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榆林,已进入冬季。
绿意早已褪尽,大地也一片寂静,沿榆溪河向南,河流、湖泊、山川、沙漠交织,仍能找寻出这座城市的绿色之变。
陕西榆林,崛起于煤、繁荣于煤。进入21世纪,因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创新支撑不足,生态环境保护欠账较大,榆林高质量发展遇到瓶颈。一边是资源开发,一边是生态环境保护,关系民生福祉,要如何找好平衡点?
如今,榆林给出了答案——盘活“石资源”,做好“水文章”,吃上“生态饭”。近年来,榆林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守住空气质量全面达标的底线,推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协调,以及深化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等,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以全方位、系统化、精细化治理,努力补齐生态短板,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提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能力,“绊脚石”变为发展“垫脚石”
榆林矿产资源富集。
在榆林地区,平均每一平方米的土地下蕴藏着6吨煤。2023年,榆林原煤产量占据全国总产量的13%。
作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伴随煤炭开采、火电、化工、金属镁冶炼等行业的迅速发展,榆林工业固废产生量逐年增加,成为制约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统计,2023年榆林市工业固废超过6800万吨,约占陕西省的40%,而所有的工业固废中,尤以煤矸石居多。
榆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光耀表示,近年来,榆林市围绕固废“三化”(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积极打造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编制出台《榆林市“十四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榆林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加快推进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
“我宣布,陕西能源凉水井矿业矸石井下充填项目正式开工。”一声开工令下,今年8月,又一项煤矸石资源化利用项目落地榆林。
陕西能源凉水井矿业矸石井下充填项目设计处理能力为160万吨/年,采用“邻位+高位”相结合的充填模式,按照“一体化设计、分阶段建设”思路,一期将建成160万吨/年规模的厂房建筑、管网、安防及智控系统,安装投运不小于80万吨/年的煤矸石处置系统装备。
“矸石充填项目首次将防堵管、免洗管、充填固碳等一系列国际领先技术应用到大型矸石注浆充填系统中,不仅能有效解决矸石问题,还能实现二氧化碳的封存,为矿山充填技术在‘双碳’目标上开辟了一条新道路。”中国工程院院士吴爱祥说。
当前,“固废综合利用”已被榆林纳入“五大攻坚战”。榆林市持续加快推进大宗固废利用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煤矸石充填项目9个,总规模近1000万吨/年。
位于横山区的康博环保(横山)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及处置中心,是榆林在建规模最大的固废处理项目。
这一项目立足于解决榆林工业企业产生的各种危险废物和固体废物,建设内容包括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车间、危险废物焚烧车间、危险固体废物刚性填埋场等,同时配套建设危险废物暂存库、预处理车间、污水处理站、事故水池、除臭设施等附属设施。
“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开展处置利用油泥10万吨、飞灰填埋5万吨、危废焚烧3万吨,同时还能通过技术改造实现油泥渣、粉煤灰等的二次利用,推动榆林工业绿色发展。”陕西康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工程经理刘胜表示。
以项目建设为引领,将发展的“绊脚石”变为“垫脚石”,榆林市累计建成固废综合利用示范项目18个,每年新增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能力1870万吨。“目前,榆林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从2020年的28%提升到了2023年的48.6%。”高光耀说。
让“水瓶颈”变成“水支撑”、“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财富”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属资源型缺水地区。全市水资源总量27.4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只有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34%。
近年来,榆林通过兴修水利、利用疏干水(煤矿开采所产生的大量地下涌水)、强化水土保持等办法,不断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水瓶颈”迈向“水支撑”。
无定河东岸的米脂县高西沟村,每到夏秋两季,层层梯田绕山梁、绵绵峰峦碧水漾。
近年来,高西沟村充分利用自然降雨和沟道坝水源,实施“沟道坝蓄水+光伏发电提水+软体水窖高位储水+膜下滴灌补水”的“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技术和旱作集成技术模式,解决了农业灌溉用水难题。
“村民再也不怕不下雨导致庄稼减产或者出现绝收的情况。”高西沟村驻村第一书记常静介绍,“四位一体”高效旱作节水项目,可在谷子、苹果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及时进行补灌,在根本上改善生产基本条件的同时,作物综合生产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如今,“望天田”变成了稳产田、高产田。高西沟村每年可节约灌溉用水7.5万立方米,节约劳动力30%,增收169万元。不仅如此,全村40座山、21条沟、大小126座淤地坝的治理程度达78%,林草覆盖率达70%。山清、水秀、果香、村美、人富,已成为高西沟的代名词。
水资源,不仅要盘活,更要充分利用起来。
作为产煤大市,榆林每年产生疏干水超2.5亿立方米。利用好这些矿井疏干水,成为榆林因地制宜解决水资源匮乏的有效手段。
在位于神木市的杨伙盘供水工程暨张家峁煤矿疏干水综合利用项目现场,来自张家峁煤矿的疏干水和店塔污水处理厂的中水被输送至杨伙盘煤电公司。据介绍,该项目年供水能力可达292万立方米,除了完全满足杨伙盘煤电公司约200万立方米的年需水量外,还能作降尘治霾、道路绿化、生态补水等其他用途。
“以往,这些煤矿开采所产生的矿井疏干水和生活污水都被认为是‘废水’,用不成,还会污染环境。现在,我们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将这些水转化为宝贵的资源。”神木市水务集团杨伙盘供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月说。
2018年,榆林市启动矿井疏干水综合利用项目,建设了五大片区疏干水综合利用工程,全力破解区域矿井疏干水回收利用难题。2022年6月,榆阳区金麻片区煤矿疏干水利用项目率先通水,榆林市煤矿当年开采共产生疏干水2.65亿立方米,回收利用总量达2.14亿立方米,综合利用率达80.7%。
昔日的“生态包袱”变成了现在的“绿色财富”。受益于高质量治水成效,榆林市沙化土地治理率达93.24%、林木覆盖率36%、遗鸥种群数量增加到近万只、PM2.5改善率连续两年全省第一……未来,榆林还将把疏干水拓展至工业应急供水,更好地保障支撑榆林市高端能化基地建设。
“我们将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将生态环境保护答卷写在碧水蓝天间。”高光耀说。
原文刊载于2024年第25期《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盘活“石资源”,做好“水文章”,吃上“生态饭” 陕西榆林精细治理补生态短板》
作者 | 陈放宏 王兆
编辑 | 姜玉函
责编 | 李雪
出品 | 民生周刊新媒体部