骑兵以及副将王秉忠、参将李光孝所带领的3000名步兵,基本上全部阵亡,大量的火器和甲胄落入后金军之手,这场惨败让兵力原本就捉襟见肘的辽东明军更加虚弱,同时也决定了大凌河城内明军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