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16日发布的消息中,细节被进一步揭露,关于小米空调与格力之间的专利争议,格力电器的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亲自发声。她透露,近期小米空调因涉及专利侵权问题,已向格力赔偿了50万元人民币。董明珠在发言中充满自信地强调:“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格力制造的空调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顶尖的,这得益于我们手中掌握的超过十几万项专利。”
然而,对于董明珠的这一说法,小米方面的公关负责人@王化迅速做出了回应。他经过仔细核查后表示,今日流传的相关新闻内容并不属实。他明确指出两点:首先,小米空调并未存在任何专利侵权行为;其次,小米也从未因为专利侵权而支付过任何赔偿款项。
这一事件再次将两家公司的恩怨推向了公众视野。实际上,早在2024年6月的格力电器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上,两家公司的竞争就已经显露无遗。当时,针对网络上流传的一些文章和短视频声称“小米空调销量已经超越了格力空调”的说法,董明珠在会上进行了直接回应。
事实上,小米的壮大与格力无关,只与自己有关。而“董小姐”此次挑起专利争议,本质上是想复刻上次“十年赌约”带来的巨大收益。
空调销量截止11月大涨53%
在12月16日,小米集团中国区总裁卢伟冰通过一篇公开发文,分享了关于小米大家电业务的最新动态。他提到,就在当天上午,小米刚刚召开了一场关于大家电业务的例会,会上重点审视了空调业务的销量与市场份额表现。据第三方权威统计数据揭示,今年1月至11月期间,小米空调销量实现了同比53%的显著增长。
近期,根据奥维云网提供的数据,国内空调市场的竞争格局在2024年上半年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线上销售领域。截至6月23日,美的以24.21%的市场份额稳坐线上销售额榜首,格力紧随其后,市场份额为24.12%,而小米则以11.35%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三。在销量排名上,这一序列同样得到了保持:美的以20.33%的市场份额占据首位,格力以18.96%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小米则以14.13%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三。
2023年,小米空调出货量超过了440万台,同比增长高达49%,这一成绩虽然尚未对格力构成实质性威胁,但已经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而到了2024年第二季度,小米空调的出货量更是达到了330万台,线上市场的市占率也稳定地保持在美的和格力之后,位列第三。
更令人关注的是,小米空调在2024年前三季度的出货量已经累计达到了569万台。其中,第三季度出货量达到了170万台,加上第一季度的69万台,小米空调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已经悄然超过了10%。这一增速和市场份额的扩大,无疑给格力等传统空调巨头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除了产品创新,小米白电业务的第二个重要改变是渠道拓展和服务变革。卢伟冰透露,小米家电品类的增长得益于销售渠道的拓展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在一些小米之家门店,大家电产品的GMV贡献率甚至达到了40%。同时,小米还推出了以旧换新活动,由专业服务人员提供送货、拆旧、装新的一站式服务,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小米空调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除了其在线上市场的强大实力外,线下市场的布局也功不可没。目前,小米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了一万多个小米之家,几乎每一个门店都摆放了空调产品。相较于传统的空调销售点,小米之家的分布更为广泛且易于寻找。更重要的是,小米空调没有线上线下之分,价格统一且透明,这一策略极大地提升了消费者的购买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在多个家电类别,如厨卫大电中的油烟机和燃气灶、清洁电器中的扫地机器人、洗地机、吸尘器等,也有所布局。然而,在这些电器类别中,小米的市占率基本徘徊在第五至第七名之间,仍有提升空间。
小米来了,格力很紧张
在空调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小米空调的高速增长无疑成为了行业的焦点,而首当其冲感到紧张的,便是传统巨头格力。
回溯至今年6月,格力电器在其2023年股东大会上,董明珠对小米空调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她直言不讳地指出:“小米声称自己是空调行业的第一名,但实际上他们的产品全靠其他厂家代工,你们的技术又在哪里?”“真正的第一,消费者心中自有评判。”这番言论无疑将小米空调推上了风口浪尖。
