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周末午后,家住北京市通州区的葛西湘骑上车,来到位于朝阳区金盏乡的田园日记共享菜园,浇水、除草,开启劳作。
“种菜看似简单,其实惊喜不断。”和葛西湘一样,不少向往田园牧歌的城市居民已不再满足于在自家阳台上种菜,而是开辟出自己的小菜园。分割清晰、地块平整,还能手把手教学的“共享菜园”是不少人的心头好。“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正成为不少都市人的选择。
都市田园梦
踏入田园日记共享菜园,一片片整齐划分的土地映入眼帘,地与地之间用低矮竹篱隔开,既保持了独立性,又增添了几分自然美。不少地块入口处挂起了富有个性的牌子,上面写着承租人为自己的小菜园起的名字。“都市陶渊明”们在地里收着大白菜、胡萝卜等作物,或蹲,或站,或扛着锄头……一派繁忙景象。
“我们一年有四五百位客户,大多数用户只租一块地,有的用户会多租,比如这个菜园的租户就租了四块。”田园日记共享菜园创始人赵恩涛指着其中一片小菜园说。田园日记创办于2017年,有五六百块地,每块地30平方米左右,每块地被分成24个方格,可种植10多种蔬菜。
这种模式并不新鲜,为何如今又重新被更多人关注?
赵恩涛直言,城市居民的种菜需求一直有。土地少,时间紧,技术门槛较高,让很多人望而却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更多人了解到共享菜园这种形式,而人们种菜的理由也变得越来越多元:放松心情、劳动体验、亲子互动、吃上新鲜蔬果等,不一而足。
“农场工作人员会通过微信细致地提醒每个阶段需要做的任务,确保用户获得专业帮助,就算是零经验的种菜小白也可以完成。”已经在田园日记承租了两年的葛西湘说。
此外,团购的推出也让共享菜园变得更加实惠。笔者查找信息发现,有不少商家提供“共享菜园”相关的团购,地点多位于北京市郊,主要分为自耕自种、半托管、全托管3种模式,对应不同的服务参与度和硬件条件,每年的租金价格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承租期间,客户可以获得土地使用权、果蔬产出收获归属权以及菜园提供的种植技术指导等。
不同于“农家乐”,共享菜园可以体验从播种、耕耘到收获全周期的农耕农事。每年3月到7月,农场最是热闹,西红柿、黄瓜、辣椒、豆角、茄子等各种蔬菜悉数登场;8月底到11月则以种植大白菜、萝卜和各种叶菜为主;12月到次年2月需要休耕,大家暂时休整,等待春天的到来。
不同于承租农田,共享菜园更为轻量化。赵恩涛说,在田园日记的半托管模式下,用户可以通过小程序下单浇水、拔草等任务,按次收费。每平方米浇水2角,拔草3元,每道工序明码标价。在全托管模式中,从买种到开地,甚至收割也可以请菜园工作人员帮忙收好包邮到家,用户不需自己拓土开荒,便能吃上新鲜的瓜果蔬菜。
不论哪种形式,一隅田间承载起越来越多“都市陶渊明”的田园梦。
“城市化进程中,年轻人接触土地的机会减少,许多中老年人也离开曾经生活的农村,可他们对土地有着天然的需求和特殊的感情。”葛西湘说,共享菜园让都市人的田园梦变得可感可触,它们成为中老年人的情感寄托,也让年轻人与孩子感受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在这片温热土地上与祖辈建立起更深的情感关联。
天然研学场
在传统的“田园牧歌”基础上,共享菜园被注入了新的乐趣。不少农场开设采摘园、露营地、亲子活动课程等,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麦浪农场就是其中一个。
麦浪农场创始人宋琳是位“95后”,2023年春天,她办起“麦浪农场”,每块地面积25平方米左右,根据模式不同,年承租价1000元至3000元不等。为吸引客流,农场在菜地、采摘园、花田开展大量与农业田园相关的主题活动。“很多参加农业亲子活动的家庭得知有共享菜园后,也都加入了承包小菜园的行列。”宋琳说。
在中国人心中,土地一直有着旺盛生命力和吸引力。作为现实版“开心农场”,为生活增添了乐趣与可能性的共享菜园,既是共享经济的探索,也是一种新的农业实践模式与生活方式。
带着孩子体验农耕、亲近自然的家庭用户,在共享菜园中尤为常见。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张姣姣一家,每周驱车1小时去到城郊的共享菜园。
