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联盟成立仪式今天(12月16日)在南京市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举行,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特殊教育学校、孤独症儿童学校、幼儿园、康复中心以及有关高校代表等近两百人参加。近年来,我国孤独症儿童的比例在逐年上升,孤独症儿童教育和康复师资缺口大、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逐步显现。如何促进孤独症儿童健康成长,与会专家共同探讨。
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课题,我国孤独症儿童的比例逐年上升,孤独症儿童教育和康复师资缺口大、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逐步显现。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康复科学学院院长王姣艳说,“目前很多特殊教育学校,孤独症的学生越来越多,融合教育学校的孤独症学生也越来越多。但是培养人才中,特殊教育专业早期是以面向智障、听障、视障等定位来培养的。有的学校特殊教育专业涉及到孤独症,但并不是特别全面。从满足需求角度来讲,希望培养的学生对孤独症教育康复的知识技能掌握的更加全面、更加娴熟,毕业后就能上岗。”
近年来,江苏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推动孤独症康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在全国率先实施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将孤独症儿童救助年龄扩大至7-14岁,2024年为1.7万名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救助和服务。南京市秦淮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张慧说:“我们学校的孤独症儿童已经占到约60%。学校成立了孤独症儿童星光试验班,研究孤独症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习特点,并且提供支持。同时,设置了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12年一贯制的学业就业‘双业一体’的课程。”
2023年,孤独症儿童教育首次被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在全国首次创设孤独症儿童教育专业,正式开始了以孤独症命名的专门人才培养工作。
据介绍,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牵头成立中国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联盟,源于该校是中国孤独症教育康复人才培养的先行者。2005年,学校儿童康复专业在全国首次开设孤独症方向,由此揭开了孤独症专门人才培养工作的序幕。2015年,学校升本后,陆续开设以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人才培养为主要特色的教育康复学专业、特殊教育(孤独症教育方向)。2023年,学校在全国首次创设孤独症儿童教育专业,正式开始了以孤独症命名的专门人才培养工作。建校42年来,学校始终恪守为中国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服务的办学宗旨,被誉为“中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摇篮”;近20年开展孤独症专业人才培养的历史与积累,让学校有信心为中国的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事业担当更多责任。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黄军伟说,作为中国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联盟的发起单位,学校将举全校之力支持联盟的建设,充分利用好平台优势,积极推动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加快产出高水平成果,形成新的学术增长点;加强与国内外同类机构和相关领域专家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共同推动孤独症儿童教育领域的创新性发展,携手成员单位,将联盟打造成引领全国乃至世界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事业的标杆和旗帜。“一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专业队伍。联盟要把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高校和行业要加强合作,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孤独症专业人才。二是加强本土化创新发展,提升专业水平。联盟成立后,成员单位应强化优势互补,推动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的本土化创新发展。高校、研究机构、医疗机构和学校、康复中心、企业等形成合力,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将国际上先进的技术与本土需求相结合,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理论体系,提升工作专业化水平。三是加强行业自律,规范服务行为。联盟成员要从自身建设做起,助力行业规范发展。联盟也将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与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反映行业诉求,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推动出台有利于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事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四是开展社会宣传,汇聚各方力量,营造一个全社会关心支持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江苏省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庆祖杰说,孤独症儿童及其教育是全世界范围内的待解之谜,正日益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联盟各成员单位以联盟的成立为重要契机,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信息交流和协同创新,正视区域差距和差异,强化科技赋能和融汇,加大孤独症宣传和科普。希望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坚决不让任何一个孤独症孩子掉队,用心用情用力探索中国式孤独症儿童教育和康复的新路径、新模式、新方案。
本次“中国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联盟”的成立,旨在联合全国多地特殊教育学校、孤独症儿童学校、幼儿园、康复中心以及有关高校,搭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多赢的平台与机制,通过联盟促进专业队伍的建设,本土化的创新发展,共享资源。
(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沈杨 通讯员/曹文月 宋宁宁 史萱茹 杨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