面对董明珠的炮轰,小米创始人雷军在7月19日的新品空调发布会上,以一种平和而坚定的态度进行了回应。他明确表示:“我亲自核查了相关情况,我们从未在任何场合声称米家空调是第一。事实上,今年上半年我们排在第四位,与格力的差距还相当明显。”雷军的这番回应,既体现了小米的谦逊态度,也彰显了其对市场定位的清晰认知。
然而,格力与小米之间的恩怨远不止于此。早在2021年,格力电器便发现小米官方旗舰店销售的米家小米电风扇涉嫌侵犯其专利权,并随即采取了法律行动。经过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的一审判决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终审判决,小米电风扇最终被认定构成侵权,并向格力电器支付了185万元的赔偿。这场专利战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双方之间的紧张关系。
格力电器近年来确实面临着不小的业绩压力。尽管2024年上半年,格力电器的空调收入达到了779.61亿元,但仍未能超越2019年同期的793.25亿元,仅略高于2018年上半年的758.2亿元。这表明,格力电器的空调收入仍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尚未达到曾经的高点。
在创新方面,虽然格力推出了上出风空调、双区洗衣机等新产品,但这些创新并非难以复制。例如,早在2017年9月,海信便已经推出了世界首款三筒洗衣机——海信Master大师系列。然而,由于当时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尚未成熟,这款产品并未引起广泛关注。不少网友感叹,如果海信拥有雷军那样的营销能力,或许这款产品早已成为市场上的热门之选。
相比之下,小米家电在用户体验和智能化方面表现出色。通过IoT技术的链接,小米家电可以实现远程控制、APP控制等多种智能功能。例如,用户可以通过小爱同学来智慧地控制米家系列家电的工作状态。这种便捷、智能的用户体验,使得小米家电在传统家电产品中脱颖而出。
此外,小米和雷军在网络上的流量影响力也不容小觑。他们凭借强大的网络号召力,成功吸引了大量90后、00后的年轻消费者。然而,流量并不代表溢价。根据奥维罗盘2024年的线上均价数据,小米在空调、电视、冰箱、洗衣机四大家电的均价仅为龙头品牌(市占前二)的七折左右。这意味着,小米家电仍然是通过“以价换量”的策略来占领市场。
“碰瓷”小米,功夫要“够硬”
作为空调大咖,董明珠总能以其独特的营销策略吸引公众眼球。她曾与小米科技的雷军有过一场轰动一时的“10亿赌约”,那场赌约不仅为格力电器带来了广泛的关注,也让格力在市场上尝到了甜头。然而,随着格力电器的业绩不振,董明珠必然希望重现当年的营销奇迹。
仔细审视格力电器今年的年报,不难发现,这家曾经风光无限的企业正站在悬崖边缘。从营收数据来看,今年三季度,格力电器的营收仅为471亿元,同比去年减少了约90亿元。对于工业类企业来说,规模是其盈利的重要基础,营收的大幅下滑无疑给格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尽管营收下滑,格力的利润却仍在增长。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让人不禁对格力的财务数据产生质疑。
从格力今年三个季度的现金流量净额来看,一季度的现金流量净额竟然出现了大幅度的净流出,达到了29亿元。尽管二三季度现金流量净额转为正数,但与过去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今年三季报与去年同期相比,现金流量净额减少了约270亿元,这一数字令人触目惊心。
事实上,在观察了那些试图通过“碰瓷”小米来提升自身关注度的公司现状与结局后,不禁让人为格力电器的前景捏了一把汗。毕竟,“碰瓷”之路风险重重,每一步都需谨慎而行。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联想手机。想当年,联想的常程几乎每逢小米发布新机,都会不失时机地将联想新机与小米进行对比,从而赢得了“万磁王”的绰号。然而,如今联想手机在国内市场几乎已销声匿迹,这一碰瓷策略似乎并未为其带来长久的市场地位。
同样,酷派也曾在小米提交IPO招股书后,发布公告指责小米多款机型侵犯其专利,并向法院提起诉讼。此举被外界视为碰瓷营销的一种手段,酷派似乎希望通过此举获得专利费赔偿。然而,这一策略并未能挽救酷派的颓势,如今酷派已经倒闭。
汽车领域同样不乏碰瓷小米的案例。极越汽车的公关负责人曾公开炮轰雷军,CEO夏一平更是直言自己下赛道并非为了立人设,而雷军则是在立人设。更为极端的是,极越还开除了一名小米SU7车主员工。然而,这一系列举动并未能为极越带来市场的认可,如今极越已经凉了。
智己汽车也是碰瓷小米的“受害者”之一。智己汽车的CEO刘涛在新车发布前曾质疑小米汽车制造速度过快,并在微博上引导关注智己L6。然而,在发布会上比较小米参数时却出现了错误,这一举动被指是在碰瓷小米汽车的热度。最终,刘涛不得不公开道歉。然而,从销量上看,智己汽车的表现并不理想。2024年1-10月,智己汽车累计销量仅为49918台,这一数字无疑让人对其市场前景产生了质疑。
酷公司认为,这只是一个开始,市场已经用脚投票,不思进取者哪怕状如牛,也会有崩盘的一天。而碰瓷小米并非一条明智之路,只有依靠自身的实力和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