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我们要做的恰恰相反:拒绝用抽象和过高的标准衡量生活。因为根据这些标准,生活永远不会让人满意。
[英] 奥利弗·伯克曼
又到了年末,感慨时间过得真快的同时,也是时候总结今年过得怎么样了。
不过,回首过去一年,你是否会陷入总结焦虑?
焦虑自己虽然忙碌但没有做成有“意义”的大事;焦虑自己因为拖延,很多事都没有完成;焦虑自己制定明年计划又是毫无头绪……
如果你是这样,那么你真该看看这本《四千周》,会让你重新认识到:那些具体且有限的人生体验,其实已经足够令人惊叹。
[英] 奥利弗·伯克曼|著
戴胜蓝|译
未读·思想家|出品
01
人类历史并不是以冰川移动的速度缓缓展开
已故英国哲学家布莱恩·马吉喜欢提下面这件引人注意的事情。
人类文明大约有六千年历史,我们通常会觉得这段时间漫长得惊人: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一个个帝国兴衰更迭,不同历史时期被我们贴上“古典时代”或“中世纪”的标签,在“像冰川一般缓慢移动的时间里”相继接续。
不过我们现在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考虑这段历史。即使当时的预期寿命比今天短得多,每一代人中也总有几个人可以活到一百岁(或5200个星期)。每当一个可以活到百岁的人出生,当时肯定还有其他的百岁老人活着。我们可以想象,将这么多百岁老人的人生连成一串,可以一路穿越历史,中间没有任何间隙。
只要历史记录得足够完整,他们中每一个人都真正活过,我们都可以叫得上他们的名字。
引人注意的部分来了: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埃及法老的黄金时代这个让大多数人感到不可能与今相提并论的时代,只不过发生在三十五个百岁人生之前。文艺复兴距今有七个百岁人生。就在仅仅五个百年人生以前,亨利八世坐上了英国王位。如马吉所说,跨越整个人类文明只需要六十个百岁人生,也就是“办一场酒会,挤在客厅里的朋友那么多”。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历史并不是以冰川移动的速度缓缓展开,而是在眨眼间就呈现在面前了。
当然了,你自己的人生在这万物的计划中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它是一个最微不足道的点,点的两端是广袤得令人难以理解的时间,向两边无限延伸到远方,那是整个宇宙的过去和未来。
02
从宇宙的时间尺度来看,自己其实完全无关紧要
认为这种想法非常可怕也是很自然的事。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又是一种奇怪的安慰。你可以把它看作“宇宙‘渺小’疗法”:哪怕事情看上去再多,只要你将视角稍微拉远一点,就与空无一物没什么区别了,还有什么比这种观点更能给人安慰?困扰普通人生活的各种焦虑,比如情感关系的麻烦、地位竞争、金钱忧虑,都会立即变得无关紧要。
引用我曾经评论过的一本书的标题:《宇宙对你不屑一顾》(The Universe Doesn’t Give a Flying Fuck About You)。按照宇宙的时间尺度来看,自己实在过于微不足道——想到这一点,人们就会感觉自己放下了重担,一个大多数人正在背负却不自知的重担。
不过,这种解脱感值得进一步研究,因为它提醒人们这样一个事实:在大多数时间里,我们很多人确实把自己当成了宇宙的中心。若不是这样,当我们认识到事实并非如此时,就不会产生解脱的感觉了。
这不是自大狂或病态的自恋者才有的表现,而是人类更为基本的习性:我们倾向于从自己的角度来判断一切。
这也不难理解,因为这样一来,你碰巧活在世上的几千个星期在你看来刚好就是历史的关键时期,先前的全部历史都是为现在服务的。
这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判断就属于心理学家所说的“自我中心偏差”。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这也很有道理。如果你清醒地认识到,从宇宙的时间尺度来看,自己其实完全无关紧要,那你很可能失去为生存而奋斗的动力,无法将基因传递下去。
此外,你可能会认为,强调自己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带着这种不切实际的感受生活,会让人生感觉更有意义,因为自己的每一个行动好像都带着宇宙维度上的意义感,不论这么想有多么没道理。
但实际情况是,高估自己存在的价值会让人产生不切实际的看法,不知道好好利用有限的时间究竟意味着什么,于是把标准定得过高。
因为这就暗示着,为了“好好利用时间”,你的人生需要达成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应该对后人产生持久的影响,或者用哲学家伊多·兰道的话来说,至少它必须“超越凡俗”。
这样的成就显然不能是普通的:毕竟,如果你相信自己的人生在万物的计划中占据重要意义,那你怎么能不觉得自己有义务做一些真正了不起的事情呢?
这就是那些决心“在宇宙中留下印迹”的硅谷大亨的心态,是政治家一心想要留下传奇人生的心态,也是一些小说家的心态。他们自认为作品必须达到列夫·托尔斯泰的高度,获得公众赞誉,否则就毫无价值。
不过,这背后隐藏着另一群人的观点,他们消极地认为自己的人生最终会毫无意义,认为最好不要期望人生可以达到什么成就。他们真正的意思是,其实没什么人能够做到那些关于意义的标准。
“我们不会因为一把椅子不能用来烧水泡茶就否定这把椅子。”兰道这样认为。椅子本来就不应该用来烧水,所以做不到也没有关系。同样,“对所有人来说,要求自己成为米开朗琪罗、莫扎特或爱因斯坦也毫无道理……毕竟在整个人类历史上,这样的人也只有数十个”。换言之,我们几乎可以肯定,你无法给宇宙留下任何印迹。
事实上,如果标准定得够严,即使是首次讲出这句话的史蒂夫·乔布斯也没有给宇宙留下什么印迹。也许苹果手机比你我的成就更值得被人铭记,但从真正的宇宙视野来看,苹果手机很快也会被人遗忘,就像其他的一切一样。
难怪当别人提醒说你其实很渺小时,你会觉得如释重负。因为你意识到自己一直在给自己设定一些无法企及的标准。
03
那些具体且有限的人生体验,其实已经足够令人惊叹
认识到这一点之后,你会感到平静和解脱,因为你不再为“值得的人生”这种不切实际的定义所累,你就可以自由判断,在有限的人生中,或许有些事情更值得做。
有了这种自由后,或许你会意识到其实你已经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只是你一直在下意识地贬低它们,认为它们不够“重要”。
从这个新的角度来看,为孩子准备营养丰富的饭菜可能也很重要,即使你并不会因此获得烹饪大奖;
如果你的小说能让同时代的少数读者感动或快乐,那么这样的创作就是值得的,即使你不是托尔斯泰。
如果能为他人服务,改善对方的生活,其实几乎任何职业都有价值。此外,这也意味着,如果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学会更加体谅邻居的需求,哪怕仅此而已,那么我们也可以从这场“漫长的停顿”中学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无论它能否对社会的根本性改变产生多大影响。
“宇宙‘渺小’疗法”让我们知道,相较于万物的宏大计划,个人是多么无关紧要。
不管程度如何,它希望我们接受这个事实(事后看来是不是很可笑?你曾经居然把自己想象得那么重要)。人生是一份伟大的馈赠,要摆正心态看待这几千个星期的时间,不需要下决心用它们“做了不起的事情”。
事实上我们要做的恰恰相反:拒绝用抽象和过高的标准衡量生活。因为根据这些标准,生活永远不会让人满意。
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度过这几千个星期,从宇宙意义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回到真实的人生体验。
那些具体且有限的人生体验,其实已经足够令人惊叹。
-本期话题-
你会怎么总结你的2024?
留言区分享~
编辑|泰若克塔
封面|《住宅区的两人》
图片|网络
点击在看,停止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