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世界青年力量 创新全球治理实践

编者按

为积极响应联合国“海洋十年”倡议,提高全社会关心海洋、认识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和素养,促进和扩大参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有斯公益携手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共同策划组稿及出版图书《深海逐梦·有斯同行——有斯之声青少年记者对话海洋科学家》(中英文)。本书将面向全球招募和选拔10~20位青少年,提供新闻采访和海洋知识的赋能培训,旨在通过他们与国内外知名海洋科学家的深入对话,向社会大众展示海洋科学的最新进展、传递海洋科学的核心价值、探讨人类与海洋和谐共生的方式,并激发青少年探索海洋科学的兴趣,培养更负责任的行为,在参与”海洋十年”的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共同推动全球海洋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招募计划书

有斯之声青少年记者对话海洋科学家

深海逐梦·有斯同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背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海洋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保护海洋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议题。为响应联合国“海洋十年”倡议,推动全球青少年对海洋科学和保护的认知和参与,有斯公益(Global Youth Philanthropy)携手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特别发起“深海逐梦·有斯同行——有斯之声青少年记者对话海洋首席科学家”活动。

本次活动将通过全球招募青少年记者,与国内外顶尖海洋科学家进行深度对话与访谈。记者们将深入了解海洋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亲身参与全球海洋保护的行动,并通过文字记录下这些宝贵的对话和故事,最终汇编成中英文的书籍——《深海逐梦·有斯同行——有斯之声青少年记者对话海洋首席科学家》面向全球发行。其中,中文版的图书将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发行。英文版也争取同步付梓成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上为书籍效果图,最终以实际设计为准

0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激发青少年对海洋科学的兴趣:通过与顶尖海洋科学家的直接对话,激发青少年对海洋探索和保护的兴趣,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独立观察能力。

推动海洋保护意识的提升:让青少年通过采访和写作,亲身参与到海洋保护的全球议题中,并通过他们的文字影响更多的同龄人及社会公众。

培养青少年的写作与表达能力: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学习新闻采访、写作技巧,以及沟通表达能力,提升新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推动全球合作与交流:通过多国青少年记者的参与,增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为全球海洋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发声。

0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招募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青少年群体为主,包括但不限于12岁以上的中学生、大学生等。

2.具备良好的英语和中文沟通能力。

3.对科学探索、新闻采访及环境保护充满热情。

4.乐于参与跨国文化交流,愿意为全球海洋保护贡献力量。

0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内容及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新闻采访培训

活动开始后,所有报名成功的青少年记者将接受专业新闻采访与写作技能的线上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新闻背景调查、采访技巧、写作技巧等。

02

海洋科学专题讲座

邀请海洋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帮助青少年记者们深入了解海洋科学的现状与未来,拓宽知识视野,提升采访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03

与海洋科学家的对话与采访

每位青少年记者将有机会与一位国内或国际顶尖的海洋科学家进行一对一或小组访谈,围绕海洋保护、深海探索、气候变化等话题展开深度对话。

04

文字撰写与整理

青少年记者们将在导师的指导下,将采访内容整理成文,并根据写作要求进行修改,最终形成具有出版价值的稿件。

05

作品汇编成书

所有青少年记者的采访文章将汇编成中英文书籍《深海逐梦·有斯同行——有斯之声小记者对话海洋首席科学家》,并通过正式出版向全球发行。这不仅是对每位青少年记者劳动成果的展示,更是他们参与全球海洋保护的见证。

06

拟邀请科学家(按中文姓氏笔画或英文名首字母排序)

阿德里安·马丁

Adrian Marti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的科学家,全球暮光带海洋探索联合网络(JETZON)的负责人。他的研究重点是海洋的暮光带(200米至1000米深度),这是全球碳循环的关键区域,但了解甚少。JETZON的目标是推进对该区域的研究,该区域正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威胁。

项目详情:https://noc.ac.uk/projects/jetzon

安娜·伊拉里奥

Ana Hilário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葡萄牙阿维罗大学的深海生物学家,和凯瑞·豪威尔共同领导Challenger 150计划。她特别关注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合作研究,确保海洋科学领域的更加公平的研究方法。

项目详情:https://wilder.pt/historias/biologa-portuguesa-lidera-programa-internacional-de-descoberta-do-mar-profundo

让-马克·丹尼尔

Jean-Marc Daniel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IFREMER)物理资源与深海生态系统部负责人,让-马克·丹尼尔是深海观察网络的联合负责人。他的工作涉及深海生态系统的映射和监测,包括海底火山和构造活动,这对于理解和减轻自然灾害如海啸至关重要。

