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话,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并建造了一座皇城,其中最重要、最高规格的朝会大殿被命名为“奉天殿”。

朱元璋自称“奉天承运皇帝”,并在颁布诏书时,常在“诏曰、制曰”前加上“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几个字,以示自己登基是上天旨意,君权神授,加强中央集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史料记载,朱元璋之所以使用这一说法,一方面是为了昭示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区别于蒙元时期的诏书首语“上天眷命”。 朱元璋认为,“上天眷命”未能充分表达他作为人间皇帝对上天谦卑奉顺的意思,因此将其改为“奉天承运”,强调皇帝受命于天,一切言行举止都是奉天而行,并非独断专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种用法并非朱元璋首创,而是他恢复了南宋时部分诏书的一种用法。
南宋沈煥的《定川遗书》中收录的一道诏书,就使用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一开头语。不过,这种说法尚未得到广泛认可,仍需进一步考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字面意义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话,从字面意义上来看,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部分:

奉:递照、遵从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