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暖心 来信

“在此,我想通过这封信,向所有在我长达9个月的治疗过程中给予帮助和支持的人表达深深的感激之情……无论是频繁入院、出院、转院,还是在我躺在病床上住院治疗的大部分时间里,病魔并没有击败我。这些都得益于每一个在我身边给予帮助和支持的人,你们给了我无尽的力量和勇气……

一个从鬼门关走出来的生命,面对人间真情流露的时刻,所有的言语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纵使对这世界的每一个人都深怀感激之情,但相比于人间温暖,众人大爱,我的一句感谢是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叫罗布,大学毕业后返回家乡,成为西藏那曲的一名基层公务员,本想为家乡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他,却饱受肝包虫病的折磨。尽管他还未迈入而立之年,但肝包虫病却已经折磨他近9年时间。

他经历了多次手术,手术瘢痕早已遍布体表。但这一次包虫的复发,将他彻底推向了人生的绝境:包虫病灶已经侵犯了肝脏的主要大血管,并沿着下腔静脉一直长入心脏,在国内多家医学中心就诊后均被告知已失去治疗机会。

就在他对人生失去希望的时候,人生迎来了转机。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援藏干部、拉萨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汤睿偶尔得知了罗布的病情,在反复评估病情后,最终联系将其转至北京治疗。

入院后,清华长庚肝胆胰中心团队发现,患者还合并有肝功能不全、高胆红素血症、低蛋白血症、高氨血症、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等,病情不容乐观。但患者和家属态度十分坚定,不管多大风险都愿意去尝试。正是这份生命的托付让董家鸿院长下定决心带领团队为罗布一搏。

经过包括肝移植科、心外科、心内科、麻醉科、肝脏ICU等多个科室联合讨论后,最终制定手术计划:先从腹腔尝试切除累及肝上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的包虫病灶,若不成功则开胸在体外循环保护下切除部分心脏再行肝移植手术。

由于病情的折磨,患者的体重仅有100斤,加上多次手术,腹腔空间极为狭小。劈离式肝移植更为适合他的情况——即将供肝劈离为二,同时救治两名患者的术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实际手术的难度远超想象。患者多次肝脏切除和长期胆漏导致腹腔正常结构已完全消失,肝胆胰中心执行主任卢倩医师带领肝移植团队仔细游离,终于成功显露出病灶。

经过反复尝试经腹腔切除病灶,但因为病灶侵入心脏过深,从腹部难以探及边缘。心脏外科沈冬焱医师迅速开胸,充分显露病灶,经过仔细评估讨论后,决定在不建立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将包虫侵犯的部分心房和肝脏一起切除。

此时已进入无肝期,分秒必争,董家鸿和沈冬焱默契配合采用异体腔静脉重建了心房壁和肝上下腔静脉,随后将劈离肝脏快速精准地进行脉管吻合。随着血流开放,修复的心脏和植入的肝脏开始正常工作,手术室紧张的气氛也终于有所缓和……

在20多个小时的手术过程中,麻醉科主任张欢和副主任高志峰全程护航,无论是切除心房还是无肝期,自始至终都在全力维护着术中的平稳。手术结束后患者转入肝脏ICU继续治疗,在张振宇医师团队的精心照护下,患者如期拔除气管插管以及引流管,心脏功能及肝脏功能也都顺利恢复。

出院后,罗布还专门来到董家鸿的门诊,用藏族特有的方式献上哈达表示诚挚的感谢:感恩医者,让我重新看到了生命的可贵和幸福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罗布回到藏区后专程给援藏医师汤睿(左三)送去锦旗

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泡型包虫病俗称“虫癌”。包虫病给牧区的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是当地人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我国西部牧区脱贫攻坚战的最大障碍之一。

面对这种情况,董家鸿院士在过去的10年里,带领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团队30余次深入青海、西藏等地对肝包虫病的诊治展开义诊;医院还派出多名骨干力量长期驻扎在青海、西藏等地区的医院,帮助当地提高医疗诊治水平,同时将当地一些疑难复杂的包虫病人转诊至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进行诊治。

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董家鸿院士牵头的中国包虫防治联盟,在青海省各级政府的组织支持下,围绕包虫形成了“四级”分级诊疗联动机制,每年都有复杂的肝包虫患者通过绿色通道转诊到北京治疗。

10年来,一批又一批像罗布这样的患者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过去的十年不仅仅是清华长庚医院成长的十年,也是我们一起见证包虫清灭计划不断实施发展的十年……

来源: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