项目详情:https://escp.eu/daniel-jean-marc

凯瑞·豪威尔

Kerry Howell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利茅斯大学教授,Challenger 150计划的联合负责人。凯瑞·豪威尔专注于深海生物学和深海资源的可持续管理。Challenger 150计划旨在填补我们对深海了解的关键空白,培训下一代深海生物学家,并提升全球研究能力。

项目详情:https://pml.ac.uk/profile/professor-kerry-howell/

丽贝卡·考利

Rebecca Cowle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澳大利亚CSIRO海洋与大气研究所的高级实验科学家,丽贝卡·考利通过她在海洋数据管理和分析方面的专业知识为海洋十年做出贡献。她是创建“数字海洋生态系统”的团队成员之一,该生态系统将整合来自不同来源的数据,并使其对各种利益相关者可访问。

项目详情:https://people.csiro.au/C/R/Rebecca-Cowley

于卫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级教授/博导,现任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院长、海洋科学考察中心主任,主要开展热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研究,在热带印度洋年际变化、季风-海洋相互作用等方面若干成果。担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副理事长、海洋物理与气候观测委员会(OOPC)联合主席,曾任热带太平洋观测系统2020计划(TPOS 2020)科学委员会委员/联合主席、气候变率及可预测性-全球海洋观测系统联合印度洋委员会(CLIVAR-GOOS IOP)委员/联合主席、全球海洋观测大会(2019)发起人委员会联合主席,推动了印度洋海洋观测系统(IndOOS)、第二次国际印度洋科学考察(IIOE-2)和太平洋海洋观测系统(TPOS)规划与发展。承担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基金、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和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等,2013年入选国家首批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组部“万人计划”。

王风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特聘教授、海洋学院副院长、深部生命国际研究中心(ICDLI)执行主任。曾获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微生物生态学会“周集中突出贡献”奖等。长期专注于海洋深部生物圈研究,曾四次作为载人深潜科学家深潜海底科考和两次参加国际大洋钻探计划IODP科学航次,在国际上引领了海洋深部古菌生态/地球化学功能的研究。牵头发起并成功获批联合国海洋十年 “Global Subseafloor Ecosystem and Sustainability”(全球海底下生态系统可持续性) 国际大科学计划。目前担任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ISME国际董事(International Board)和大使(Ambassador),IODP中国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以及多个国际学术期刊包括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s,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mLife等副主编和编委。

孙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任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并担任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她是我国深海地质构造与模拟领域的权威专家,也是首位担任国际大洋钻探计划(IODP)首席科学家的中国女性。在学术研究方面,孙珍长期致力于南海共轭陆缘伸展-破裂过程及深水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的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她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油气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截至目前,已《Tectonics》《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并出版科普专著一部。

在国际合作方面,孙珍曾参与IODP 349航次(构造地质学),并担任IODP 367航次首席科学家,以及IODP 368X航次的构造地质学家,为我国在国际大洋钻探领域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她的卓越贡献也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广东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等。

乔方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著名物理海洋学家,现任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二级研究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乔方利长期从事海洋与海气耦合模式研发工作,建立了浪致混合理论,开发了全球首个海浪-潮流-环流耦合模式FIO-COM,设计了超千万核的海洋模式高效并行算法。

张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潜航员,中国首批女性潜航员之一,并且是唯一一位在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都有下潜经历的女性。张奕在海洋科学研究领域表现出色,曾多次参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深海探测任务,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她在深海探测和技术操作方面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是中国深海科考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

张占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任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理事长,自然资源部原总工程师、研究员,2022联合国海洋大会中国政府特使。张占海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海洋学博士,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长期从事海洋数值预报模式研究与应用、极地海洋-海冰-大气相互作用过程以及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曾担任中国第2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和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兼首席科学家,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副主席,2007/2008第四次国际极地年科学委员会委员,联合国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西太平洋分委会主席。主持编制《“一带一路”海上合作设想》《联合国“海洋十年”中国行动框架》。

何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员,长期从事河口海岸科学研究。研究专长为河口海岸水沙运动及河床演变及河口海岸工程泥沙应用。何青教授担任国际细颗粒泥沙科学指导委员会(INTERCOH)委员、国际泥沙学会(WASER)委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海岸河口分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水利学会河口治理与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江技术经济学会长江三角洲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江技术经济学会理事。

