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的写作体会
文/周长行
关于《红楼梦》中的薛宝钗,争议是最大的。赞誉者认为她内外兼修、端庄娴雅、大方懂事,几乎完美;嫌弃者认为她世故虚伪、满腹心机、道德标榜、性情冷漠。
这几年红学界有两句话走俏,一句是“宝钗不是在串门,就是在串门的路上。”另一句是“宝钗出现在贾府的时候,已经是训练有素的大家闺秀,而且名副其实是闺秀中的翘楚。”
笔者相当赞成“另一句话”,而且在通读人民文学出版社珍藏版的过程中发现了有说服力的“实证”,那便是曹雪芹在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的描写中,着意让薛宝钗在海棠社“限韵作诗”活动中诗压群芳、脱颖而出,还让李纨出来点赞:“到底是蘅芜君。”“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接着曹公隆重推出薛宝钗与史湘云的“创作谈”,还安排宝钗充当湘云做东的策划人,公然主张道:“我平生最不喜限韵的,分明有好诗,何苦为韵所缚。咱们别学那小家子气,只出题不限韵。”
曹雪芹的点睛之笔浓墨重彩之笔则是宝钗对湘云说的那段话:“诗题也不要过于新巧了。你看古人诗中那些刁钻古怪的题目和那些极险的韵了,若题过于新巧,韵过于险,再不得有好诗,终是小家子气。诗固然怕说熟话,更不可过于求生,只要头一件立意清新,自然措辞就不俗了。究竟这也算不得什么,还是纺绩针黹是你我的本等。一时闲了,倒是于你我深有益的书看几章是正经。”
这段堪称经典的“写作体会”,让笔者回味不已,鼓掌喝彩。尽管薛宝钗的这段话很短,拢共142个字(包括标点符号),然而,却短而不小,竟有四处使用了“过于”这个形容词。凡事不能过头,“过”了就会走向反面。宝钗说的是“诗题”(也是文题)不要过于新巧,其诗韵(也是文韵)也不要过于险峻,过巧过险,都得不到好诗好文。一向外圆内方生怕得罪人的薛宝钗,此时却用“终是小家子气”这样的话,给史湘云上了一堂带刺的“文学评论”课,也给读者我提了个醒:若想继续在写作这一行混下去,非得在“过于”上保持一点警惕心才好呢。
宝钗的“写作体会”为其自身形象加分颇多,她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见识让我刮目相看。尽管贾府美女才女如云,可正儿八经地纵论“写诗之道”,且被曹公青眼有加“原话照录”的,却只有薛宝钗呀,也难怪红学界有人说她是“闺秀中的翘楚”呢。
(写于12月16日)
【作者简介】周长行(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记者、诗人。著有长篇纪实文学《鹍鹏腾飞的地方》《大山的呼唤》《大京九解说词》《赵忠祥写真》《乔羽恋歌》《不醉不说乔羽的大河之恋》《大国词人乔羽传》《伟大的我们》《大浪淘金》;中篇报告文学《岩石岁月》《悠悠玉兰情》《巷道雪洞》。诗集《句子的队伍》。作品曾获《解放军文艺》大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