“我们基本一周来一次,今年已经是我们租共享菜园的第五年了。”张姣姣边收胡萝卜边欢快地说。不管是翻土、播种、浇水,还是除草、采摘,孩子可以边劳动边学知识。
在她身旁,孩子拿着小铁锹跃跃欲试,一方田园成为直观天然的“研学场”,一家三口不仅收获了蔬菜,也收获了乐趣,在充满趣味性和互动感的菜园里,暂时远离都市喧嚣。
种菜,不仅贴近自然,也是一种放松休闲方式。2022年,职场妈妈葛西湘在兼顾工作与家庭中倍感压力,“迫切需要一个地方去释放和疗愈”。那年秋天,她在田园日记租下一片小菜地,当年就收获了几百斤白菜。“没想到一小片土地可以种出这么多白菜,很有成就感。土地带来的回报很实在,心里既感动又踏实。”葛西湘说。
不同于很多人开车去共享菜园,葛西湘通常是骑车去。“骑车去菜园的路上能感受到一年四季的美。春天有一点新绿,夏天下过雨的小路空气很清新,秋天小路变得金黄,冬天有皑皑白雪。我经常在路上看见美丽的夕阳,每次都会停下来拍照。”她说,自己每周都会去菜园,夏天有时一周会去两三次,每次待上一两个小时。她在自己的朋友圈写道:“每次都是心里空荡荡地去,开开心心地回。”
两年多过去了,土地的回报和馈赠以及种菜的过程给葛西湘带来意想不到的体验。热情的工作人员分享蔬果时的善意、自己独处的时光、双手触摸杂草和泥土时的新鲜感、赤脚感受到的与土地的接触、菜园变得整齐之后的成就感……一点一滴的细节汇聚,让种菜这件事带来许多意外的惊喜。
从耕种到结果,瓜果蔬菜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不紧不慢地生长着。身处菜园的人们在劳动中获取心灵慰藉,生活变得简单充实。“种出属于自己的蔬菜”仿佛一道魔法,让人感慨大自然的奇妙。离城市不远,方寸间的菜地,就这样成为越来越多都市人的“诗和远方”。
趣意桃花源
吸引越来越多租户的共享菜园,都面临着一个问题:靠什么留住租户们?在赵恩涛看来,他并不急于铺摊子、上规模,而是聚焦做优服务、提升体验。
对于共享菜园运营方而言,找到一大块合适的土地本就不容易。田园日记的土地承租于中农春雨休闲农场。“找一块合适的土地其实还挺难的。”赵恩涛说。找到环保的农场用地后,并非一租了事,还有维护、运营等一系列后续工作。每年续租率达到80%至90%的田园日记,为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作出了一系列有益尝试。
社交网络游戏“开心农场”曾一度十分火爆,游戏用户可以在线上领取任务并完成种植。田园日记通过开发小程序,将种植指导细致化、可视化、游戏化,不仅增强了种菜的趣味性,也大大提升了用户忠诚度。租户可以通过小程序在线规划菜园的布局,领取每一阶段的细分任务,还能签到抽取真实可种植的种子,这种虚拟与现实的联动大大提高了共享菜园的趣味性。
“我们的工作人员很多是学农业的大学生,他们不仅要懂农业知识,还要能与用户交流,为用户提供服务。”赵恩涛说,开办第一年,田园日记只有20多位用户,之所以能发展到如今的四五百位用户,关键就是优化服务,帮助用户解决问题。
原本做财务工作的宋琳,整天与数字打交道,在一次露营时偶然了解到共享菜园这类项目,“我觉得挺有意义、挺好玩的,自己也想办个共享菜园试试”。
开办麦浪农场后,她的生活变得忙碌且充实,完全从零学起的她开始关注种植方面的知识。她说,很多人愿意享受田园生活,菜园刚办起来的时候,招募承租人比想象中要容易一些。最难的地方在天气,如果碰到刮风下雨,农作物很容易被破坏。
“我们吸引客户的地方,主要在于健康新鲜的蔬果以及自己动手种植的乐趣。”宋琳说,她打算通过增加采摘活动等方式鼓励大家来种菜,和亲子活动相结合,再通过运营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账号拓宽宣传渠道。
大部分共享菜园位于城郊,天然地联通城乡,还能盘活城郊乡村的部分闲置土地,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小小一方菜园,不仅是都市人的“桃花源”,也提供了消费新场景。
实际运营中,共享菜园也在不断探索发展路径,逐渐完善商业模式,持续优化用户体验,回应人们的内心渴望和深层需求,更好满足都市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冬日来临,共享菜园陆续闭园静候春天。到那时,你是否也想步伐悠闲在田间走走停停?毕竟,做一个幸福的人,不一定要“面朝大海”,脚下有一方菜园,兴许也就足够了。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