林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际顶尖海洋地球物理学家,欧洲科学院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深圳海洋大学筹建负责人。对全球海洋地球科学与地震学作出杰出贡献。历任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亨利-比奇洛杰出海洋学家讲座教授、高级研究员,麻省理工学院-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研究生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长等。当选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会士、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会士、美国地质学会GSA会士、国际大洋组织InterRidge主席等。荣获2024年度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AOGS)最高奖“艾克斯福特奖”,成果入选2019年度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2021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第一完成人)、2023年度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等。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Science等发表系列开创性论文,其一论文在国际地震学领域十年引用率全球第一。

韩喜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的二级研究员,同时担任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的副主任。她是中国大洋硫化物资源重大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专注于深海资源勘查与成矿系统的研究。韩喜球是中国大洋科考史上的首位女首席科学家,在深海探测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她还积极参与海洋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并多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

焦念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著名的生物海洋学家,现任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开拓了海洋新生产力、原绿球藻、AAPB、PR等新领域的研究;发现原绿球藻在西太平洋宽陆架海大量存在,并确定了在中国海区的分布边界和生态地位;创建了TIREM方法,揭开了长期存在的误区,查明了AAPB在全球海洋尺度上的分布规律;揭示了不产氧光合作用对于维持海洋碳汇至关重要;提出了海洋储碳新机制“海洋微型生物碳泵”(MCP)理论。焦念志在国际学术界也获得广泛认可和赞誉,他倡导的海洋碳汇研究,对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海洋环境、发展低碳经济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

特别说明:拟邀请科学家如遇时间冲突,组织方将及时作出调整,请以实际安排为准。

0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时间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

培训时间:2025年1月;

采访安排:2025年1月至2月,根据科学家的时间安排,分批次进行采访并撰稿;

审稿校对:2025年2月至3月;

排版设计印刷:2025年3月至5月;

书籍出版宣发:2025年6月(计划6月8日世界海洋日之际,由海洋出版社出版中文版图书并做国内首发;同时争取在6月中旬于法国尼斯举行的联合国海洋大会做英文版首发)。

0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报名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线报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请通过扫描二维码填写报名表,提交相关信息。我们将筛选择优录用。

二维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益捐赠与权益说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次招募青少年记者采访海洋科学家并集结出版属于公益项目,由于涉及培训、采访以及书籍出版的运营成本,希望得到每位参与者认购500册书籍作为捐赠支持,并为其颁发捐赠证书和开具捐赠票据。有斯公益和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将把本书的版税捐赠用于支持海洋环境保护项目。

经筛选后择优录用者,将获得以下权益或项目机会:

1.专业证书:入选者均可获得由有斯公益颁发的新闻采访与写作实践证明,并记录其公益实践时间;

2.成长角色:表现优异者推荐成为《海洋世界》杂志(国家级期刊)签约青少年记者,将有机会长期参与海洋领域的相关活动采访或系列报道等;

3.作品出版:入选者的访谈文章将被正式汇编成书籍,并在全球范围内发行,优秀稿件将获得更多宣传和展示机会;

4.宣传推广:获得参与本次海洋科学家采访活动相关的国内外媒体宣传报道,以及书籍出版后的宣传推广机会;

5.会员权益:推荐成为“有斯海洋蔚士俱乐部”的核心成员,享受俱乐部专属会员权益,能力突出者将被推举担当俱乐部领导岗位,带领青少年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各种海洋主题的公益活动;

6.活动权益:优先参与有斯公益携手香港城市大学举行的“全球河口监测计划”(入选联合国海洋十年大科学计划)的全球志愿者采样行动,以及有斯公益与其他合作伙伴后续组织的海洋科普活动、科考船考察、国际海洋科学实地探访等活动;

7.特别荣誉:表现优异者将获得优秀记者奖,并有机会参加2025年世界海洋日专题活动(将于2025年6月8日在华东师大举行)和联合国海洋大会(将于2025年6月9日~13日在法国尼斯举行),担任演讲人、青少年记者或者公益策展人等角色,展现青少年对于海洋保护和全球海洋治理的责任和担当;

8.官方推荐信:表现优异者将有机会获得有斯公益创始人及海洋领域专家的推荐信。

0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招募联系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联系人:唐老师

联系邮箱:70327914@qq.com

微信:欢迎扫码添加唐老师微信咨询活动详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为全球海洋保护的青年发声者!

一起深海逐梦,

为蓝色星球的未来贡献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