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有时候会不会发现,自己明明决心控制身材、节制饮食,计划却越走越偏?

比如年初的时候,信誓旦旦立志减肥到 60kg;年底却从 65「减」到了 7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时候明明不饿,但因为一些不可抗力因素(馋了),总想吃点,化悲愤为食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怎么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

我连嘴都管不住,还怎么管理自己的人生?

可能我的人生注定失败呜呜呜 qaq」

Stop!千万不要这样想,请继续往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我们要明白,控制食欲并不完全是我们意志力的事;实际上,它可能和大脑中的某些激素和信号传递系统密切相关。

比如,瘦素就是一个关键的激素,它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激素,可以算是身体的「饱腹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你吃得多,脂肪存得多时,瘦素就会告诉大脑:「已经吃饱啦,别再吃了」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棒?脂肪越多、瘦素越多,按理说不是越吃越瘦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现实情况却没有这么理想,因为可能会出现「瘦素抵抗」现象:即使体内的瘦素水平很高,大脑却无法正常接收到它的信号。

而这时候,你依然会觉得饿。换句话说就是,瘦素到了一定值,就不会抑止你的食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致瘦素抵抗的原因有很多,「长期熬夜」「吃的不健康」,跟瘦素抵抗是息息相关的。

(如果大家想进一步了解「瘦素抵抗」,欢迎评论/点赞,下次单独安排一篇喔~)

好消息是,瘦素抵抗是可逆的!只要你开始保持健康的饮食,增加运动量,减少压力,渐渐地你就能恢复瘦素的正常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大脑,肠道菌群也可能在暗中影响我们对食物的渴望。

肠道菌群是居住在人体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落的总称,数量多达 100 万亿(如果换算成钱就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细菌构成了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分为好菌、坏菌和中立菌,相互制衡,从而让肠道功能平稳运行。

有趣的是,这些细菌不仅帮我们消化食物,它们还能给大脑发送信号

肠道和大脑之间有一条「微生物-肠道-大脑轴」,就像一根电话线,肠道菌群可以给给大脑打电话,告诉大脑「想吃东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微生物群和大脑之间的交流途径

来源:Biocodex Microbiota Institute

所以有时候,其实不是大脑想吃,而是肠道菌群想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有些菌群会产生「乙酸」,刺激「饥饿素」的分泌,诱发饥饿感。而另一种菌群则能生成「丁酸」,这是一种抑制食欲的物质,让你不觉得饿。

一般,肥胖者体内的这些菌群常常处于失衡状态。当促进乙酸生成的菌株占据上风时,可能会不断向身体发送「饿了」的假信号。

不仅如此,肠道菌群对食物还有「偏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有益菌喜欢膳食纤维,而坏菌爱高脂肪、高蛋白。

如果你的饮食里经常是大鱼大肉,坏菌会越来越多,有益菌反而被饿死,肠道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从而带来一系列的肠道疾病。

情绪化进食

尤其是情绪不好的的时候,会格外的控制不住吃东西,而且吃的全都是垃圾食品。

主要是,吃完真的觉得心情变好了一丢丢,但随后又陷入吃多了的懊悔之中。这种感觉是不是很熟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其实跟「情绪化进食」有关系。

情绪化进食是人们在面对消极情绪而产生的大量进食行为。它与积极情绪也有关,只是相较而言,负面情绪对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更大。

快看看自己是不是情绪化进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情绪如何影响食欲

说回我们在前一部分提到的,肠道和大脑之间的「电话线」:微生物-肠道-大脑轴。

这个「电话线」不仅能让肠道控制我们饿不饿 or 想吃什么,反过来,大脑也能通过这条路径影响肠道的功能和菌群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情绪波动,导致菌群失衡后,肠道中的菌群又通过这条轴反过来影响我们的情绪反应(陷入循环......

怎么不算一种双向奔赴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压力激素皮质醇会上升,让我们更想吃高热量的食物,比如冰淇淋、薯片、炸鸡这些。

吃这些垃圾食物时,大脑会分泌「类鸦片活性肽」,它能让人感到镇静和安慰,类似于某些麻醉剂的效果。

多种原因加起来一起,这一刻,我们对食物失去了所有反抗的力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吃东西的确能让我们暂时开心点,但戒掉这些高热量食物也变得很难。

如果我们长期通过摄入高热量食物来缓解压力,体重增长带来的一系列健康问题也会接踵而至

研究发现,我们在超出正常体重后,BMI 越高,死亡风险就会越高。并且,胖者的抑郁和焦虑发生率比正常人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源自pexels

虽然我们不能完全阻止情绪波动,也很难做到难过时不吃东西。但如果完全放纵自己,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用更健康的方式应对「馋」,是我们必须学会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找到「嘴馋」的原因

每次你想吃东西的时候,先停下来问问自己:

是真的饿了,还是因为压力、无聊,或者心情不好?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因为饿才想吃,而是因为情绪需要安慰。找到具体原因会让解决问题更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源自pexels

2. 转移注意力,给自己「冷静时间」

当你特别想吃的时候,不妨先给自己10 分钟冷静时间,转移注意力。

去收拾一下房间,出门活动活动,或者干脆洗个澡,给自己一点放松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源自pexels

3. 有意识地控制量和频率

控制饮食并不意味着完全不吃零食,而是要学会适量和节制:比如,想吃薯片时,只拿一小碗,而不是抱着整袋狂吃。

同时,把零食放在看不见的地方,「眼不见为净」,亲测有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源自pexels

4. 保持充足的睡眠

因为当我们睡眠不足时,身体里负责控制饱腹感的瘦素会下降,同时会让你觉得更容易饿。

尽量保证每晚有7-8 小时的优质睡眠,睡好了,想吃东西的欲望会明显降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源自pexels

5. 准备健康的食物替代零食

既然嘴馋的时候很难避免吃东西,那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

准备一些天然、清淡又健康的食物,比如无糖酸奶、新鲜水果、无盐坚果、全麦面包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源自pexel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食欲频繁波动,并且还有明显的情绪起伏或者自我评价较低,这可能是抑郁或焦虑症状的信号。

(不能仅凭这些症状自我诊断,需要通过专业全面的评估来确定是否患有抑郁症或焦虑症。如果您有这些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对于已经确诊的抑郁症或焦虑症患者,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案未必适合每个人,因为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不同。

为此,你可以考虑「WeGene 精神类药物基因检测」,以了解自己在药物代谢、药效、以及副作用的风险等方面的个体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WeGene 药物基因检测示例报告

检测结果将提供7 大类 87 种药物的分析,不仅包括抗抑郁药,还涵盖抗精神病药、抗焦虑药、情绪稳定剂、失眠药物、抗癫痫药以及多动症药物。

几乎覆盖了精神科的所有用药场景。

医生将根据报告中的数据,为你制定更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帮助你减少试药的次数,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最后~

下次想「借吃消愁」时,记得问问自己:

「是我饿了,还是我的情绪在捣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找到其他方式处理情绪,才能真正摆脱这个越吃越丧的循环!

愿你的快乐,来自内心,而不是炸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