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元勋邓稼先给杨振宁的十字寄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杨振宁做到了吗?
1985年杨振宁回国探望邓稼先,好奇地问他:你为国家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这么大的功劳,国家给了你多少奖金?
邓稼先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摇着两个手指让杨振宁猜,杨振宁猜了很久,从2万猜到2000,可是就没有想到只有区区的20元。
看着邓稼先微笑的真诚的脸庞,杨振宁终于懂了,有些事情不是金钱能够衡量的。
邓稼先杨振宁两个人跨越半个世纪的友情,是怎么来的呢,这还得从两人父辈说起。
杨振宁父亲杨武之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邓稼先的父亲邓以蛰是中国美学的奠基人,都是安徽人,两人相聚于清华大学,都在清华大学任教授。
1922年杨振宁出生,两年后邓稼先出生,两人的相识缘于父辈在清华园任教,年纪相仿因住在一起时常玩在一块,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情如亲兄弟。
他们小学毕业后都上了英国教会举办的崇德中学,杨振宁高邓稼先两届,在学习方面经常帮助邓稼先,杨振宁虽然动手能力欠缺但是理论方面学的很扎实,尤其在物理学方面。
邓稼先人比较实在憨厚,在学校被同学称为邓老憨,经常有人欺负他,作为大哥的杨振宁时常帮助他免遭欺负,在学业方面也是给予帮助,久而久之,邓稼先也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日本侵略中国,北京沦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及南开大学南迁昆明组建西南联合大学,杨振宁随父亲至昆明并考上了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随后1941年邓稼先也跟随大姐姐夫迁至昆明,也考上了西南联大,两人再一次相聚并同在物理系,高兴万分,经常在一起探讨物理学问题,至此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抗战胜利后,杨振宁先行一步到美国留学,先后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并留下来做研究。邓稼先则回到北京,在北京大学任物理系助教,为了学到更多先进的知识,邓稼先也决定到美国留学,经杨振宁的建议到普渡大学学习核物理专业,学习非常刻苦,26岁就拿下了博士学位,人称“娃娃博士”。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祖国召唤在国外从事学习研究的学子们回国建设祖国,得到消息后,杨振宁和邓稼先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杨振宁因为物理研究还未有突破,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心血,刚成立的新中国条件各方面都不能支持其做研究,就作出暂时不回国的决定。
杨振宁经过刻苦的研究,在物理学方面的造诣越来越深。
终于一鸣惊人,在1957年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他最终在美国功成名就并入美国籍。
而邓稼先毫不犹豫毅然决然的选择收拾行李回归祖国,将他这么多年的学习掌握的知识付诸实践,建设自己的祖国。
从此,两人一别就是20年未见。
回国后,邓稼先隐姓埋名,一心一意投入到原子弹的研究工作中,连妻子都不知道他去哪了。
1964年10月16日,我国大地上升腾起第一朵蘑菇云,那是我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我国的核武器发展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样快的速度,是让人惊诧的。
这些全部都倾尽了邓稼先一生的心血,最终成就了两弹元勋的称号,可惜的是因在一次原子弹试验未成功后,他亲自去现场查看导致被核辐射,身患直肠癌。
1971年,功成名就的杨振宁第一次踏上故土,第一个想见的人就是20多年未见的老朋友邓稼先。杨振宁始终不相信原子弹是中国人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自己搞出来的,他在美国看到报纸上说是由于外国人的帮助下才搞出来的,他这次希望在邓稼先这里能够得到真相。
邓稼先在请示周总理,并得到批准后,正式告知杨振宁:原子弹和氢弹都是我们自己研究出来的,没有得到外国人的帮助。
得到这个答复后,杨振宁内心激动不已泪流满面,甚至躲到洗手间宣泄了心中的不平静,他知道这是多么的不容易,邓稼先牺牲了自己好多做到了。
其实他是不能够原谅自己,虽然自己拿到了诺贝尔奖,在美国功成名就,但对于父亲的教诲报效祖国,他没有做到,他此时此刻是羡慕邓稼先的。
在回美国的飞机上,他看了邓稼先给他的一封信,信上最后有十个字的寄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这十个字,杨振宁花了10年时间才真正理解了其中的含义,唤起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能够回到祖国报效祖国。
此后他多次回国,利用他在国际上的名声宣传祖国,帮助清华大学等成立物理研究所,能够推进中国物理学的快速发展。
他也多次乘回国的机会看望邓稼先,能够做到年轻时真正的朋友一样不断地回忆过去,寻找年轻时的快乐。
1985年,邓稼先的身体已经到了最后关头,杨振宁得知后悲急万切,急忙回国看望他。
他们两人从小聊到大,杨振宁内心的疑惑终于得到了解答,他以为邓稼先帮国家研制出了两弹,作出了巨大贡献,肯定得到了不少国家的奖金,就好奇的问他:你为国家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这么大的功劳,国家给了你多少奖金。
邓稼先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摇着两个手指让杨振宁猜,杨振宁猜了很久,从2万猜到2000,可是就没有想到只有区区的20元。
杨振宁怎么都不敢相信,两弹是国家的重器让外国人不敢轻举妄动中国,如果在美国那奖金何止是2000万美元,怎么可能只给了区区20元呢。
看着邓稼先微笑的真诚的脸庞,杨振宁终于懂了,有些事情不是金钱能够衡量的。
1985年7月29日,邓稼先没能等来杨振宁为他寻来的抗癌药物便与世长辞,这让收到电报的杨振宁悲痛万分。
这让他又一次想起了他第一次回国,邓稼先给他的十字寄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此刻,他终于明白了,邓稼先对他的殷殷期盼,杨振宁忽然明白了当初中国是怎么能够在全世界封锁嘲笑那种情形下造出的原子弹,明白了这十个字真正的含义。
在那之后,杨振宁决定真正能够回到祖国的怀抱,能够沿着邓稼先还未走完的道路上,为中国的物理研究作出自己的贡献。
2017年,时年81岁的杨振宁真正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落叶归根。他入职清华大学,虽然年龄大了,但坚持为大一学生教授课程基础物理,并为清华大学捐款1000万美元支持教育。
人们对于杨振宁的回国都有很大的偏见,觉得他都81岁高龄了才回到祖国,能够为祖国做什么贡献呢,是回国养老的吧。
其实他是想用余生完成邓稼先未完成的遗愿:“别让别人把我们落后太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见证了他们半个世纪的友情,也是成就了科学界两人彼此心心相惜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