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升级改造如何高质量进行?零工劳务市场转型发展的方向在哪?托育服务发展如何适配供需关系?如何结合网络直播平台进行城市夜经济治理?如何帮助女性非正式照料者纾困发展?……12月15日,第十四届全国高校“模拟市长”大赛全国总决赛在中央财经大学举办。11支大学生队伍聚焦当下社会、政治与经济焦点议题,以“市长”的角度和视野提出解决之法。
11位“学生市长”阐释对社会热点问题看法,角逐“最佳市长”称号。新京报记者 徐彦琳 摄
记者了解到,大赛由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政府战略与公共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主办,中央财经大学“未来公务员之家”德育示范基地承办,旨在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深化对政府工作的感知,培养大学生的能力。2011年至今,大赛已经举办十三届。
“市长”们关注社会热点议题
“明明已经建设了许多的托育服务,为什么大家还有这么多困难?”广州市“市长”向秘书小何发问。“我这就展开调研,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小何说道。
通过对家长、社区托育机构进行调研访谈,秘书小何发现目前的托育服务存在和民众需求供需错配的问题。“看来解决托育难题,不仅要增加供给,还要适配家长的需求。”“市长”看完调研报告后得出结论,并着手制定了《广州市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办法》,提出多项具体措施。
作为全国第一生育大省的省会,广州市的出生人口连续六年领跑全国,也越发凸显出托育服务的重要性。首支展示队伍、来自中山大学的“宝宝巴市长”队聚焦托育服务这一话题,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展开了调研。并在决赛现场通过情景演绎的方式对调研成果进行展示。
据悉,第十四届大赛自2024年7月启动,设有京津冀赛区赛、粤港澳大湾区赛区赛、山东赛区赛以及自有参赛赛道,吸引了全国三十余所高校近百支队伍报名参与。通过层层选拔,遴选出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暨南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等11支队伍入围总决赛。聚焦托育服务、老旧社区改造、城中村、零工劳务市场、城市夜经济治理、新型养老组织、女性非正式照料者等议题展开探讨。
当日的总决赛分为两轮。在首轮团队展示答辩环节,11支队伍上阵,通过情景演绎和现场答辩,对于所关注的话题进行生动形象的展示,深入细致的分析。
一场暴雨让居民的家中受了灾。中央财经大学“韧启新生”队聚焦老旧社区改造问题,以“居委会书记”的身份作出对社区的排水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的决定。并以城市管理专业的视角,引入“韧性治理”的概念,提出建立智能水文检测系统,并形成一套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
“微言小队”通过情景演绎,表现女性非正式照料者的困境。新京报记者 徐彦琳 摄
“我一个人照看了她八年,我真的累了”“根本就没有人在意我、理解我”“我也想有我自己的生活”……来自曲阜师范大学的“微言小队”提到,现今有许多政策聚焦在失能老人,而其背后的女性非正式照料者并没有走进大家的视野。队伍成员通过情景演绎的形式,生动地表现出围绕非正式照料者的诸多困境。并提出社区互助、社区卡折代管等办法,以期维护女性非正式照料者的权益。
“未来市长”对话“真市长”
决赛邀请了市长作为嘉宾、评委,让“未来市长”对话“真市长”。
“针对普惠式财政扶持,你们是否算过这笔账,大体上需要给一个孩子补贴多少钱是比较合理的?”“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你们是否研究过一些外部政策是否真的能够帮助到这些女性非正式照料者?”每支队伍展示过后,评委们都会针对所展示的社会话题和解决方案,一针见血地向“市长”们提出更进一步的问题。而凭借前期的扎实调研和实地走访,“市长”们也自信地对评委们提出的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每支队伍在展示过后,对评委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新京报记者 徐彦琳 摄
总决赛的第二轮是“市长”终极PK环节。
“近些年,部分城市凭借独特地方特色文化爆红出圈,短时间内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然而,这种爆红现象往往难以持续,容易昙花一现。这一难题如何破解?城市如何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面对这一今年来的热点话题,各位“市长”在3分钟的时间内进行思考后,一一进行了阐述。
最终,通过评委提名和“市长”拉票环节,大众评审投票选出了本届大赛的“最佳市长”——来自曲阜师范大学“微言小队”的李文昊。
“你如何看待发展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面对这位刚刚当选的“最佳市长”和所带来的女性非正式照料者的话题,场下的观众和大众评审在第一时间纷纷向他提出各种问题。
“非常感谢大家的信任与肯定,把这票投给了我。我们的话题并不是要挑起男女对立。希望大家能更多关注女性非正式照料者,关注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李文昊表示。
此外,大赛还评选出了团队一等奖——山东大学“上山打老虎队”、中国人民大学“路向新程队”;最佳文本奖——南开大学“旧里新颜队”;最佳风采奖——曲阜师范大学“微言小队”等,并对获奖队伍进行颁奖。
中央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马海涛提到,当下面对城镇化发展阶段的转换,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不断增强,需要破解的命题更加多元化。“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式,如何增强城市的经济活力和保障城市公共财政的可持续发展?”马海涛表示,要创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期待广大青年学子善学融通,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提出对于问题的见解,培养为民服务的情怀和能力。
新京报记者 徐彦琳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