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同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苏奕亮荣获2024年度“上海市优秀基层呼吸医师”。让我们跟随苏奕亮的讲述,走进一位基层呼吸科医生的难忘瞬间。
找到苏奕亮时,吴先生已经连续咳嗽、发烧了20多天,并服用了10多天的抗生素,但症状依旧没有好转。
“患者血像高,CT显示肺部炎症。”根据检测结果和影像学报告,苏奕亮诊断吴先生为大叶性肺炎,并排除了肿瘤、风湿、结核等疾病的可能,考虑到患者对所使用的抗生素可能有耐药性,苏奕亮为吴先生更换了抗生素。
3天后,苏奕亮为吴先生进行评估时发现,患者症状没有明显好转。
“之后我们又从患者的痰里检测出两个微生物,针对用药3天后依旧没有好转。再做气管镜为阴性,考虑到是不是疗程太短,就又坚持用药3天,可效果依旧甚微。”苏奕亮明白,此时患者吴先生的病程已经接近一个月,焦虑和不安时刻笼罩着患者,而如何“破冰”则是医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能只考虑感染性疾病,还要考虑非感染性疾病的可能。”苏奕亮内心思忖着,而他的想法也在之后的CT提示中找到了出口。
CT报告提示,吴先生之前右肺上叶的炎症“游走”到了右肺下叶和左肺上叶,这种游走性病变很有可能是一种非感染性疾病。
之后,医生在和吴先生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后,为其进行了肺穿刺,最终证实了苏奕亮的判断,吴先生患上的是非感染性肺炎的一种——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找到了病因,苏奕亮为患者加入了激素治疗,第二天吴先生退烧,第三天胸片显示症状明显减轻,两周后复查CT肺部炎症完全吸收。
分享完这个病例,记者问苏奕亮,做医生是不是也时常会焦虑,情绪是不是也时常被患者的病情而影响,苏奕亮认真地点了点头。他说,做医生这么多年,越来越能体会自己老师当时说的两个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苏奕亮告诉记者,患者的疾病是不按教科书上生的,是千变万化的,同一种病在不同患者身上的表现可能不同,哪怕是同样的影像对应的也可能是不同的病。就像吴先生所患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在影像上有的像肿块,有的像磨玻璃,有的像大叶性肺炎,这些都需要医生有丰富的经验,再加上一步步推理,抽丝剥茧,更需要患者和家属的配合,方得最终“水落石出”。
在苏奕亮看来,作为一名医生,医治患者是本职,但让患者明白疾病的道理,防患于未然则是使命。
这些年,苏奕亮结合同仁医院区域性医疗中心的定位和就诊患者群体的特点,提出“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层管理慢性气道疾病患者、以间质性肺疾病作为特色病种、着力发展呼吸介入技术服务患者”的理念。
每个月,苏奕亮都会带领科室骨干深入社区,服务广大老年群体,传播健康知识,常态化开展覆盖长宁区10个街道的慢性气道疾病科普宣传活动。
目前,在苏奕亮的带动下,同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已与程家桥、天山、华阳、北新泾、周家桥等5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常态化的呼吸全专门诊,协助社区全科医师做好慢性气道疾病的管理、危重疑难患者的诊治工作。
采访结束了,但苏奕亮的一句话一直在记者的耳边萦绕:医学发展至今,依旧有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有很多无法治愈的疾病,但不断努力,不断探索,永不放弃则是每一位医者永不放弃的信念。
图片来源于受访者
撰稿:赵 立
编辑:李冰倩
责编:王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