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9日,一位女子在轿车里坐了许久,突然就见她拿出一把手枪对准自己,随着”砰”的一声枪响,她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6岁,她就是张纯如。
张纯如是二代美国华裔,1968年出生于美国的新泽西州,虽然她生于美国长于美国但是父母还是从小就告诉她,他们一家都是中国人,还曾向她讲述过日本侵略者当年的暴行。
当时张纯如听了这些事后颇为愤慨,随即她就想要了解更多的内容,然而她找遍了身边的那些资料却没有找到太多的记载。
这让她有些疑惑为什么当年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会没有多少记录呢?难道关于这件事的消息都已经被人抹去了么?
直到大学毕业后她偶然参加了一场摄影展,这才解开了她心中多年的疑问。
1994年已经大学毕业开始工作的张纯如偶然参加了一场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展览会,在这场展览会上张纯如第一次亲眼看到了中国人当初遭受到的苦难,也意识到了长辈们口中所说的南京大屠杀究竟有多么残忍。
而在这场展览会上有很多人和她一样都是第一次看到这些照片,甚至有些人在此之前对侵华日军的那些罪行都一无所知。
可以说在当时全世界除了亚洲之外几乎没多少人听说过南京大屠杀这件事,即使在美国多年最畅销的单卷本“二战”图片史书中,也只字未提,很显然这是有心之人将其刻意隐藏了起来。
就像曾经获得过诺贝尔奖的诗人伊利·威赛尔所说:“忘记大屠杀就等于第二次屠杀。”
随即张纯如开始开始搜集资料,准备要将这段历史公之于众向全世界人民揭露侵华日军当年的暴行。
在搜集资料的途中张纯如发现在美国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几乎没有,她几经周折之后才在图书馆中找到了两本有价值的书籍,《魏特琳日记》和《拉贝日记》。
在这两本书中日军的暴行被详细记录了下来,单是看着这些文字张纯如就感觉到仿佛有一腔怒火要从她的心中喷涌而出。
从小张纯如就被家中长辈教导日军的残忍,从而产生了回到家乡看看的想法,如今在看完这些资料之后这个想法如同野草般不可遏制的再次生出。
无论是寻根还是寻找真相,她都有必要前往南京一趟。
1995年27岁的张纯如漂洋过海来到了南京,此时的南京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残破和沧桑,然而在踏上这片土地的瞬间张纯如还是感觉到一股悲凉之情油然而生。
之后在相关学者的带领下张纯如来到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寻找资料。
而在纪念馆中有这样一组名为《最后一滴奶》的雕像,这幅雕像是根据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常志强的回忆所作。
在日军攻破南京城的那天,9岁的常志强目睹了父亲、母亲和 四个弟弟先后被日军杀害,当时日军先是用刺刀戳向了他母亲的胸口,随即他最小的弟弟被摔在了地上哇哇大哭。
他那三个小一点的弟弟见状冲上去对着日军又抓又咬,随即恼羞成怒的日军将他们三人也一一杀害。
当时常志强见状不妙逃了出去,直到很久之后他才大着胆子回来寻找亲人,当时母亲正满身鲜血地坐在墙边流泪,而他那最小的弟弟正挪动着向母亲那边爬去。
见状常志强赶忙将弟弟抱到了母亲的身边,而他的母亲在看到儿子后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拽开了身上的衣服喂小儿子喝奶。
当时常志强看着母亲身上满是刀口在流血便赶快上去想要捂住这些伤口,然而母亲只是流着眼泪对他摇了摇头。
在南京大屠杀结束后常志强曾不止一次听到有人说,当时有一对母子的尸体小孩子还趴在母亲身上吃奶,两人冻在了一起,分都分不开。
而每当这时他都会泪流满面那是他的母亲和弟弟啊。
在当时和常志强有着类似经历的人还有很多,每天张纯如在收集资料的时候都会听到很多悲惨的经历,而这些故事就像一根无形的鞭子一样催促着她快点再快点,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知道这些!
而除了身体上的疲惫之外,心灵上的折磨则更加严重,就像之前常志强一样,那些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们几乎没人都有一段悲惨的故事。
这些故事只要随便拿出一个就能让人大受震撼,更不要说张纯如还要直面他们剖析其中的细节,可以说在南京的那些天里张纯如简直是身心俱疲。
在张纯如的努力下她于1997年出版了《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一书。
在这本书里日寇当年的暴行被淋漓尽致的展现在了世人的眼前,它让无数世界人民第一次知道原来除了德国纳粹之外,在遥远的东方也有着一群恶魔。
此后这本书不仅被翻译成了10种语言在全世界进行出售,更是曾连续10周成为《纽约时报》畅销冠军。
然而随着这本书的大卖各种麻烦也随之来到了张纯如的身边,当时的日本右翼势力在得知了这本书后立刻开始对张纯如本人展开各种攻击。
当时张纯如的家中经常能够收到一些匿名和恐吓信,有一次他们甚至从信中发现了两枚子弹。
然而张纯如并没有因此屈服,她依旧奔波于世界各地搜寻着曾经受到过日寇伤害的那些人群,而在这期间由于长时间的生活在威胁和恐惧之中,她患上了忧郁症最终在2004年的一天在车中开枪自杀,时年36岁。
作为一名海外华人张纯如本没有必要来做这些事情,但是她偏偏选择了这条正义之路,她是活脱脱的民族英雄,所有中国同胞将永远记住她,这雄她,将最真实的历史真相还原给这个世界。
参考资料:
张纯如 她究竟怎样活过_书评周刊·传记_新京报电子报
张纯如:为什么南京大屠杀在世界历史上一直得不到足够关注?_澎湃号·湃客_澎湃新闻-The 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