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2024“广州海洋周”顺利启幕,开展了海洋经济创新发展主题会议、大咖讲堂、健康快乐跑、产研互动、海上看广州、亲近海洋生物之旅、海洋大篷车巡游计划等系列活动,涉海各界代表和中小学生参与其中,共同参与到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建设,以不同形式提升社会公众对广州海洋的关注。
2024年,广州辛勤耕耘海洋这块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做战略谋划者,出台海洋创新发展之都规划,细笔勾勒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图景;做经济发展引领者,深入企业和科研单位调研,开展海洋产业审视研究,深化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做科技力量凝聚者,支撑“梦想”号海试成功并正式入列、策划“雪龙”“雪龙2”极地科考启航活动,持续探索深海极地研究高地;做海洋资源高效利用的推动者,探索海洋资源高水平保护利用路径;做生态文明践行者,推进红树林营造、整治岸线、滨海公园升级,探索人海和谐“蓝色实践”;做安全韧性守护者,加强海洋预警监测,稳步提升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做海洋文化传播者,开展积极开展世界海洋日、广州海洋周等活动,持续讲好广州海洋故事......
身份一:规划战略谋划者,打造高质量发展“蓝色引擎”
2024年9月,国务院批复《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首次在广州城市性质中赋予了“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定位,体现了海洋强国战略下广州担负的重要使命,也为广州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2024年11月,广州海洋领域首个战略性、纲领性的中长期规划——《广州市建设海洋创新发展之都规划》编制完成,以“世界领先的海洋创新发展之都”为战略目标,细笔勾勒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图景,为争当海洋强国建设的排头兵提供源源不断的蓝色动力。
在吹响海洋创新发展之都建设的冲锋号的同时,广州出台全面建设海洋强市三年行动方案,明确科技、产业、开放、治理等重点领域十大任务。开展城市设计,描绘城海交融的岭南风韵,在黄木湾海丝城、万顷沙南部等重点涉海地区打造“一带三区五湾十景”特色海洋城市风貌体系,充分体现广州的“海洋味、岭南风、水乡韵、创新范”。
身份二:经济发展引领者,深化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2024年,广州市海洋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海洋经济发展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持续完善,已形成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业、滨海旅游业等海洋产业集群雏形。
过去一年,广州紧扣行业发展脉搏,组织了海工船舶装备、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海洋电子信息等方面的20余次专题调研座谈,听取中远海运等50余家企业和行业协会发展诉求和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开展海洋产业审视研究,构建“4+4+2”海洋产业发展体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此外,支持广州涉海单位积极申报省海洋六大产业专项,促进海洋电子信息、海工装备、海洋公共服务等新兴产业成果转化,带动广州传统优势产业向海延伸。
身份三:科技力量凝聚者,持续强化深海极地研究高地
2023年11月,广州市政府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国家级深海科技创新中心,推进重大科技装置建设,谋划实施大科学计划。
2024年11月17日,我国自主设计、广船国际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正式入列,“梦想”号钻采系统国际领先,标志着我国深海探测关键技术装备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全球少数几个拥有大洋钻探船的国家之一,彰显了我国在海洋科学研究领域的实力,同时也反映广州在深海、极地等新疆域的国际科技影响力。
2024年11月1日,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在南沙启航,“雪龙”号和“雪龙2”号奔赴南极。“向阳红05”船历时201天,航程40000余海里,圆满完成西太平洋海域科考任务停靠在洪圣沙综合保障基地码头。广州持续发挥我国深海和极地研究高地作用,持续提升深海极地重大任务综合保障能力和科研水平。
身份四:资源高效利用推动者,探索海洋资源利用新思路
2024年1月,广州创新海洋资源管理模式,完成全国首宗海岸线占补指标交易,交易岸线长度22.8米,支撑了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龙穴岛总装试验基地码头、广东海事局大型巡逻船码头工程等重大项目用海保障。
全力落实对国家、省重点项目的用海保障服务,完成广州港南沙港区五期工程、广州港20万吨级航道工程、番禺区莲花围整治工程(莲花山水闸至狮子洋水闸段)海域使用预审。完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南沙流通中心项目填海竣工验收。
2024年11月13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广东省自然资源厅通报2023年度全省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管控责任目标考核结果,广州排名全省第一,获得一等奖,圆满高效地完成了年度自然岸线保有率管控目标,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期间红树林营造修复任务。
身份五:生态文明践行者,探索人海和谐“蓝色实践”
2024年10月,广州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成功入选自然资源部2025年度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获得4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支持,这是国家对广州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高度认可。
海洋生态修复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广州立足河口型海洋城市特征和资源本底,2024年全市完成红树林营造21公顷、岸线整治修复2km。广州首个滨海公园——大角山滨海公园堤防提升工程已经顺利完工,并于10月正式开园,成功通过绿色景观堤防将防洪(潮)能力提升至200年一遇,为广州增添了一张亲海护海的绿色名片。
身份六:安全韧性守护者,防灾减灾力持续提升
海洋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完善、海洋应急响应能力不断增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当前,广州正在建立空天地海立体观测体系,全面提升海洋灾害综合防治能力。
此外,广州印发海洋灾害应急预案和赤潮灾害预警监测应急预案,编制《广州市海洋预警监测规划》,加强海洋观测站设备巡检,开展海洋灾害隐患点汛前巡查,发布海洋预警报信息,全年累计发布广州海域海况预报365期、赤潮预测51期、预警报短信90余万条,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有效的预警作用,全年海洋灾害引起的人员零伤亡、财产零损失。
身份七:海洋文化传播者,持续讲好广州海洋故事
广州基于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和6.8“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等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持续讲好海洋故事。
2024年5月,在花城广场开展广州市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宣传周启动仪式,并对海洋灾害防范进行科普宣传。6月8日,广州在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组织50组家庭赴南沙湿地开展海洋科普亲子活动,带领公众认识珊瑚礁生态系统、在红树林观鸟等,宣传广州海洋文化。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广州将坚持创新驱动、陆海统筹,继续在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转化、海洋资源利用、海洋生态文明、海洋安全韧性和海洋文化营造等方面铆足干劲,聚力打造“世界领先的海洋创新发展之都”,打造世界一流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全球海洋新质生产力先锋、世界海洋开放合作枢纽、全球海洋生态文明典范。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陈淑莲。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