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个说法“十人九痔”,指10个人中有9个人可能会患痔疮。这个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也恰恰说明痔的发病率非常高,是一种很常见的肛周疾病。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在2015年牵头开展一项覆盖全国31省、市的肛肠疾病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周岁以上的居民肛肠疾病患病率高达50.1%,其中痔的患病率为49.14%;而痔患病人数更是占所有患肛肠疾病人数的98.09%。

那么,到底什么是痔?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又该如何治疗?一起来了解。

什么是痔?

痔,俗称痔疮,是常见的肛肠疾病,由于肛管或直肠下端的静脉丛充血或淤血并肿大形成的膨出物。

大约40%的痔没有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排便时出血、肛周疼痛、肛门瘙痒、痔赘(俗称“肉赘儿”)脱垂等。

根据生长位置,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位于齿状线以上(在肛门里面,如非较严重脱出,一般看不到)。

外痔,位于齿状线以下(在肛门外,可直接看到)

混合痔,在齿状线附近,由痔内、外静脉丛曲张并相互吻合贯通形成。

痔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痔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主要有两种学说。

一是肛垫下移学说。肛管周围,由一层静脉、平滑肌、弹性组织等组成的肛管血管垫,简称肛垫,这个垫有弹性回缩功能,像橡皮筋一样,可以扩大,也可以扎紧,如这个功能减弱后,肛垫就充血、下移形成痔。

二是静脉曲张学说。认为痔的形成与缸垫静脉扩张淤血相关。

另外,日常诱发因素,如不良饮食习惯(过食辛辣刺激、缺乏纤维摄入等)、职业因素导致的久坐久站、不良排便习惯(如久蹲厕所)、存在导致腹压升高的基础疾病(如长期腹泻或便秘、慢性咳嗽、慢性心脏病等),均可诱发痔疮。

什么情况下要看医生?

如果以前没有诊断过痔,如果出现肛周疼痛、大便后出血或肛门周边有肿块或突起物等情况建议就医。

如果诊断过患痔,在家遵医生治疗无改善,甚至症状加重,则建议就医。

便后或肛门大量出血、头晕,请紧急就近就医。

根据医院不同等级和专科细分情况,每个医院略有区别,一般是挂肛肠科、胃肠外科或普外科。

痔要怎样治疗?

痔的治疗一般遵循三个原则:没有症状的痔无需治疗;有症状的痔重在减轻或消除症状,而非根治;以保守治疗为主。

如果出现绞窄性痔或嵌顿痔,急诊治疗一般是将痔块推回肛门内复位。如已发生坏死,考虑急诊手术治疗。

痔患者在家护理要注意改变生活方式,不要久坐久站,妊娠期人群可侧睡,降低盆内血管压力;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不大量进食辛辣刺激食物,也不经常不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有便意,尽早排便,不要久蹲厕所,更不要带手机入厕所。

痔急性发作期可以温水坐浴,一天2-3次,能够减轻炎症和水肿,水温不宜过热,以免烫伤,水中不需要加肥皂和沐浴液等物质。

如痔块脱出,可自行尝试手法复位,并用手指或纱布堵住肛门,可以缓解病情。

常见的关于痔的说法是否正确?

坐别人刚坐过的凳子会传染痔?

参考前文介绍的病因,虽然痔的病因未完全明确,但主要倾向是自身生理机能改变引起痔,并不是传染引起痔,所以坐别人刚坐过的凳子,传染痔缺乏科学依据。

长期坐办公室比较容易患痔?

痔的一个诱因就是久坐,因为久坐易引起肛周和盆腔血管压力增高,特别是易引起下腔静脉扩张,从痔病因静脉曲张学说角度看,久坐办公室是较容易患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